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桑尼·苏瓦美塔农 黛薇卡·霍内 班庄·比辛达拿刚 瓦尔蕾特·瓦帖儿 埃
导演:纳瓦彭·坦荣瓜塔纳利
语言:泰语
年代:未知
简介:30岁的Yun(Sunny)是全泰国最忙碌的自由修图师,敬业精神使他从不缺少工作,某广告公司的后辈总监Je(Vee)总是雇他.连续5天没睡觉的Yun出了疹子,不得已到医院看病,喜欢上了和他年纪相仿的医生Im(Mai),但每个月只有15分钟的见面时间.后来Yun发现自己的工作效率降低了恋爱诊疗中电影网友评论:这部电影于我而言,是2018年印象最深刻,也是最喜欢的电影没有之一。男主的职业跟我很像,广告业强调的就是拼命三郎加班熬夜,满足甲方爸爸的一切需求。但是身体垮了谁又来担心我们呢?长久的加班工作给你的身体带来这样那样的小毛病和不方便,但是你不能停下来,因为有很多账单等你付,也有拿奖和海外工作的机会诱惑你一往直前。身体不能发声,你耗去的那部分总是让你付出惨痛的代价。电影总在提醒我们不要做工作的奴隶,而要做生活的强者,锻炼好身体,知道自己的临界点在哪里,就能帮我们赢得更多时间。非常喜欢这部电影的第一人称视野,没有废话和粉饰,字字扎心。第一次尝试泰国电影,好惊喜!故事让我思考很多。无论爱或不爱工作,这都不应该是生活的全部。虽说人总有一死,所以加满油向前冲。但身体会抗议,即使你坦然接受死亡,但人本质愿意活而不是死。善待自己的身体,珍惜工作以外的东西,友谊、爱情、发呆,这些看似没有产出的东西,这才是尊重生与死的态度很闷也看完了,像在回顾刚工作的自己,没什么事情比工作重要,从来不会拒绝工作安排,苛求顾到每个细节,直到某一天,不得不向身体投降,放慢脚步后看看四周,好多同龄人靠混也混得不错啊,新人好有野心啊这是拼体力啊,工作也不是那么有趣啊。跨过这个低潮段,很多看法会随着改变,去住另一维度的平衡在知道是杜琪峯推介的電影之前已經很想看。明顯是Adidas贊助(7-11也有吧),但男主角的UltraBoost的確好看,只要不像那些強行植入酸奶的大片那樣硬就夠。我喜歡這電影,很有共鳴。拍攝技巧簡單,劇本簡單,依賴讀白,但這些都是優點,演員也很適合,讓人很舒服,沒有一秒出戲。到位的愛情輕喜劇,但在愛情之餘更多的是描寫一個工作狂的日常,然後用發病與愛情為這個人泛起了一些漣漪,過程玩得有趣,而在觀眾得到預設的滿足過後,再多了一點點,而最屌的是,那一點點是不離地的,所以成功感動了我。很好看,很动人,自然生长的爱情电影,无一处企图使用蛮力,让情感成为空气中的分子在主事件当中,诊疗健康的主题,认真追索的人物,虽然对生命只有一次的探讨不够深,但足以撑起这段一个月十五分钟的情感。哈哈哈哈出乎意料地好看又好笑對男主的生活模式實在太感同身受!!那麼好笑的電影中間居然也看哭了好幾次特別在葬禮的時候TT我想我的葬禮應該也是零星幾個重要的人再加上我的每代macbook吧⋯现代生活的寓言和反省看着确实是后怕的有些长和松了最喜欢后段重新工作病情复发的部分有一种黑化的快感私心想让电影掐掉最后的happyending黑化倒下连葬礼的部分都不要搞不好会比较过瘾妈蛋不是少女片不要翻个如此少女的片名好吗……只想看傻白甜没想到又要受教育(不。想象的葬礼有趣而且确实十分有共鸣了。女主长得太治愈了我要是每个月能看她15分钟我也会当她是生命之光的女醫生有點像張栢芝,女經理人的戲恰到好處。跟男主的想法很有共鳴,每個機會都是一縱即逝,我們又怎能不努力?喜歡Thai-pop喜歡那悠悠的結局,衝與不衝也好,見到美女生活就可繼續电影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电影基调色系温暖舒服,情节节奏快慢得当,男女恋爱中的情感暗涌又微妙又美好,有很多好笑的情节但不会庸俗,还有作者的人生观贯穿其中,电影很好看!“那天如果我只把你当病人,我不会有任何感觉,但是作为朋友,我觉得伤心,我希望你能好转,我就不用再见到你了。”“我觉得很好,医生,我只是想再见到你。”我们下个月见。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桑尼·苏瓦美塔农 帕查·朋皮雷亚 茱蒂蒙·琼查容苏因 瓦尔蕾特·瓦帖儿
导演:纳瓦彭·坦荣瓜塔纳利
语言:泰语
年代:未知
简介:片中的故事均以真实新闻改编而成。每天的日常生活看来并无什么特别之处,但死亡往往就会来得猝不及防,日常生活中的琐碎赋予了生命以价值。在曼谷,朋友庆祝毕业、兄弟姐妹再次相聚、恩爱夫妻面对分离、女演员等待召集......这是对命运和生命无常的一种既愉快又忧郁,同时充满哲学性的反思。 该片由六部分组成,分别讲述了死亡之前平静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这部作品继承了纳瓦彭之前影片中的混杂实验元素,是一种包含虚构成分的散文电,有音频、图片、记录文件等媒介拓展达到对死亡意义的探索。死于明日电影网友评论:呈现死亡的日常性与生活感的散文诗。未知死,焉知生,我们太需要这样一个能够激发对死亡的沉思与领会的作品,影片未直接展示死亡,却以7段已知死亡结局的回溯性搬演配合新闻数据及访谈引领观者直面死亡。柔缓悠扬的钢琴曲与琐碎真实的对话让沉重而无奈的死亡透现出轻盈而素淡的底质。每一段均由不同的运镜和运命铺展开来,动静相和,既有天真灵动和少不更事,也有无限柔情和沉郁时刻,有人试图违抗命运,有人猝然臣服于无常,有人在精心练习与准备死亡后获得了重生,有人至终接受了他人死亡给自己带来的华贵赠礼,有人在陷入他者的生死施于己身的道德困境时作出了无心的决断,有人平和释然地离别……在举重若轻的影像絮语中,关于死亡的情感体验显得如此哀而不伤,对于死亡的哲学反思也流淌出来:“每天都有人死,所以我们每天都有希望。”(9.0/10)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到来。主题在开头的蜉蝣陈述和片名就已彰显,整部影片也并没有试图再去探讨什么深刻问题,死亡发生之前的平淡片段集合和插叙与孩童老人关于死亡的对谈都蒙上了清新的色彩,正方形画幅与全画幅的自如切换、长镜头与空镜头的交错都是生命舞台过场的展现。后排婴儿座椅上小女孩哭泣着抗拒未来、读着星座分析命运的女孩们未能赶上毕业典礼、归国的姐姐没来得及和弟弟去吃烤生蚝,所有没能说出口的话和没能经历的体验都因生与死的碰撞发生逆转,与朝生暮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片尾的老爷爷与家人庆祝104岁生日。处在一种感性与理性层面都不到位的尴尬状态。死亡前的最后一天真的必然具有更接近死亡的特殊性和代表性吗?我想未必,这样戏剧化的选材方式以及确定的真实事件反而使得整部影片都像是隔着层层面纱触摸死亡,因而削弱了感性层面的体验;另外,死亡是个哲学问题,它从来就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囿于东方哲学的混沌与近玄学特质,影片对死亡在理性层面上的探讨看上去也停留在了中学生水平,止步于空泛的金句而没有系统深入地厘清脉络。导演用散文式的克制的自然风格的影像,去呈现死亡降临之前你我熟知的日常。1:1画幅中的镜头自然调度与宁静优雅的氛围完美衔接。生死离别前夫妻间的短暂温存,镜头一遍一遍地自右向左移动,本该忧伤的时刻却有岁月静好之感。女演员的竞争对手不幸离世,镜头前的她在那一个人吃着东西,不久以后妆容却弄花。在死亡的计数声不断响起之时,让我们感动的却是生命本身。人生无常,只好各自珍重。信息整合之下,是满满作者的创造力,以及没位演员的极高表演完成度。将极为日常的生活片段,赋予几次死亡之前的全新定义,仿佛是文本上的库里肖夫照应。同时每段长镜头下的人生时刻,又通过不同节奏语境的镜头调度,恰如其分的同步着角色情感。同时一老一小的“生死观”表达,以及“死亡计时器”的设计,都让电影又具有着仪式感,并为几组故事找到了连接的脉络。影像有时真的需要是种媒介重要的是传递的信息其实我本很反对电影里出现大篇幅文字来代替所传达的情感但事实上本片的影像成为附属用来解读文字剧情里面的感情内容克制看上去无力实质上我整个过程我脑中跑马观花经过了很多幕“死亡”的影像所以它是有力的死亡不可怕死亡带来的“痛”才是可怕的看着的时候还是很难过的,其实没有人对于死亡有所准备,我们只是过好自己的每一天,然后突如其来地从世界上被抹去。好喜欢影片对于死亡的处理,很轻,很薄,但是画面左上角的数字却一直提醒着我们生命的脆弱,我们停不下时间,阻止不了生命的离去,我们所能做的只是看淡死亡,让它变成我们人生的一站地。题材还蛮沉重的一部电影,上海电影节看的首场,满座。结束了导演还来了个见面会,和我们畅谈了创作初衷以及拍摄过程中的一些经历。最早冲着天才枪手的女主去抢的这部电影的票,虽然她只出现了几分钟的镜头,但还是很满足了。看完能带给人思考的一部电影,总体上已经很成功了。除了自我了断,我们没法得知终结的时间、地点、方式。死亡成了神秘又朦胧的存在。在明日未知的此刻,无波无澜,一切照旧。可被赋予“生命最后一天”这个特殊含义时,所有情感与这种短暂相比变得绵长,几近永恒。可面对真正的永恒“死亡”时,也不过是种虚无。从海报到名字到时长无一不是我的爱。散文诗一般的流淌,关于死亡,细碎如阳光下相继破碎的泡沫。浮生一日,蜉蝣一世,从漫长的时间尺度来看,人类又何尝不是宇宙的蜉蝣。希望最后可以拥有烟花逝去前的一瞬灿烂,但可能只是“啪”的一声化为虚无。博尔赫斯说,死就是水消失在水里。弱化了死亡当下的直观场景,而是从每段死亡前与后的生活场景中截取片段,以此探究人们对于死亡的感知与思考。在未及弱冠的孩童与年过百岁的老人看来,比起去思考死亡,迎接死亡,更重要的是迎接生的每一天。某种意义上的PPT式电影,和我上课做pre一个样,摆数据讲例子。总结起来就是人生无常几个字,有点叔本华悲观主义的味道,放荡父亲生下的孩子呵,注定痛苦一生奔向死亡。然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茱蒂蒙·琼查容苏因 桑尼·苏瓦美塔农 萨里卡·塞思苏帕 阿帕西里·尼蒂
导演:纳瓦彭·坦荣瓜塔纳利
语言:泰语
年代:未知
简介:从瑞典回来后,喜爱“极简主义”的简计划将自己的家改造成工作室,多年前的旧物相继被清理了出来,其中包括前男友艾姆的东西。这些物件虽然已经没有用处,却承载着往事回忆与情意,简无法如自己预期的那样直接丢弃。为了找寻这些物件的归路,她做了很多努力:一一归还属于朋友的物品,亲自送回属于艾姆的东西并致歉自己曾经的离开,最终也卖掉了已逝父亲的钢琴。伴随着旧物的处理,她也告别了自己的过去,面对重新布置的新环境,准备好了新的开始。该片曾获2020年第15届大阪亚洲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备注:已完结
类型:喜剧
主演:桑尼·苏瓦美塔农 波莉雀娅·彭娜妮可 布达差·蓬素差 苍井空
导演:梅兹·塔拉
语言:泰语
年代:未知
简介:普朗(波莉雀娅·彭娜妮可 Preechaya Pongthananikorn 饰)是一名英语老师,她的一名学生想和男友吉姆(Sunny Suwanmethanon 饰)分手,于是用英文录了一段分手宣言,拜托普朗播放给吉姆听哪想到伤心欲绝的吉姆竟然将过错怪罪到了普朗的头上,他觉得正是因为普朗教了女友英语,女友才会弃他而去。 时隔不久,吉姆再度找到了普朗,这一次,他竟然请求普朗教他英语,因为他想要出国挽回女友,于是,两人成为了师生。在相处的过程中,普朗发现了吉姆的善良和坚强,对他渐渐产生了好感,吉姆亦然,与此同时,一位名叫普雷克(Po etorn Soonthornyanakij 饰)的富有商人亦在热烈的追求着普朗。夹在两个男人中间,普朗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桑尼·苏瓦美塔农 帕查·朋皮雷亚 Sirat Intarachote
语言:泰语
年代:未知
简介:片中的故事均以真实新闻改编而成每天的日常生活看来并无什么特别之处,但死亡往往就会来得猝不及防,日常生活中的琐碎赋予了生命以价值。在曼谷,朋友庆祝毕业、兄弟姐妹再次相聚、恩爱夫妻面对分离、女演员等待召集...... 这是对命运和生命无常的一种既愉快又忧郁,同时充满哲学性的反思。 该片由六部分组成,分别讲述了死亡之前平静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这部作品继承了纳瓦彭之前影片中的混杂实验元素,是一种包含虚构成分的散文电影,有音频、图片、记录文件等媒介拓展达到对死亡意义的探索。
备注:已完结
类型:泰剧
主演:安苏玛琳·瑟拉帕萨默莎 桑尼·苏瓦美塔农 佩苏达·坑孔伽 波莉雀娅·彭
导演:未知
语言:泰语
年代:未知
简介:Sunny饰演的Chawee是傲慢的海归, Aumra orn家族的第一继承人,执着认真,在控制情绪和面部肌肉方面有障碍(生气时脸会抖动), 他将接管家族, 条件是和从小就看不顺眼的Araya结婚. Pattie饰演的Araya是老夫人收养的孤儿, 将聪慧藏于心中.由于老夫人的信任和宠爱,从小就被家里其他人欺负.为报答老夫人答应嫁给Chawee,一个她永远不会爱上的男人. Ice饰演的Pailin机灵可爱,浑身散发着女性魅力,但为了证明自己是Aumra orn家族真正的继承人,并调查追杀她的人,女扮男装潜进来.但不知不觉中,仇恨里混入了爱情
备注:已完结
类型:喜剧
主演:桑尼·苏瓦美塔农 PongsatornJongwilak LinnMa
语言:泰语
年代:未知
简介:◎中文名 好心先生 ◎英文名 Mr.Nice ◎年 代 2010 ◎国 家 英国 ◎类 别 剧情/喜剧 ◎片 长 121min ◎导 演 伯纳德·罗斯BernardRose ◎主 演 瑞斯·伊凡斯RhysIfans....HowardMarks 科洛·塞维尼ChlouSevigny....JudyMarks 大卫·休里斯DavidThewlis....JimMcCann 埃尔莎·帕塔奇ElsaPataky....Ilze 安德鲁·蒂曼AndrewTiernan....AlanMarcuson NathalieCox....OpiumGirl 路伊斯·托沙LuisTosar....Lovato KalWeber....USNewsAnchor DanielFaraldo....Mexicancop KinseyPackard....PattiHayes AniaSowinski....Mandy CraigStevenson....Webster MatthewJacobs....EddieLaxton ◎简 介 剧情 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霍华德·马克思(瑞斯·伊凡斯 饰)本是一位牛津大学的研究生和教师,在那个激扬的年代,他决定放弃学业转而去贩毒,同时以此让他深爱的女孩茱迪(科洛·塞维尼 饰)注意到他的不同和卓越。接下来的近20年的时间里,他逐步建立起了自己庞大的毒品王国,曾经拥有43个假名,89部电话以及25个注册公司洗钱账号,成为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毒贩,更成为当时英国头号通缉犯。在霍华德不断的与各方势力交锋的同时,茱迪也在惴惴不安中承受着巨大的精神折磨,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他的毒贩人生也渐渐走到了尽头。 幕后制作 英国导演中的题材变色龙 伯纳德·罗斯的电影履历中,一直尝试拍摄不同题材的电影,求变似乎已经成了他的本能。从贝多芬传记题材的《永恒的爱人》(1994),到名著《安娜·卡列尼娜》改编的《浮世一生情》(1997)。从惊悚恐怖题材的《腥风怒吼》(1992)到揭露好莱坞生活内幕的《堕落的狂喜》(2000)。无论是好莱坞大制作,还是个人的独立电影,他都游刃有余,如今这部《好心先生》似乎介于两种规模之间。这部电影基于霍华德·马克思的真实经历改编,这位英国奇人,以向英国进口了数量惊人的大麻而闻名,成为英国史上最牛毒贩,而这一次导演界的题材变色龙伯纳德·罗斯又该从何种角度解读这位传奇人物的经历呢? 实际上,早在2003年,伯纳德就通过BBC接手了这部影片的工作,根据霍华德·马克思的回忆录,导演亲自担纲撰写了剧本,由于希望将本片定位于独立制作,他又花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做前期准备工作,可以说,本片的前期准备非常漫长,特别剧本改编着实费力。提到霍华德的回忆录和本片剧本的关系,伯纳德·罗斯显得有些"心有余悸","哇,我的上帝,这本回忆录涵盖的内容实在太丰富,太庞杂了。我的意思是,比如这本书中的内容涵盖了整个远东地区,他来到菲律宾,又跑到香港,还有很多其它地方。当然,这部电影内容也尽可能丰富,我的意思是它已经涵盖了霍华德经过的很多地域和国家。"在这部影片中,导演最大胆的尝试还是,在片中不断变化使用不同格式风格的胶片,从一开始的黑白的4:3,到16:9,接着又是彩色,一会儿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色彩,一会儿又是八十年代的视频观感,最后又终于九十年代的视觉风格,导演试图以此潜意识的让观众代入到时代变迁中去,与霍华德一起经历他的历险。 英美影星联袂演绎霍华德传奇 作为传记电影,霍华德·马克思的扮演者对影片的成败显然至关重要,而伯纳德·罗斯将这个重任交给了英国演员瑞斯·伊凡斯。在导演看来,瑞斯似乎就是霍华德天然的扮演者,"我这个剧本就是基于瑞斯写的,瑞斯本人也知道霍华德的事迹。他们都来自于威尔士,而且生活背景相似。他们看上去也很相像,特别是瑞斯戴了假发以后。他们精神气质上颇有共鸣,说实话,我根本就没考虑过除了瑞斯以外的演员,我这个角色完全就是为他创设的"。伯纳德如此信任瑞斯显然不是出于盲目,他曾经受过专业表演训练,和很多英国演员一样曾有在剧院演出的经历,表演功力扎实。同时,他身上有充满了摇滚气质,曾经担当摇滚乐队主唱,更在很多摇滚乐MV中出演,与本片充满怀旧摇滚风格的气质可以说也相得益彰。 独闯天涯的传奇毒枭显然会显得过于寂寞,所以霍华德·马克思的传记电影中当然也要有佳人相伴。本片中,这个角色则由科洛·塞维尼担当,虽然早在1999年,科洛便以《男孩不哭》提名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但是与搭档的希拉里·斯万克摘得最佳女主角后事业一路顺利不同,科洛则较为沉寂。这次,投身于一部英国电影中,也算是她一次新的尝试,对于她和瑞斯在片中的职责,她也有自己的解读,"瑞斯·伊凡斯负责标准霍华德的天才,他在少年时代就知道霍华德了。而我就是个总是处于怀孕状态的担惊受怕的妻子,怀着孩子,承受着这份惊恐"。众所周知,在这类犯罪奇人的电影中,其身旁女人在片中常常沦为"打酱油"的角色,而科洛的角色作为身体虚弱的孕妇,在承担巨大精神压力下的表现或许是个可能迸发花火的地方,科洛的表演能否出彩,也是本片在表演上值得关注之处。 从个人传奇透视毒品兴衰 对于犯罪题材影片,特别人物传记,切入点常常让人犯难,一不小心就可能因为让犯罪性感化而让影片立场受到指责。而本片中的霍华德·马克思本身传奇的经历就已经让其处于一个民间英雄的地位,他享受着因为他的犯罪行为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作为牛津高材生,他也以高智商罪犯的形象而被蒙上了另一层神秘的面纱。正是其不同于一般出身街头的枭雄的身份,其故事先天就充满了看点,更何况他接下来建立的庞大的毒品帝国,从故事性上看,有知名传记打底,本片的吸引力已经很高。 而导演显然试图作出更深层的解读,霍华德的故事实际上涵盖了毒品文化的各个层面,包括了社会和个人对于这一灰暗领域观点的变迁。在60年代,人们或许更多谈论毒品的娱乐性效果,因为大家对于毒品长期效用了解不深,认为这是一件很酷的事情,而这也是霍华德对毒品和它背后的生意观念形成的年代。而在导演看来,当时人们尚能理性的使用毒品,直到里根政府对毒品"宣战"引发了后续的社会扭曲,而他正试图揭示这样的荒谬。导演试图通过霍华德的经历客观的表现人们如何将自己置身于与毒品的怪异关系中,他不想将霍华德刻画成一个恶魔,也不会为他歌功颂德,这两种极端的定位都是他试图避免的,他更希望以一个传奇毒枭的经历,表现毒品在英国,乃至世界地位的变化,以他的解读引起人们从时间线索来探索关于毒品这一社会顽症的解决之道。 花絮 ·尽管本片可以看作霍华德·马克思的传记电影,但是据伯纳德·罗斯透露,传主本人从未直接参与本片,导演也未与其有过直接的交流。 ·这是科洛·塞维尼第一次在一部电影中以英国口音表演,对此,她显得非常紧张的表示,"这太可怕了!"。而对于选择这位美国影人加入剧组的原因,伯纳德·罗斯表示,原因非常简单,就因为科洛和茱迪·马克思长的很像。 ·霍华德·马克思假名甚多,而他最中意的却是"DonaldNice",并以此为自己的回忆录命名,这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本片片名。 《好心先生电影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