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朱洪茂 殷宗杰 李强 朱洁 田壮壮 吕丽萍 罗军 李小龙
导演:路学长
语言:汉语普通话
年代:未知
简介:1976年北京的夏天,男孩周青(殷宗杰饰)带着被父亲剃了一半的头发,和朋友小莫跑向了一截长城的遗址,在那里周青拾到一本残缺的小人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周青在地震期间看到男青年纪文(李强饰)的吉它,以及纪文还在上高中的女友绍英(朱洁饰)。不久四人帮倒台,周青开始在纪文的乐队中担任乐手,这段少年生活很快在纪文与绍英的纷争中宣告结束。周青进入了货运站开始强劳动力的工人生活,强壮火车司机朱赫莱(田壮壮饰)成为了他心中的榜样,两人的相识以朱赫莱用自己的腿骨挽救遭遇事故的周青结束。一晃多年,八十年代末,周青(朱洪茂饰)结束在海外的学艺回到北京,面对使他倍感陌生的北京摇滚圈,理想主义者周青无所适从,只能凭借寻找朱赫莱的执念在城市中继续游走…第3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浪潮奖(提名)路学长长大成人电影网友评论:后面的结局升华了,被压抑的情感总要冲出突破口。一代人精神世界的迷茫和痛苦,周青厌恶身边这个世界和人,融入不了也摆脱不了,他以钢铁里的主人公为精神榜样,以曾帮助过他的朱赫来作为精神支柱。这么善良的人不应该就这样消失掉,所以他一直在找寻朱赫来的下落并想为他报仇,这也是他的心历路程,一个寻找自己的过程,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底线和价值观。挺有味道的,不知道为什么,挺喜欢这样的电影,好像陌生又熟悉,砖头墙,打架,然后转眼物不是人非,这样的变化我想再也没有这样迅速的了。虽然当时的画质不是太好,但内容绝对丰富,还有语言,最主要的是真实,这才是我们的本土电影,缺点就是太北京了,而北京对于中国绝对是一个特殊,像红高粱,还有侯孝贤的电影,台湾电影,真的有意思。“行了,别他妈拿自己当盘菜似的,其实你跟街上走的那帮傻帽一样,跟我似的凑合活着吧”“别以为自己是个什么东西”听的进去这两个人的话可能也是一种长大成人吧。可是人总是要信点什么,才会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大概就是周青和小莫、纪文、绍英的区别。每个人都应该遇到自己人生的朱赫莱。没有看到女主xd难道我看的是删减版的???这电影拍的很好啊,看起来很有法斯宾德的感觉,男主也真的是可惜了,一代天才,电影没出名可惜了,一是中国公映时间短,年代限制,二是电影被禁,后期也没有人再去看。拍摄手法和剧情都比较流畅,有同时期港片特点。中国电影史很重要的电影,个人认为不比顽主差,甚至更真实,不像顽主那么注重台词,死命地表现北京痞子气。既不算明朗,也不至于颓废,跟《昨天》有着背景上的联系,平凡生活当中既有一种支撑自我前行的朱赫来精神,但却日日处于一种陷入“不健康”的环境当中。剧情淡得像白开水,但氛围弄的却有种张狂的力量。两位主角背后的故事让我更迷恋这个故事,因为它像一面反光镜。简直不像拍摄于1997年的电影,像90年代初的。又是重看系列,再看又觉得没有第一次看感觉好了,像一个有点刻意地追求正能量的教育片。年轻人的追求和价值观,每一代跟每一代都不一样,看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恐怕就止步在70后之前的人了吧。在乐队演出台前洗脚,自称行为艺术,无非是骗小姑娘上床,可能人人都在搞当代艺术。吸毒、滥交,无止境的追求欲望的满足,一些压抑人性的限制破除后,依旧是没有理性的自由。如何找到爱情、如何与社会相处、如何长大成人?1997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几年你怎么变得这样了整个一林则徐啊/在这儿别提崔健/吉他弦声/永远的朱赫来就是想要这滴眼泪不合时宜的英雄主义/有意思的是结尾倒退了一步人物好像又回归了正轨生活94年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珠玉在前,97年的这部里的白日梦和《阳光》如出一辙,却也生拉硬拽,牵强附会。叙事松散,段落之间转换生硬,仓促。人物苍白无力,戏外比戏里更值得玩味。不同年代对自己那个年代总有着超乎寻常的感想,而这部电影让我感觉就是一部,送给70年代的电影,我们是承上启下的一代,我们也有我们的想法,我们也有我们的坚持和追求。前半段看起来像是一个翻版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后来还有些《恐怖分子》的感觉,但总体来看像是一部市场经济来临后散漫的七八十年代的青春残酷物语。本来三星,结尾多加一星,虽然不太喜欢颓废青春型的电影,其实和当代郭敬明差不多。为老朱朱赫来加一星。还有希望青年周青如果北野武来演,多好。
备注:已完结
类型:国产剧
主演:吕丽萍 辛柏青 王全有 刘威 于月仙 王奎荣 林家川 吴健 丁莉 张镝
导演:黄力加
语言:汉语普通话
年代:未知
简介:本剧全景式地呈现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普通老百姓人生价值观、道德观的蜕变与发展。该剧以一个普通家庭在历经三十年变迁中的遭遇来透析世态人情,通过一家两代人对生活、现实、金钱、爱情等等观念在不同时代不同命运下的喜怒哀乐,冲撞妥协,从而折射出大千世界的冷暖情怀,揭示了人性中卑劣和善良的多重性。人活一张脸电影网友评论:只才看几集!不错!!!通过贾家四兄妹闯荡人生的过程中,贾家父母始终灌输给他们勤劳、厚道的品质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冲突。反映社会主流价值观背离合理的道德观。四兄妹始终没有被社会异化(大哥处理车间主任事故的态度,二哥处理矿山工作态度,三弟处理工作时态度,)小的时候喜欢看古装剧那时候叫"武打片"稍微长大点就特别喜欢跟着爸妈看这种剧喜欢那种每天两集的期待那时候一到周末就不放电视剧了我还觉得很遗憾可是现在电视上再也没有让我有追剧欲望的电视剧了这年头的电视剧,什么都市啊、商战啊、俊男啊、靓女啊,早已经审美疲劳了,而且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太远,还是像这样的片子比较实在,美中不足就是结局太过河蟹了些......2017/3/12,今年年初的时候看的,为了结婚,几条腿,有点意思~~~然后现在也要考虑几条腿的事情了~~~表演最出彩的是老三宝君和小妹小臣。这个片子优点是有一些生活的真实,但是呢,吵架太多了,每集就是撕破脸的大吵每天和爸妈一起看,我觉得太好看了,一直记得当时最后一集写的前半部完,可是为什么一直没有后半部。好气哦依然是电视上天天播发现遗书真的是高于生活这些编剧什么样的故事什么的台词都可以想出来..佩服佩服算得上国产剧中的良心,虽仍有最后一集强行大结局的尴尬,但剧情不刻意哭爹喊娘,演员也还算自然。很喜欢黄力加导演,这种剧就得看他和扬亚洲拍的.另,黄导和黄小蕾亲戚么?怎么老用她...经典的无话可说了,真实、赤裸裸、血淋淋的生活,非常感动,看过的最好的电视剧,没有之一去年零零碎碎地看过。有点意思的家庭剧,台词很搞笑,演员都很棒。刘威大叔简直就是谐星。非常好的一部电视剧,催人泪下。那张脸真的很重要,不要在羡慕所谓有钱人,当官的。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导演:贾樟柯
语言:汉语普通
年代:未知
简介:据悉,《二十四城记》将分为三个相对独立的段落:吕丽萍和陈冲扮演的第一、二代厂花是第一个段落,陈建斌的独角戏是第二个段落,吕丽萍和赵涛的故事构成第三个段落。  吕丽萍将扮演第一代厂花,陈冲将扮演第二代厂花,赵涛是吕丽萍的孙女,则是第三代厂花。除了这三位戏份比较平均的女主角外,毕业于中戏的成都女孩陈锐也被选中扮演一位售楼小姐。至于惟一的男主角陈建斌,记者了解到,他的身份将是一位上世纪60年代的工人,在电影中讲述自己的青春故事。不过,陈建斌的故事和三代厂花之间并无联系,将会独立成章。贾樟柯表示,《二十四城记》由他和成都女诗人翟永明共同创作,整个创作时间历时一年,“就连最近我们还在接力,完善剧本。”二十四城记电影网友评论:我不是很在意影片中为人诟病的广告植入和职业演员扮演的伪纪录片,其实“真实”并不是完全再现照搬历史,历史也不可能重演,而电影这种特殊的媒介就可以利用一切可能的“梦幻”手段去接近历史以接近“真实”。在这部影片中,那些真实的颗粒是那么真实地打动人心,贾樟柯做了一件我一直特别想去做的事情就是去保存这些真实。八十年代后随着经济结构转型现代化进程的洪流浩浩荡荡地向前推进,曾经的属于一代人工作居住教育的厂区被拆除,这种类似乡愁的归属感是我这代人很难得到体认的,当旧的事物被埋葬,一座座奇观的高楼拔地而起,令我们震撼的并不是现代化的环境,而是那些在这一巨变下那些不变的东西。而“奇观”的建设者们流动于现代都市之中如同隐形一般,而对于未来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些人也必将沦为“弃民”,真正的建设者终被历史遗忘。虽然有专业演员,但不得不说还是很有感触的!陈冲的大龄女青年,哎厂花…回不去的上海。神情也非常棒赵涛躺在父母家的床上才感知父母的辛苦,才自觉成熟了!时代的变迁,小人物的无奈!一个16岁的成发集团的子弟赵刚去沈阳技校学习,开始很新鲜,特别是那工作制服很有自豪感。但是当在学校下车间实习时,那重复100次的车床工作经历让他厌倦,知道那不是他所想要的,果断退学。成都,仅你消逝的一面,已经足以让我荣耀一生…万夏(本质)回不去的是故乡…纪录片的风格,看起来像是新闻的专题报道。表演方面,几位演员都让人看上去有点假。尤其是能叫出名的那些名演员,比起最开始公交车那真实的妇女,可信度上不只差了一个档次。如果全是真实人物出镜,也许还能当专题片看看,看到演员在那讲,全程出戏。这是片子的风格、定位与casting之间的冲突问题吧。6/10。人和生存空间的视觉隐喻构筑出想象与事实共同的历史,人物身后的大舞台、飞机编号、墙壁和访谈间隔的电脑荧光都在给画面添堵,辉煌的国企背景与他们生疏尴尬的表情形成张力,职业演员直抒胸臆的述说则流露出刻意指导的痕迹,其实下岗群体最后的晚餐、大迁移中放弃寻找爱子等亲历本身足够戏剧性。无论体裁是纪录片还是剧情片,科长都是在完成自己的中国社会的记录,演员充其量只是道具,完成对科长观察的表述。不太明白为何不直接拍成一版纪录片。关于传统制造业,现在真是一个困境,利润低是无法辩驳的事实,很多大的机床厂都倒了,然而这恰恰是强国根本,所谓国之重器。(涛涛说四川话听的我想屎)不太喜欢演员表演的部分,可能这部分人不愿意出镜吧,就找演员来演。最印象深刻的是那个沈阳大姐。导演的克制表现在不让人在镜头面前展现眼泪。让人直面镜头来表现尊严,有的人可能不知道直视镜头是为了啥,有两个工人直视镜头的时候只想笑,尽管面对的是“行走在消逝中”的主题,这个笑倒让人觉得特真【中国,仅你消逝的那一面,就足以让我荣耀一生】这部电影让我开始喜欢起贾樟柯了,喜欢那种介于忧郁与悲伤之间的感觉,也许是悲凉,从头到尾~除了吕丽萍功力略次,其他都很厉害,那时候的赵涛年轻又有灵气,难怪贾喜欢~华润24城的植入也是没谁了,贾对文艺与商业的结合一直都是很有头脑的==最近在整理90年代下岗潮的资料,这片是拉快进看的,想大概去感受下是个什么环境,发生过什么事,看片目的性比较强所以看的很快。有时间会认真重看的,尤其是不同年龄的人物设定这点狠好。BUT伪纪录片用追忆,落泪的模式循环看到中途有些腻了,我觉得应该有类人会麻木的讲,就这么个事。8.0分越老的工人越在维护这个体制,绝不是他对这个体制没有反省,没有批判,而是他很难背叛他过去青春的选择。|贾樟柯华夏历史,从不缺波澜壮阔,却长期缺少一些温度,一些人情味。我们史书中个体的喜怒哀乐多是模糊的,以致今时的我们依旧自我模糊着。愿我们记得过往,进而懂得当下。贾樟柯是一个很精明的导演,至少并非传说中的那么文艺青年。他很敏锐,能抓住最关键的点来反映社会,反映时代。最重要的是,他懂得如何用文艺来包装商业。他不必用炫目的电影手法,不必抓照度拍特写渲染张力,就已经很有杀伤力。因为那些过去的,即将被抛弃的历史,就足够让人心疼。一切你所想的和说的,都会散开,然后淡去,就像牛奶泼在石头上。时间是最强的外生冲击,如果还没有看到variation,那仅仅是因为时间还不够长。片刻的轻盈与升华。将目光投向生活和现实本身。第一次看这种形式的电影。另:为什么这么多人都觉得自己比戛纳评委更懂电影?伪纪录片职业演员打破了真实和虚构的界限有意的间离/一座老厂的变迁一个城市和国家的变化借助成发集团这个记忆的载体和触发器一群人讲述各自的生命体验我们无时无刻不行走于消逝中即便厂子不拆物流空间仍保留着过去的青春岁月也丧失了/较沉闷我与影片讲述的历史终究有“隔”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导演:黄蜀芹
语言:汉语普通话
年代:未知
简介:侯志(魏启明 饰)重返延安,望着巍巍宝塔山,潺潺延河水,他的思绪仿佛又回到四十年前的烽火岁月当年只有十几岁的小侯志(杨彦强 饰)从前线调回延安上中学,新的环境令他好奇,他同大家一起过着有趣的集体生活。他发现同学们都有亲人接回家过周末,而自己的爸爸从未来过。不久恶耗传来,爸爸已经牺牲,他痛苦万分。班上年长的同学相继走上战斗岗位,害伤寒的侯志在生命垂危之机,是罗姐(吕丽萍 饰)救了他。田秀娟(王雁 饰)逃婚投奔延安,爱上了机智勇敢的班长(郭凯敏 饰),但战争摧毁了纯真的爱情。后来已与他人结婚的秀娟又邂逅过班长,但不久后他就牺牲了......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导演:张华勋
语言:汉语普通话
年代:未知
简介:圆空和尚(王建军 饰)是康熙早年的私生子,幼儿时被人割掉生殖器,成年后心理变态,依仗皇封特权,以“黑龙”身份鱼肉乡里、横行一方雍正(付祖成 饰)继位后,圆空自然被列入要铲除的异已名单,他曾派几路人马刺杀圆空,最终以失败告终。最后,雍正将佩剑赐给司马贞(江庚辰 饰),允许他先斩后奏,司马贞在返五台山途中被赫尔蛮抓获。闻讯后,德高望重的达天和尚(郭六登 饰)率清兵与曲凤舞(董洪林 饰)等里应外合攻打御行宫,围歼圆空。梅英(王秀萍 饰)假扮新娘潜入圆空密室,救出司马贞,赫尔蛮也被曲凤舞杀死,圆空自知无力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