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内详
导演:丹·普尔 GilesTerera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导演:丹·普尔/GilesTerera语言:英语地区:英国编剧:丹·普尔/GilesTerera类型:纪录片上映时间:2013-10-24(英国) 别名:MuseofFire:AShakespeareanRoadMovie用户标签:纪录片,英国,莎士比亚,Shakespeare,TomHiddleston,JudeLaw,Documentary,EwanMcGregor片长:83分钟/59分钟(电视版)imdb编号:tt2395343TwoyoungLondonactorssetouttogethertofacethegreatestchallengeintheworldofacting-Shakespeare.缪斯之火电影网友评论:莎士比亚真是勾搭男神的利器!采访名单不完全统计:IanMcKellen,AlanRickman,EwanMcGregor,RalphFinnes,TomHiddleston,MichaelGambon,JudeLaw,JohnHurt,DerekJacobi,JudiDench,BazLuhrmann...纪录片副标题是:AShakespeareanRoadMovie,借莎翁拍一部公路电影也是严肃深沉和瞎闹腾兼具了。各路大咖对莎剧的自白是影片的大亮点,演了几十年莎剧的老戏骨也号称不全理解,对莎剧的恐惧似是可与文科生对数学的恐惧比肩,但还没人找数学家谈谈数学题,不同的是,莎剧不懂也可看,数学则恐怕不行。恐怕也只有莎翁能让腐国这么多大大的卡司聚集在这样一部小小的纪录片里,其对腐国人民的影响真是深入骨髓。Ian爷爷,JohnHurt爷爷,Judy奶奶这些舞台经验丰富的老戏骨对莎翁的理解和把握就是不一样。Ewan表示哎呀反正我也读不懂莎翁还是咧大嘴大笑两声卖卖萌吧~虽然本片对了解莎士比亚帮助不大,但是仍然能从侧面展现出莎士比亚对演艺届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遍及全世界。两个不知名的小子能采访到这么多名人,也着实不易。而看这些演员在谈及莎士比亚时激动的表情时,真心对这位伟大的作家敬佩,即使你可能这辈子都不会理解他的作品~伟大的莎剧和自豪的英国人。虽然采访很碎,更多是表达那份热爱,但两人诚意满满,丹奇奶奶说的当真好“it‘ssomethingtokindofgloryin”,演员们谈起莎剧眼里都有种热情。莎剧真是勾搭英伦演员的最好方式get√,有多少料没剪进去都交出来好吗纪录片本身不算上乘,但请到的演员实在太多了,每个人都是出于对莎士比亚疯狂愚蠢的爱而来的。这样的一刻,似乎让我明白了这种爱。不必害怕他,试着爱他。还被科普了IambicPentameter:Di-DumDi-DumDi-DumDi-Dum!好棒!!哎莎翁的语言还算是可以啦,比起我们和文言文的差距。更可爱的不是莎翁的作品而是爱他的人们啊~我们也有阅读自己文化经典的这股热情就好了,好羡慕!最后向路人突袭好好玩XD对着一只鸽子追问tobeornottobe哈哈哈哈哈9.15——“Ifweshouldfail?”——Wefail!540.Butscrewyourcouragetothesticking-place,Andwe'llnotfail.两个人独立拍纪录片不容易,这么短的时间讨论有这么多作品的文学巨匠实在很难有深度,所以定位在如何开始接近老莎的作品还是挺聪明的。好在接受采访的演员们都很坦诚,也都很有说服力其实拍的挺扯蛋的…啊喵!两位热爱莎翁的腐国屌丝耗时三年倾家荡产找那么多明星就拍出来个这实在有点荒谬啊!不过呢,说实在的,真羡慕你们啊,拥有莎士比亚。琐碎零散的采访拼贴,对了解莎剧帮助不大,只看到了两位主人公通过莎士比亚这个雅俗共赏的议题来勾搭自己的墙头/本命(看看采访对象清单,真可怕!)两个导演一定是在炫耀自己勾搭大牌的能力...爷爷们的嗓音真迷人_(:з」∠)_抖森前后画风差得也太多(。好希望自己能多懂点莎士比亚.>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HaroldEvans
导演:大卫·莫里斯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HaroldEvan导演:大卫·莫里斯语言:英语地区:英国编剧:类型:纪录片/战争上映时间:2012-06 别名:用户标签:纪录片,摄影,英国,战争,战地摄影师,英国电影,2012,Documentary片长:89imdb编号:tt2354205唐·麦库宁(DonMcCullin)(1935-)著名英国战地记者,被公认为当今世上最杰出的、最为勇敢且最为敏感的战地记者,入选自1855年至今150年以来世界54位新闻摄影大师行列他的照片被世界各地主要的美术馆列为馆藏。他所拍摄的照片几乎涵盖了20世纪下半叶的主要战役,其中有很多幅都已成为时代符号。作品备受当代艺评家如约翰.博格、苏珊.宋妲等人关注。唐·麦库宁因众多不朽作品的主题而享[展开全文] 唐·麦库宁(DonMcCullin)(1935-)著名英国战地记者,被公认为当今世上最杰出的、最为勇敢且最为敏感的战地记者,入选自1855年至今150年以来世界54位新闻摄影大师行列他的照片被世界各地主要的美术馆列为馆藏。他所拍摄的照片几乎涵盖了20世纪下半叶的主要战役,其中有很多幅都已成为时代符号。作品备受当代艺评家如约翰.博格、苏珊.宋妲等人关注。唐·麦库宁因众多不朽作品的主题而享誉国际新闻摄影界。晚年定居英国乡间拍摄风景照,致力于呼吁和平。《麦库林电影网友评论》(17/01/13CurzonSoho)今年到现在看的最棒的片子!!!!!作为摄影师他记录的不是战争而是人性不是政治而是诚实...印象特别深他说拍战争会上瘾自己不是艺术家不是记者只是摄影师...曾经的泰晤士报是多么敢说啊那些震撼的封面.年老归乡以后他开始记录自己深爱的这片土地啥的...还有他的偶像是布列松敬佩他的对摄影的热爱和执着。但是也觉得即使没有战争他也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摄影师。即便拍摄伦敦东区的邻里,黑帮也是打动人的作品。另外,还想说,我们的视听是多么收到媒体的愚弄。那些没有勇气讲真话的人,至少不应该组织别人说真话。过于扁平的纪录片,除了麦卡林的自述并没有其他叙事手法,略单调,其实读麦卡林的自传《不合理的行为》可以了解他得更多。还是等以后更有创造力的电影人来改编麦卡林的战地摄影一生,这是多好的电影素材啊。颗粒感很强的访谈为影片增强了不少时代的代入感,战争以及战争摄影背后的一些描述不但让你了解人物和摄影作品的背景也从新审视了战争和人的关系,最终还是没有偏离人物的主题,welldone...唐-麦库林(DonMccullin)当今世上最杰出的战地摄影师(之一吧)纪录片中除了对其本人的采访,还能看到许多优秀的战地摄影作品,新闻性和艺术性都很高。卡帕之后最伟大的战地记者,二战后几乎所有的局部战争中都留下的他身影,你可能不认识他的人,但一定看到过他的照片。【英2人造眼版】2星给McCullin的叙事,2星给导演——McCullin多年的助手——公众集资的勇敢。战地摄影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但触及不到战争的成因。。。。这是战地摄影乃至纪实摄影的无奈。战地记者肩负着不单是新闻工作的职责还有不断在人道主义上被质疑拍摄行为每一次震撼,带来的改变都有限,然后震撼的图片离我们越来越远。。。上了年纪的麦卡林变成了玛米亚的范思用的是沉重的新闻机还有玛7II很真实的描述了拍摄过程中所经历的战争场面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导演:内详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他是神唯一的独生子,全球史上耀目的生命历程……耶稣基督他也是全球逾十亿人的信仰之源,无奈亦是千百年战事的争端,他的影响力,他的历史地位,世上根本无人可以超越。利用廿一世纪超新馄技,你可以回到公元一世纪的世界,以全球最先进的尖端科技和考古学研究资科,配以最新的影像处理技术;理性分析这位拥有血肉之躯的救世主的一切。三个连贯的特辑,揭开他一生的谜;一个公元一世纪的普通木匠,到底怎样改变整个世界呢?为的又是甚么? 第一集早年时期 看看小耶稣的玩具和游戏是什么?他住在甚么地方?如何决志担起他的使命?这一切由「漫步童年」为你解谜。 第二集救世主的大使命 十二个性格不同的人,平民渔夫和人民公仆都是耶稣至爱的门徒…到底他们是怎样被挑选出来的?他们有甚么胜过会作战的士兵呢?弃大兵用小卒,能否完成神的任务?耶稣到底想怎么样呢? 第三集迈向十字架之路 翻阅最古老的福音和圣保禄的信,与考古学家追寻散失千年的文物瑰宝,求证十字架的机关及耶稣复活之谜;以及走访最前线的法医技术,展现目前最逼真的耶稣面貌。《上帝之子耶稣基督电影网友评论》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海伦娜·伯翰·卡特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SidneyBernstei
导演:AndreSinger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NightWillFalltellsthestoryoftheliberationoftheNaziConcentrationcamps.Usingremarkablearchivefootageandtestimonyfrombothsurvivorsandliberators,ittellsoftheeffortsmadetodocumentthealmostunbelievablescenesthatthealliesencounteredonLiberation.Itexploreshowateamoftopfilmmakers,includingSidneyBernstein,RichardCrossmanandAlfredHitchcockcametogethertomakeafilmtoprovideundeniableevidenceofwhatthealliesfound.Eachnewgenerationdeservesaccesstothisevidence第17届英国独立电影奖最佳纪录片(提名)夜幕会降临电影网友评论:真实画面太过震撼,最后一幕生前照片对应生后死相,一幕幕shocking。活生生的人类dehumanize被反反复复提及,纪录片将discoursepanic直接转换成imagepanic,有史料画面支持想不impressive都很难。在youtube上发现已经翻译配音完整的德文版本超过英文原版,似乎还是暗示着这整个民族都生活在二战阴影下更像是给多年后终于出来的MemoryoftheCamps(GermanConcentrationCampsFactualSurvey)做的花絮,谈论这部影片的历史,片中所带来的那种难以忍受的震撼感反而都是从那片的片段中而来,此片的访谈介绍反而没什么感觉。看完后只想知道,MemoryoftheCamps什么时候资源能出来,很想看。7.8分德国集中营在战时成为其经济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死者的尸首和残留骇人听闻。纪录影像是对历史真相的还原,也在战后成为审判的有力证据,让世人记住生生不息,警钟长鸣。ps,希区柯克对纪录片的拍摄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横扫可以突出纪录片的真实性,强化地图和坐标也至关重要。触目惊心真实的历史影片从黑白无声到彩色开始由受过训练的英国士兵拍摄后来有当年好莱坞的导演加入采访了英国苏联士兵和幸存者影院里不到二十人且大多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很多人都哭了…这不仅为犹太人留下了永久的伤疤就连当时作为正义方去营救他们的英国老兵也泣不成声太残忍了很短的纪录片一方面讲了希区柯克是如何作为advisor制作当时也被禁过的集中营纪录片一方面pileup的尸骨像人偶一样难以想像生与死的痕迹就这么消失了幸存者现在说来大多平静但亲历纪录片的制作者在受访时无一不痛苦到哽咽哪怕已时过境迁几十年一段尘封了整整七十年的苦难记忆。多年前年这部希区柯克参与指导的纪录片曾被一度命名为《集中营的记忆》,但R•克罗斯曼的一句话为主创们提供了更多意味深长的思考:“除非世人能从这些影像资料中获得教训,否则,夜幕会降临。”影像真实恐怖。没有配乐挺骇人的尤其满屏都是木偶一样的尸体、成箱的女人头发和小孩玩具感觉希区科克和比利怀德拍出的片断也一样骇人完全没有美的体验真实的影像果真敌不过虚假电影万岁之前看过【未完成的电影】和【集中营的记忆】,这样的电影,看到成堆的尸体,你反而会觉得平静,这些影像什么时候看都会觉得震撼,人类真是太可怕的。★★★★和《意志的胜利》穿插着看的,觉得特别不可思议,愤怒又难过。到底是什么另一个个体面的人变成一具具腐烂破损毫无尊严的尸体,而凡是经历过的人也身心俱损。啃的生肉清晰辨认出海伦娜的声音罕见的实录是价值所在经验是千万千万不要晚上十二点打开成堆的布偶一样的尸体还有诡异的脸部特写人间inferno记录二战集中营,也记录二战纪录片的拍摄。没有煽情,用非常客观非常平静的笔触把故事讲完,也许普通人对于人性灾难的出奇平静正是荒谬之所在。不可以打星的纪录片。电影还是煽情的,想当年看辛德勒名单哭了两个小时,看这么真实的记录却连哭的心都没有。只觉得可怕。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安德鲁·斯科特 LindaBartoshuk MollyBirnbau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安德鲁·斯科特/LindaBartoshuk/MollyBirnbau导演:NicolaStockley语言:英语地区:英国编剧:类型:纪录片/历史上映时间:2013-03-28 别名:味觉奥秘用户标签:纪录片,BBC,英国,美食,AndrewScott,健康,Documentary,2013片长:50分钟imdb编号:tt2826628Tasteisourmostindulgentsensebutitisonlyinrecentyearsthatwehavestartedtounderstandwhywereallylovethefoodswedo-anditisalotmoresurprisingthanyoumightthink. Theremayawaytomakefoodtastesweeterwithoutaddinganyextrasugaranditisalldowntoatrickthathappensinyourbrain.Horizonmeetsthescientistwhohasgrowntheperfecttomato,thatissweeterandjuicierthananythingyouarelikelytofindonashelf,aswellasthemenandwomenhopingtobecomeelite,professionaltasters.BBC地平线系列:味觉的真相电影网友评论:大脑说,我要吃糖,但是吃糖会变傻会变胖会得病,所以科学家们研究怎么样可以骗过大脑告诉它这个很甜但其实不含糖。以后怀孕要多吃大蒜蔬菜啥的,拒绝甜食,这样我的孩子以后饮食口味偏好会更健康。难怪亚洲人饮食健康,看来是娘胎里带的。其实除了致力于摆脱甜食科学家可以想想怎么让人类摆脱脂肪么?小科普,不是很系统。印象深刻的是舌头上的味蕾多少,决定了体会味道的灵敏度。就像传感器一样。而且那味蕾乳头可以用试剂显出来,可以用肉眼数清楚哦。另外一点是,嗅觉也很重要。没有嗅觉,味觉很少很多。原因是大脑接收来在味觉和嗅觉的信息,二种信息综合,大脑收获更多信息。甜味给人愉悦感并不仅仅因为糖分,还因为我们咀嚼食物时的挥发性气味。因此,为了减少糖分的摄入又不影响进食体验,完全可以尝试在食物中加入其他化合物或培养含有此类物质的食物。很棒!(这样在幕后默默改变人类生活的科学家才真正值得致敬啊)做菜讲究色香味俱全,可见还是老祖宗有智慧,不用做实验不用出数据,自然就告诉我终极秘密在哪里。菌状乳头的数量多少决定口感敏感度,孕妇要什么都吃一点遗传给小孩,所以挥发物香精有制造出来么蛮有意思的纪录片,味道原来这么重要!当然是冲着莫娘的嗓音去看/听的。食色,性也,所以要AndrewScott做voiceporn这种吃起来甜但是没有糖分含量与脂肪的好东西为什么还没普及?!少见的没有主讲人。看来以后吃饭要常备臭袜子了。气味在口腔内的循环,嗅觉对味觉有很大影响的。不能吃酸吃辣的我是不是也有超级味觉(是不是#AndrewScott#声音好柔~.~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语言:英语 意大利语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马修·贝拉米/多米尼克·霍华德/克里斯·沃尔斯滕霍导演:MattAskem/ThomasKirk语言:英语/意大利语地区:英国编剧:类型:纪录片/音乐上映时间:2013-11-05(英国) 别名:UnsustainableTour2013用户标签:Live,Muse,英国,纪录片,音乐,摇滚,2013,摇滚演唱会+MV+纪录片片长:120分钟imdb编号:LiveatRomeOlympicStadiumisalivealbumandvideobyEnglishalternativerockbandMuse,whichwillbereleasedwithon7November2013inUnitedKingdom,andon12November2013inItaly.Thealbumcontainstheband'sperformanceatRome'sStadioOlimpicoon6July2013,infrontofacrowdof60,963people.TheconcertwasapartofTheUnsustainableTour,whichisamonikerfortheband'ssummer2013EuropeanlegofThe2ndLawWorldTour.Muse-LiveAtRomeOlympicStadium电影网友评论:麻蛋,回家晚了,第一个看过的居然不是我擦。看着又high又郁闷啊,想起伦敦场第一次摸到Dom,曼城场拿到Chris的拨片,赫尔辛基场Matt戴我的眼镜QAQ每个镜头都那么熟悉…电影把现场的MapoftheProblematique,两个Solo和一段HOTRSintro,LiquidState,Unsustainable,Unintended和Blackout裁掉了。1.high爆啊啊啊现场观众才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吧为什么可以这么幸运!在电影院看不能尖叫只能在黑暗中对口型和痴笑真是太憋屈…2.喷钱一幕帅爆~3.看完有种“我今晚一定能通宵把作业写完”的决(cuo)心(jue)!4.听说MOP和Blackout被剪了…为什么要这样对我[无力]…【THEYWILLNOTCON-F**KING-TROLUS!!】这场真赞。除了老几样还演了guidinglight和undisclosed。有很多新鲜的东西比如animal的mv里那个证券男现身现场撒钱。还有泼汽油女。就是太短了。不过电影院观众都不pogo。正襟危坐的。我自己摇头晃脑唱歌词跟个脑残一样。。。2013年的最后一天收到了送给自己的新年礼物,还在温暖的家里找出上个月就收到的LiveDVD,虽然收录的是罗马那场但也借此重温了半年前都灵的精彩和感动。新年快乐!Buonanno!要来上海真是高兴得要炸了啊!!!!!人生一定要去一次摇滚演唱会啊啊!!!!以及上海歌单好像跟这场一毛一样啊这巡演是开了两年的意思么==啊啊啊不管现场真的燃炸了!!!!!720plive绝壁修图好伴侣。。看完无比想要练习拍摄技能然后有生之年接演唱会录制的活啊!!!!!!!!!!!(然后把画面全改黑白留下一条红裤子的影子。。。)一气呵成,一嗨到底,听完后耳鸣萦绕,由此更加坚定了将来有条件(Money)一定要去看场【Muse】演唱会现场的决心。……本来是要下科比的缪斯,结果上传者恶搞传的是Muse的Live演唱会,不过我也自打趣的看完了。想给看过的n个live都减去一星,在我心中仅次于扣配的2012。现场之王不是吹。从Animals那个大资本家撒纸钱的创意表现,掀开了本场的高潮,之后就没落下去在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感受过这几位爷的Live实力,现场燃爆。买盘附送dvd……在家里乐成sb…有生之年一定要去一次现场。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GrahamBraithwaite DavidGleave JimTe
导演:DavidOakes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GrahamBraithwaite/DavidGleave/JimTermin导演:DavidOakes语言:英语地区:英国编剧:类型:悬疑/纪录片上映时间:2014-03-21(英国) 别名:消失的马航MH370/马航370的消失用户标签:纪录片,英国,BBC,2014,Documentary,悬疑,中国,2010s片长:45分钟imdb编号:tt36339142014年3月8日,马航370航班满载着239名乘客和机组人员从科伦坡起飞前往北京;然而在起飞大约一个小时之后,这架波音777客机从雷达屏幕上消失了。没人能够确切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这部加紧制作的纪录片讲述了这个让现代航空业伤筋动骨的(至今为止)持续14天的故事;而这个事件也将对未来的航空飞行的安检产生重大的影响。到底是飞行员失误、技术故障、恐怖主义袭击、还是其他什么神秘事件?通过独家内容和当今世界上顶尖的航空和安全专家的证词,这部片子将追踪搜寻过程,调查(关于事件的)不同理论,并检索最新的证据。消失的马航370班机电影网友评论:技术贴,想说:①不合理的存在如果都通过灾难来改进,成本实在太大;②不崇洋媚外,但米国就是快速产出了这样的技术贴,即便没有结论,也确是把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未来解决方案一一列出。这才是新闻应该有的专业素养,不是煽情和谩骂,而是真正的真实,及时,理性和中立马航事件发生后14天内每日进展的记录,以及事故原因的推测。建议先看BBC地平线系列纪录片《马航370:你在哪》,再看这一部,就会明白对飞机线路以及坠毁地点的推测是如何得出的。希望真相早日水落石出。到现在还是很难以置信现代航空史会发生像MH370这样的飞机失踪事件,希望这个谜团有朝一日能被解开。PS:无论是媒体关注度还是搜救力度中国都应该感到汗颜。抽丝剥茧,由1到100,一步步的不着急的去把他们的疑问去解开。这种纪录片拍摄方法是最简单也是最难,因为完全不可以预估下一步的结果。第一次看C5出的片子。其实就是前前后后稍微梳理了一下,没什么特别的。期待真相大白梳理了一遍有字幕吗?穿越了!
备注:已完结
类型:喜剧
导演:TonyGrounds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LeeEvans/凯西·伯克/琳达·巴塞导演:TonyGrounds语言:英语地区:英国编剧:TonyGrounds类型:喜剧上映时间:2001-09-14 别名:(口)骑呢家族用户标签:片长:87分钟imdb编号:tt0253827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RichardClay
导演:内详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RichardCla导演:语言:英语地区:英国编剧:类型:纪录片上映时间:6May2014 别名:用户标签:纪录片,BBC,历史,法国,艺术,法国大革命,英国,2014片长:1hrimdb编号:tt3716028AjourneythroughthedramaticanddestructiveyearsoftheFrenchRevolution,tellingitshistoryinawaynotseenbefore-throughtheextraordinarystoryofitsart.OurguidethroughthisturbulentdecadeistheconstantlysurprisingDrRichardClay,anarthistorianwhohasspenthislifedecodingthesymbolsofpowerandauthority. DrClayhasalwaysbeenfascinatedbyvandalismandiconoclasm,andbelievesmuchoftheuntoldstoryoftheFrenchRevolutioncanbediscoveredthroughthestoriesofgreatmomentsofdestruction.WhowerethestonemasonsinthecrowdoutsideNotreDamethatpulleddownthestatuesofkings?WhydothechurchesofParisstillcarryallthecodedsignsofanti-Christianstatelegislation?Whatdoesitmean,andwhowascarryingthisout? TellingthestoryoftheFrenchRevolution-fromtheStormingoftheBastilletotheriseofNapoleon-asthesignificantmodernoutbreakoficonoclasm,ClayarguesthatitrevealsthedestructiveandconstructiverolesoficonoclastsandhowthisleddirectlytothebirthofthemodernEurope.法国大革命:撕裂的历史电影网友评论:从暴风骤雨,摧枯拉朽的法国大革命看法国艺术的传奇魅力。看世事浮沉,多少烽火过往只留下标志性的一砖一瓦任人评说,圣母院的帝王之像曾零落街边,教堂里的十字圣像早已不知踪影。"Theactofcreationisalwaysfirstandforemostanactofdestruction."-Picasso很独特的视角。革命的战场进入了视觉领域。DrClay认为法国大革命中的破坏行为不是盲目无知的,他们打破了象征着皇权教廷和贵族权力的艺术形象,创建了新的政治秩序。而这种破坏与颠覆代表的一种抵制的文化,一种论战的文化也传承了下来,成为巴黎文化DNA中的一部份。法国人还真是左派的浪漫啊。从艺术作品的阶级含义来看革命者的破坏行为的确有意思。为路易十五的雕像蒙眼来表示对路易十六逃窜的不屑,以及把教堂雕像的手持物从十字架替换成火炬、法西斯木棒和剑,都是很有趣的例子。就像叙述者说的,艺术史不仅是创造艺术品的历史,还是破坏或改造艺术品的历史。从艺术史的角度看法国大革命蛮新颖。但是感觉对历史的叙述不够清晰,而且头重脚轻。革命中的破坏和杀戮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不止一次,太过血腥和暴力。也怪不得法国当年非常支持文化大革命。高中历史上对法国大革命的高度评价值得商榷,不知是否有什么意图。总体尚可。从艺术破坏的视角看法国大革命,思路很独特。相比欧洲中世纪“破像运动”和唐代的“灭佛运动”,后两者背后本质上都是土地、资源、银子的相关利益所引发的。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破像毁碉运动剑指皇权,可以想象,在西方语境之下的艺术品符号化对于人心是何其重要!从艺术角度来讲法国大革命有趣(居然真的要把fleurdelis都挨个敲下来啊哈哈)以及从【创新始于破坏】反驳vandalism讲streetartists看到了熟人Spaceinvader有点惊喜整体不错就是略啰嗦法国历史文化类题材的纪录片就像社会学书籍一样,总是那么烧脑,稍不留神就得倒回重看。但从知识和思想上来说,真的非常刺激!?[得意]另外,里面的那位历史学家真的左啊!导演别有用心的使用后摇滚作为bgm,我对致幻作用依然毫无抵抗力,但是我也不再是那个年纪的少年,我会走完我平凡的一生,就像小精灵的归宿一样,intothewest。“AsPicassotaughtus,theactofcreationisalwaysfirstandforemostanactofdestruction.”从大革命期间对艺术破坏的“毁像运动”入手来解读这场影响深远的革命,挺有新意的。我们身处在一个符号和象征的世界,在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它们是不能置身事外的。看的英文字幕版,理解程度比较低,这部不到一小时的纪录片,由一位艺术史专家主讲,所以切入点比较特殊,而这也是我看得困难得一个原因。还可以吧。浪漫化革命,美化破坏主义,甚至断头台(曰人性化与具启蒙主义)。然后想了想列宁像,萨达姆,文革,诶,毕竟图样。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大卫·苏切特
导演:ClareLewins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大卫·苏切导演:ClareLewins语言:英语地区:英国编剧:类型:纪录片/传记上映时间:2013-03-17 别名:阿加莎·克里斯蒂之谜用户标签:纪录片,英国,传记,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Christie,DavidSuchet,ITV,2013片长:50分钟imdb编号:tt27971702013年,英国独立电视台为了配合大卫·苏切特主演的《大侦探波洛》系列剧完结季的播出,制作了这部纪录片。“侦探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一生创作了上百部优秀侦探作品,其文其人为人津津乐道,经久不衰。阿婆的一生却是谜团重重。她缘何失踪,又如何拥有让专家都赞叹的毒药知识,她的小说为何能够大受欢迎?本片中,大侦探波洛的扮演者大卫·苏切特带你一同领略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谜样人生。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谜样人生电影网友评论:通过波罗侦探的扮演者采访了Agatha的孙子、书迷、迷妹、传记作者、插画作者,寻访伊斯坦布尔、失踪寄宿酒店,查看自传、手记、家庭录像等资料,给了我们一个阿婆幻影。丈夫出轨,阿婆出走那边真的好有消失的爱人的感觉,灵感真是来源于此吗?难得的是,CrimeofQueen完全阳光积极,对生活充满了爱!“astrongfeelingforthepleasuresofjustbeingalive,ofwakingup,ofknowingit''sanotherday,welcomingsunorwind,orevenanice,hotbreakfastandthesmellofcoffee”饰演波洛25年之久的大卫.苏彻特对创造波洛的人一生的探寻,刚去过的美丽托基如此亲切,看到了没来得及去的托尔庄园的毒物小花园,散步六小时找灵感的达特穆尔荒原,万念俱灰离奇失踪的的悬崖,她的爱与痛。“我没有说过我不想活得更久,但如同每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一样,仅仅活着就能让我喜不自胜。”阿加莎在战争中做过护士,后来跟随第二任丈夫到伊朗考古,向往东方,喜欢冒险,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她能那么高产,叙事方式可以那么独特。她在第一任丈夫出柜后离奇失踪,有人猜测她可能想以失踪死亡绑架的罪名来报复他的丈夫,我忽然联系到Gonegirl,是不是作者受了阿加莎的启发?立下flag好棒~解开了读阿婆自传时的一些小疑惑,比如失踪之谜——第一任渣男丈夫阿尔奇确实长得不错还是皇家空军哦[哼]第二任考小古学家马克思很可爱,不过…如果我狐打下埃及进军中东,那么我就看不到许多经典的阿婆小说了?真是个悖论呢哈哈[笑cry]DavidSuchet低音炮真好听。五星力荐~喜爱游泳的阿加莎,就如在文学海洋中遨游。相比其笔下角色,最捉摸不透的还是阿婆自己:童年的欢乐是造就一个人最好的东西。噩梦中产生的阴暗面,贫困下的动机设定,战争奠定的创作基础,医疗中的比利时难民形象和投毒手法,双重打击失踪后对自我的挖掘,东方情怀决定了其背景。经历成就了阿婆!论证了女王也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啊,会为了新买的小车车喜不自禁,因为丈夫出轨玩失踪引发上万人的搜索行动,在自传里表达对记者的厌恶,用笔名大书特书自己的女性情怀,离婚后直奔东方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才华横溢乐观积极坚强独立又很萌,您还能更完美吗,别的作家还过不过啦推理小说女王阿加莎的纪录片,由大侦探波洛的扮演者大卫·苏切特带着摄像机揭秘这个写出了无数谜团女子的人生。她的作品产量仅次于莎士比亚,可谓是才思泉涌,结合历史背景,她小说中的伏笔和线索错综复杂,而她本身也很擅长描绘丰富的心理活动,这也是她的悬疑小说最能吸引读者的原因之一。这纪录片内容不算丰富,能算阿婆mystery的就是玩失踪那段,推理起来多半是因为感情上受不了,女王也终究逃不出失恋的阴影。不过好在她超级happy的童年给了她强有力的支撑,热爱生活,在作品里伸张正义,否则世界要失去多少乐趣呀。她童年非常幸福,乐观开朗温暖。丈夫不管家里时伤心地吃得胖了,但是不减肥。她六七十岁时胖乎乎地,开心地跳进水里的家庭录影带好迷人。写作情节简单,不是靠他丈夫出名。她的渣男丈夫靠她出名了……结婚几年就春心荡漾,出轨移情别恋了。看過一二十本阿婆的書,她的偵探小說和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系列對日本推理小說和漫畫都有極大的影響,基本上都在二者的範圍內。密閉空間謀殺+福爾摩斯式觀察推理,柯南和金田一都是這個套路。我覺得英國人的戲劇、文學都好厲害。“我没有说我不想活得更久,但如同每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一样,仅仅活着就让我喜不自胜。因为苏醒,因为新的一天到来,因为可以迎接旭日微风,甚至因为一顿热气腾腾的丰盛早餐和飘香的咖啡。若能感受到这一切,你绝不会想要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