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金南佶 金珠贤 郑镇荣 金英爱 文晶熙 金大明 李璟荣 姜信日 刘承睦
导演:朴正祐
语言:韩语
年代:未知
简介:讲述的是日本311大地震之后,核电站陷入危机的故事,导演朴正祐 金明民将饰演应对危机的韩国总统,将继《铁线虫入侵》之后再次和朴正祐导演合作。金南佶饰演核电站的技术人员,将在核电站陷入危机时孤军奋战。第11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美术指导(提名)康承永潘多拉电影网友评论:影片一开始就是从几个小朋友的角度,讲述他们认为的潘多拉,而长大后,那个曾经认为电饭煲能给家人带来幸福小男孩也已长大,因父亲大哥的相继离世也对电饭煲产生了厌恶情绪、不断想要逃离它,又因为现实不得不暂以它为生。每个人都没有真心因为喜欢而认真对待这份工作。真心对待的所长、出过力的金秘书等人却因为他们的言行“有可能对国家未来的经济造成影响”而被边缘化。没有人想死,敢死队的牺牲不是为了国家而是为了自己的家人能更好的活着,不得不这样做。反讽意味明显,韩国电影,真的走在我们前面太多太多。希望中国的电影,能不断进步、资本能给予导演、编剧更大的空间。典型的韩国电影套路,大事件,黑政府,扬情亲,张情怀,之前说过,这种类型片,在韩国有其肥沃的土壤,跟其政治制度有很大关系,民众有怨言,电影有市场。电影应该是在日本地震引发核电爆炸的基础上,借鉴过来,毕竟,以韩国弹丸之地,核电站之多有一定风险,这种居安思危的逻辑值得推荐,在追究经济利益的政策下,小民如同蝼蚁!以人为本,还是要弘扬!整体还行,最后煽情用力过猛。韩国真是类型片第一大国,我觉得政商勾结、黑政府、灾难片、犯罪片等类型片把控,实际已经超越美国了,当然也因为美国这几年重点都在超级英雄和飙车还有其他特效绚烂的电影上。但看完一个电影,大家愿意讨论现实中和电影相关的话题,而不是讨论一个电影好不好看,那这个电影便成功了,韩国这点也是厉害7.5分。韩国灾难电影。看到这片子却让我想起了当年漳州PX项目爆炸事件。设备设计得再好,但关键还是看人是不是真的在乎,天灾往往只是个引子,人祸才更可怕。最后英雄的设计非常叫好,与其描写视死如归,这样哭着不想死却还能舍身成仁的英雄更值得我们尊敬。PS:这电站管理也太差劲了哎~~韩国人真是执着于拍摄灾难片啊,这次把灾难类型选定在核泄漏。特效、大场面一个不少,在这方面韩国电影工业已经驾轻就熟了。但韩国灾难片也日渐陷入了一个满是套路的怪圈,对现实的批判越来越敷衍,片中人设脸谱化严重,早已没有了曾经对于人性的反思。本片后半段极为冗长,刻意煽情反而让人无感。不同于传统的灾难片,只要脱离了事故发生地,紧张气氛就骤减。而潘多拉里的绝望,是弥漫在每一个大气分子中,无处不在,转眼即至。各种场景调动,有细节,有逻辑,有呼应。实在酣畅淋漓。最后在赫的临终演说,就是一颗击溃所有观众最后一丝理性的催泪弹。(2017.8.2周三晚大屏幕两个人)韩国灾难片必有黑政府这个套路,不然就是最后一个政府扛把子力缆狂澜把傻逼带跑偏的路引回正道上,就不能军民一心面对灾难么。最后还是看哭了,为了牺牲精神给5分,想起灾难面前的兵哥哥们,不管是小灾大难,谁不怕,但是都是拿命去填,不管那个国家,不管是兵哥哥填命还是普通人献身,敬英雄!基本照着福岛核泄漏事件来拍的,看起来黑了韩国政府,其实也黑了日本的。场面轰动,细节也是很紧张。最后半小时,煽情有点过度,但“福岛50死士”也是真实存在的,配得起致敬和煽情。也不算反核,而是反思核安全问题,毕竟韩国核电站密集度第一,国家又小人口集中釜山行分都那么高,潘多拉才这么点分,是不是过分了啊,豆友们欣赏水平下降的厉害啊。。不说了,强推这一部。除了有些台词略啰嗦其他完美。人性,政府,国家,命运,亲情,岛国看了想打人。高光处,老母亲——“我帮你找回了你儿子,现在我要去找我的”韩国人的英雄主义其实挺实在,完全体现在自己与自己国家的对抗,不需要强加其他国家来对比反衬。尽管煽情有点过,但这就是很可能会发生在你我身边的事情。韩国对科技发达的同时带来的隐患的反思的确远胜很多国家。男主最后死的时候我真的是哭瞎了,在死亡面前的畏惧和对生的不舍才是真正的人性,没有过分的英雄主义,只是一个平凡的人该有的模样。电影是和家人一起看的,所有的人都对金南佶自然的演技赞不绝口~~泡菜国敢这么拍电影也不新鲜了,政府被黑也不是一次两次。不提政治,但说电影本身也是可圈可点,除了最后煽情有点太长也稍显生硬之外,基本做到全程无尿点。泡菜国别的不说,娱乐业真是很了不起。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导演:金基德
语言:韩语 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杨东根/金英民/方银振/明桂南/赵宰导演:金基德语言:韩语/英语地区:韩国编剧:金基德类型:剧情/战争上映时间:2001-06-02(韩国) 别名:收件人不明/打回头的情书/AddressUnknown用户标签:金基德,韩国,韩国电影,战争,人性,剧情,收件人不明,2001片长:119分钟imdb编号:tt0284815韩战初结束时期,某个美军驻韩基地附近的村镇里,多数居民的生活被战后的虚无、迷茫和绝望笼罩,出路难寻。 皮肤黝黑的尚武(杨东根)因是母亲(方银珍)在战争期间与美国黑人士兵所生,自小受尽歧视,养成暴戾的性格,无处发泄时就会对母亲拳打脚踢;其母亲不甘接受命运的摆布,屡屡写信去美国,期望她的黑人丈夫能把她们母子接到美国,但每每只收回“收件人不详”的退信;而他靠画画谋生的好友恩吴(金英民),因体质纤弱,经常被混混欺负,心爱的女孩被人凌辱、委身美国大兵时,他也只能眼睁睁看着暗自抓狂。收件人不详电影网友评论:这种种荒诞的人和事,都因战争而起—每天幻想着从美国来信的疯女人,受尽狗贩子屈辱的战争遗留混血儿,杀了三个人民军便整日将勋章挂在胸前炫耀的国家机器,靠着父亲战死沙场的补助金而活的一家三口,认为战争是狗屁想要回家的美国士兵,还有那整天无所事事的小混混,无知、自卑,战争、暴戾,战争所给予的后遗症在每一个人物上都暴露无遗,只需要一点小小的火花,就能够将伪装在和平的面具里所隐藏的这种劣根性全然引爆,甚至不留灰烬。不得不佩服金基德对经历过内战的的他们人性的掌握,每一个既出格又在情理之中,将荒诞的情节从开端延续至结尾—狗贩子最终以杀狗的方式被杀,右眼失而复得的少女最终自残右眼,整日盼望来信的女人拒收信件,能感受到剧中每一个人的悲鸣,无奈且忧伤,或许最幸福的那个人,应该就是远离战场的那个不明收件人吧。和金那些年其他电影一样拍得粗糙,但胜在立意好。120分钟几乎全程暴力,充满阶级意味的暴力和抗争。倒是没预想中压抑,只是有点悲伤,或许是添加了太多生活本身的荒诞在其中,尤其是三个瞎了一只眼的人走在路上那段,差点笑出声。最惊心动魄还是割母亲乳房去父亲纹身那段,痛苦万分却还要说英语,喻指太明显了,尤其是母子俩一起痛哭,仿佛不止是个体,而是整个民族都在哭。可惜从杨东根角色死后就泄了气,后面只是为了圆满剧情,没了进一步突破的能力。这是金基德叙事才华毕露的一部电影。远离城市的微型社会,大家甘心的从强势那里受虐,又像感染病毒似的加害弱势,金基德甚至把它抽象成合理的循环,持续运作。无情得劈裂寄生的宿主环境,又不失水准得搭建恶的囚笼,解读人心。当生的条件得不到满足,当free的疟疾仅是来源于逃脱梦,可能只有安心沉沦才能解救自己。战争不只是战场上的硝烟弥漫、断壁残垣,更多是埋藏在人心的无法愈合的伤痕。战后畸形家庭不在少数,那些被边缘的人们都在以我们难以想象的方式终其一生。黑人孩子让我想起日本电影《人性的证明》,不同的国度,相近的悲哀。金基德的语言依旧荒诞、犀利、悲壮。几条线、几家人,各自悲剧、却是殊途同归。不得不赞叹韩国人的剧情片,美军驻地的小村庄,所有人的生活都为之所影响。收件人不详,写给美军黑人的一封信,但这并不是一个人的电影,而是一个群体,一个悲剧的群体。空中不断掠过的美军战机,更像是无边的幻影,生活的无望,一切都以悲剧收场,让人不得不感叹战争与和平到底带给了我们什么。记:1把钢丝揉球吃进去24小时能拉出来2线状武器从背后入,无法挣脱人狗均困于樊笼。狗被人豢养久了,失去警觉,死掉。→韩国吸取教训人虐杀狗,欺负其他人,洋洋得意,被其他人杀掉→美国吸取教训美军帮助韩国,利益交换。美国想要在韩国刻自己的名字,被阉掉。_(:ᗤ」ㄥ)_第一次看金基德的片子,为了提升逼格全程以受虐的心态完成了观影体验。该有的荒诞和沉重都有了,圆满了南北战争时期人们糟糕的生活、糟糕的思想、以及,糟糕的性。高潮到了张武近乎癫狂的把自己母亲的乳房割掉,然后一头栽近田地里,到死也没向这个世界妥协,我们就都解脱了……笼罩了战争阴影苟延残喘的小镇,生活着抱着旧日勋章洋洋自得的,苦心痴守一身狼狈的,寡言麻木凶狠的。那个狗笼子我记得还是挺清楚的,驾驶位上坐着的是掌权者,但是控制不当,便是笼子里的出来,原驾驶者进去了。整部剧很压抑,充斥着韩国美军统治下的内部矛盾,很多看似希望的剧情,其实到最后会付出更大的代价!不管是安于现状还是反抗和挑战,结局都是输!结局很讽刺,等了一部剧的回信,所有人都死光了,才出现!片中的所有人都是孤独而绝望的。两条线的故事发展,很巧妙的将时间和空间串联起来。应该是有些隐喻美韩关系。最后读信那段,有点意思,千千万万相似的故事同步上演中。天啊…算是至今为止看过的金基德最残酷的片,比圣殇还虐,压抑到哭不出来…角色很多,但没有一个是正常的…时代和战争造成的悲剧。由于看得太难受,四星减一星吧…目瞪口呆连我都忍受不了的变态太他妈拧巴了生理不适的拧巴喘不上气的拧巴比起金基德波兰斯基是小清新…且不说战争伤痕本片中的每个人真的死了算了吧太你妈痛苦了
备注:已完结
类型:韩剧
主演:李钟硕 朴信惠 金英光 李侑菲 李必模 闵成旭 姜信日 赵德贤 秋秀贤
语言:韩语
年代:未知
简介:崔达布(李钟硕 饰)是一名出租车司机,每日,他都奔波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为了供侄女崔仁荷(朴信惠 饰)念书而拼命赚口袋影院甜性涩爱在线观看。虽然崔仁荷是崔达布的“侄女”,但两人却并没有血缘关系,甚至连年龄也相差无几。原来,崔达布曾经被崔仁荷的爷爷搭救收养,为此,崔达布从内心里由衷的感恩着。 徐凡潮(金英光 饰)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富家大少爷,从小打到过着养尊处优的优渥生活,早已经与社会脱节。尹宥莱(李侑菲 饰)曾经是一名疯狂追星的粉丝,如今成为了记者。命运行驶在各自轨道上的四人,在机缘巧合之下在电视台相遇,短短的二十四小时里,他们要凭借各自的智慧,找出事件的真相。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导演:申秀媛
语言:韩语
年代:未知
简介:讲述的是别名是“圣母”的医院护士慧琳(徐英姬饰)和医生(卞耀汉饰)担任无意识患者哲武的看护,哲武的儿子尚宇(金英民饰)为了继承父亲的财产而动用一切手段要尽可能延长哲武的生命,甚至找到慧琳的家人逼迫他们签下了器官捐赠同意书,并向慧琳提出了危险的提议。慧琳无奈之下只能接受,而她令人意想不到的过去也慢慢浮出水面…圣母电影网友评论:比起“被嫌弃的松子”不足的一点是视觉与人物处理艺术性的缺乏。视觉太现实主义,沉郁,会产生生理的不适,说白了,没有悲剧美,电影还是需要艺术加工的,前四分之一还有些文艺,往下拍是荒腔走板,电视节目的情景再现似的,粗糙。而人物,松子是越乐观越显其悲哀,而美娜是悲哀之人做悲哀之事,有点咎由自取或者宿命论之感,没有批判,也就没有深度。大的情节设置也过于非常态,是韩剧过于戏剧性的人设,可信度不高,要代入个人感情就更难了。这么一比对,中岛哲也真是好导演啊关注边缘群体和YY南北战争一样,是思密达取之不尽的素材。《圣母》这名字翻译的有水准,电影从想争财产的儿子入手,但更多讲一个在歧视的目光注视下成长起来的卑微女性,从而控诉人间恶毒。善恶交织是常态,但片子想弘扬的难道不是“人间还是好人多”嘛?展现“恶”多的有点没必要,“善”反而力道虚了圣母。慧琳和帅哥医生都还没有迷失,而其他vip病房的人们都已经被迫向势力低头。慧琳本只是个服从者,去了解美娜的事情,在了解的过程中发现这个女孩跟自己有着类似的身世,无人疼爱,被社会抛弃,还怀了不该有的孩子。她愈发痛苦自责,想要挽回,圣母心了。最终她拔掉了社长的管子,救下了孩子误打误撞的韩国电影周。影片有着棒子剧一贯地迟缓、抒情、以及逼仄的人物关系,却一步步赚人眼泪……听着旁边男生哭的稀里哗啦,我只能喝着果汁掩盖木讷带来的羞愧。以命换命这事,远了说金陵十三钗真是低到负数,奇葩说里一个人与一船人的同等重要只点到为止,而棒子不动声色就把道理说圆润了。校园冷暴力,苦难家境,性暴,器官买卖等多种社会问题碎石般堆砌受难角色。独立韩影不断痛诉的女性遭遇,一个女人摸索找寻另一个女人中牵连自己遭遇显出新意。冷淡无嘶吼,生命的放弃与坚持的最后终于得到低气压下的透气,权素贤的降龄演绎出“弱势”与愤怒饱食都令人印象深刻,得奖理所应该推荐理由有3:1,甚罕的韩国女性导演作品;2,戛纳提名关注大奖;3,人设实在太太太惨了!这个世界很奇怪,富人求死不能,穷人反倒百折不屈,人都是在各自的位置上疼痛着、忍受着、妥协着,总会有人麻木,也总会有人声嘶力竭地哭闹。别提“希望”,人若有背负,也就很难看清未来的路。女性导演眼中的男权社会充满了敌视与恶意令人痛心与窒息抽丝剥茧道来的美娜的可悲境遇越深究越不忍直视在无穷无尽的黑夜中找寻人生的出口却一次又一次地步入更复杂的迷宫甚至连母爱都被剥夺何其悲乎海怜的赎罪有些突兀结局也过于美好但瑕不掩瑜今年韩影个人最佳又是独立片哪很喜欢女主角徐英姬,可惜这么多年就一直没火起来。这个片子太闷了,剧中孕妇作为社会最底层过着任人宰割的生活,可是本人却对她没有任何的怜悯和同情,不知是我麻木了,抑或是其他观影者也有同感呢?最不理解的就是为什么穿插了护士跑到荒郊野地去生孩子,不懂,不懂。充满了对男权社会的恶意,让人看了也会真心恶心男人这种生物…其实标题就是麦当娜,导演也说一开始都不知道还有圣母这个意思,但后来觉得也很贴切…演员都不错,印象深刻,金英民的再发现,徐令姬的发挥空间反而不如权素贤。p.s,大银幕还是会提高观影体验吧…剧情可给分,但深究细节就不行。在部分男人的意识里,女人如器具,供他们发泄,权力关系大过一切,但其实也并不见得有多称心如意。好像人人如蝼蚁,身居困境,现实还总给当头一击,但又有多少人属于“部分”?又有多少人接触“部分”?又有多少人屈服“部分”?哎……看得真的压抑。吃泡面的时候都差一点吐出来啦……人性的恶与善也是恒等的嚒?虽然到最后都是善战胜了恶,但恶真的很可恶鸭……人,是需要被爱的。“当一个人没有被爱,还是相信总有那么一个人会爱她。”忽然觉得很可悲鸭……哎……很down很丧……慧琳最后还是败给了自己廉价的同情心来救赎美娜与孩子。看完心情很复杂,矛盾,甚至还夹杂着一丝恐怖,人心太毒,尤其是那种社会体制,除了卑微贫穷的可怕,还要低践的苟延残喘!美娜活着比死了更痛苦!这样也好,希望她的玫瑰能有不同的命运!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导演:金基德
语言:韩语
年代:未知
简介:◎译  名 春夏秋冬又一春◎片  名 Spring,Summer,Fall,Winter...andSpring◎年  代 2003◎国  家 韩国◎类  别 文艺◎语  言 韩语◎IMDB评分8.1/10from34,005usersMetascore:85/100◎片  长 102min◎导  演 金基德Ki-dukKim◎主  演 吴永洙Yeong-suOh     金基德Ki-dukKim     金永敏Young-minKim剧情介绍南韩导演金基德的电影一向选材大胆激进,他刚于2004年2月举行的第54届柏林电影节夺得最佳导演,成为首位于该电影节获奖的南韩导演。新作《春、夏、秋、冬……春》一改前作风格,以和尚的成长故事,阐述人生如四季循环不息的道理。  春天,贪玩的童僧拿着石头,绑在鱼、青蛙和蛇身上,捉弄着小生灵们。老僧(吴永洙饰)发现后,用同样的手法惩罚他,告诫他不可胡来。  夏天,十七岁的少僧(金永敏饰)为久居深山的修行日子苦闷不已。有一天,一名患病少女(何丽珍饰)在母亲陪同下,来到寺庙拜佛求平安,并留下疗养。少年开始忍受不住异性相吸所带来的诱惑……  秋天,青年在外面杀人后重返寺庙,请求谅解。老僧命其刻写心经,去掉罪孽,同时,追捕逃犯的警察也赶到寺庙……  冬天,服完刑期的中年男子(金基德饰)回到山中寺庙,重新开始修行苦练。一名妇女突然探访寺庙,并留下了一个男婴,希望能被收留。  之后,又一个春天到来。幕后制作  人的一生犹如周而复始的四季。影片结尾又回到了开头,这样的叙事在如今的电影里面已经算不得新鲜,但韩国导演金基德就是有本事让人感到其中难以言说的微妙感伤。首先是电影中如水墨画一样的景物,水中的寺庙,春花秋月,有板有眼让人如临其境;其次是禅机不断,充满着对人生的种种隐喻。观者悟性不一所感受到的一定不尽相同;最后还是导演所擅长的东西结合,水乳交融,东方人看着这样的画面有亲切感,西方人看了既满足了好奇心内容又不过于古板晦涩,因此这部电影算得上金基德的又一部成功范例。  韩国电影《春夏秋冬又一春》——一个佛偈  第24届韩国电影青龙奖最佳电影,著名导演金基德的作品。先从名字说起吧,电影的英文名字是《Spring,Summer,Fall,Winter……andSpring》,我愿意叫它的直译名《春夏秋冬又一春》,或者,按照我自己的理解,我把它叫做《轮回》,为什么?下面细说。  电影分作五个部分,各部分的标题合起来就是影片的名字。在《春》一节,说的是主角童年的故事。一个小庙里,住着一老一幼两个和尚,一日童僧贪玩,把石头绑在鱼、青蛙和蛇三只动物身上,最终导致其中两个死去。童僧犯了杀戒,此可谓罪孽之缘起。《夏》一节,童僧长成少年,此时有个少女来庙中养病,少年和尚引诱她做下男女之事,犯下色戒,罪孽更深一层。事发后,少女被老僧劝归,少僧亦不告而别。《秋》一节,十余年后,30多岁的主角不能忍受妻子红杏出墙,杀妻后逃回小庙,在老僧感化下归案服刑。此段罪孽更加深。《冬》一节,主角出狱再回小庙,老僧已死,他继承老僧的衣钵,潜心佛法。不料一日,他那被毁容却未死去的妻子带来一个婴儿,准备留下婴儿偷偷离去时失足掉落冰潭死去。(这个猜测其实不敢肯定,因为始终未能见到妇人的面貌)僧人更感罪孽深重,以负石抱佛的形式去攀越高山,以求解脱。《又是春》,老僧与童僧开始新的生活,一日童僧贪玩,把石头塞入鱼、青蛙和蛇的嘴里……  人生的轮回  从电影的整个形式就可以知道,说的正是佛家的重要思想———轮回。从一个童僧的罪孽开始,再到下一代童僧的罪孽结束,正是一个循环。我相信那个已经死去的老僧在幼年一定也曾犯下同样的罪孽。所有的罪孽与救赎的过程是不断轮回不断循环的,导演只是节选了其中一个人的人生四季给我们看而已。  除了形式,在内容上,导演也是处处匠心独运,把佛教的法义贯穿在整部电影里。佛家认为,人生是苦的,人生在世,是要受苦难折磨的。贪玩的欲念是苦,性爱的欲望是苦,男女间的情感挫折也是苦,人如果不能克服种种的苦,必然犯下罪孽,死后被打落十八层地狱。罪孽可以通过修行去救赎,如电影里的苦修行,背负重石攀山。更奇特的是,电影的主人公还从老僧的遗物那里得到一本武术古籍,修炼起武功来,看来导演也颇受我们的武侠片影响。而且导演把有修为的老僧有点神化了,挥手间,小舟自行来去,山门自开自合,孤岛一样的小庙可以在水面移动。看来导演还是不能单纯说佛理,还想让我们亲眼看到“佛法无边”啊。其实思想修行的最高境界是“灭”,就是烦恼得以解脱。老僧最后在小舟上燃火自尽,他解脱了吗?我不知道,倒是导演让主角从他的骨灰里取出了类似舍利的东西,或者他认为老僧是“灭”了吧。  暴力和宗教  导演金基德的作品作风一向大胆独特,本片也不例外。单是内容就已经非常奇特,一个以和尚为主角来说佛理的故事,却掺杂了赤裸裸的性和暴力。性爱的描写相对于导演的《漂流欲室》等其他作品,其实已经收敛很多,大多是用远景来表现,佛堂里的一幕,也躲在被子底下进行,尽管这样,应该也已经有很多人觉得大逆不道了。从虐待动物到自残自杀,延续了金基德以往的作风,同时也已经有所节制。本来这是一部导人向善的佛理电影,暴力血腥是否适宜呢?这个问题值得探讨。恶与善是对立的,说到善其实不能避免谈恶,而且恶本身并不会因为你去回避它而消失。血腥与暴力的内容更是一直就存在在佛教的传播内容里,如佛祖本身就曾经“舍身饲虎”、“割肉喂鹰”,如果用电影画面表现出来,肯定是非常血腥的画面。我曾经看过一幅敦煌壁画,是关于佛教传说里地狱的描绘,里面斩首、割鼻、剜目等等酷刑不一而足,看得人毛骨悚然。我想宗教用这么极端的血腥和暴力,为的是面向最普通的平民信徒,只有这么极端和强烈,才能更让平民敬畏和信服,从而达到传播教义的目的。同样道理,基督教的《圣经》中说耶稣重生前为全人类受过那么多的苦难和极残忍的暴力,为的也是让我们常怀感恩之心。至于梅尔·吉布森完完全全地把这种血腥和暴力搬上银幕是否正确,那就真是难以分辨了。此外,杜琪峰的《大只佬》也是借暴力凶杀来说佛理,我曾经很不以为然,现在回头再看,好像也有它的道理在。  整部电影只有两个警察配角是有姓的,其他人都无名无姓,更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寓言、一个佛偈。无名无姓,就是一个X,把我们任何一个人的名字代进去都可以。电影的对白也少,只有在画面没有办法交代剧情的时候才会用到。而且无论是影片的对白、情节还是布景,都处处充满禅意和锋机。如童僧犯错后老僧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去点化他,如形同虚设的山门和庙里的房门,如被水环绕却与外界纠缠不清的小庙……一切就看你是否能够参悟了。电影用一年四季来表现人生的不同阶段,所以周遭的景物也四季分明,看来导演真是拍了一整年才把电影完成的,因为同一地点的春花夏绿、秋叶冬雪,无论如何也是造假不来的,足见导演制作本片的诚意。  电影仿佛是一个晓谕人生的佛偈。最后的一个镜头颇含深意,座落在山顶的佛像就那样静静地望着,好像凝视着尘世间的一切悲喜……春夏秋冬又一春-获奖记录第24届韩国青龙电影奖(2003) 最佳电影奖 第24届韩国青龙电影奖(2003) 最佳技术奖春夏秋冬又一春电影网友评论:开始以为春是对生命的敬畏,夏是对欲望的解放,秋是对灵魂的拷问,冬是对轮回的应允,后来发现也许不是那么回事。世间炎凉百态,各道春秋,在不同的境地下,想法和行为都是依赖着主观的法则,这些法则自人生下来就固定了。生命的开始和结束相接才不是一个轮回,开始后面只能还是开始,结束之后一定还会是结束。一个破庙里枯竭的信仰,生命会跳过冰封和解冻,直接迎来迷茫和虚无。(长镜头不是电影艺术的唯一选择,多机位和快速剪切也能有超然绝美的镜头语言)是情是爱,都是妄想。春夏秋冬,佛的轮回。春再来时,童僧是否还有人教导?教导是否还有意义呢?人性之恶是自然存在的。蒙面女和行武僧的出现,脱离了影片原有的风格,隐隐的禅变作外露的悔意。拿起旧经在冰上行武、腰缚盘绳负重上山,配上或激昂或佛教的音乐,难免有些以辞害意了。说实话,看到秋和冬的时候有一些情节设置是没看懂的,比如老和尚自焚的时候五感贴的“闭”字,比如一位母亲将孩子送来后蒙面哭泣。但是实在是很喜欢片中的“门”这个设置,片中的门就像是无形的戒律,年轻的和尚不走门而无视戒律的存在。湖中心的寺庙也是在是美如画。画风太美。简单淳朴。一扇木门,开合多次。门外是俗,门内是佛。世界同时进行,每个人也兼具佛性和人性。随时可转,立地成佛。春夏秋冬,轮回之苦。又有点像魔戒的意蕴,占有带来痛苦。老师父说,你必须学会放下一些东西,一些你喜欢别人也喜欢的东西。春天,领悟生死和苦痛;夏天,欲望产生执念和出走;秋天,因果报应消解仇恨和罪孽;冬天,了然人生自我修行。又一年春天开始了。群山中的湖泊,水中的庙宇,没有围墙的山门,此中有禅意,欲说已忘言。欢迎加我微信pmyx2015,交流分享优秀电影。杀生受罚到自我救赎,是小和尚的因果。抛弃儿子到意外失足,是蒙面女的因果。因果就在轮回中。水,船,还有动物的意象都用意深刻,可惜受阅历所限,不能了解其中深意。没有人像我一样纳闷师傅如何没船依然神出鬼没么,船总是不系依然靠岸是为什么禅意入影,韩国电影中少见。相比金基德导演其他作品的赤裸,这部风格灵动,参演人员巨少,没有宏大场面,在这山间水上的一隅之地发生着生生世世的循环。老和尚死了,蛇还在水中游,小和尚变成老和尚了,小和尚又成长。人的欲望能够泯灭吗?1.美,山,湖,庙,大师,四季,恍如隔世仙境,美术出身必然对镜头和美景有着超然的把控,吊诡的是太过斑斓和鲜艳的雕画与意境不符,有多此一举之嫌2.轮回,春夏秋冬,人生四季,并无新意,冬的精致的镜头外只剩下金基德的野心与自恋。人生庵春:认识这个世界,认识除了自己之外的生命,人性的恶夏:欲望,漂在水上的船,溪流间的交配,水一样的,或涓涓、或浩浩,不可阻挡秋:背叛,愤怒,刻字,静。师傅将他度到彼岸。冬:静,救赎。又一春:往复循环,有一个人生。前面意境是真的有,但冬(除了主题轮回的部分)没太get到。虽然披了佛教外皮,但明显感受不到宗教信仰的影响(更偏形式?),不过我自己是偏向悟靠自己,如果真的有什么帮助自己悟到了,那也是自己真的悟到了佛愿不可教,当在岛上便自己悟,悟得便是春夏秋冬之人生。心即是岛,心静岛静,便成生活之佛。此代价为时,冰佛像会化,石佛像不可,老和尚可知,小和尚又要在错误的人生中成一轮之佛。磨练哉,不可止哉。性恶论、轮回观、欲界之苦、救赎之路。虽然依旧是佛家意味,却让人想到《约翰福音》里耶稣训斥法利赛人那句“你们当中谁没有罪,谁就先用石头砸她吧”。绝望或怜悯,有情或无情,何可胜道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