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已完结
类型:科幻
主演:安东尼奥·班德拉斯 迪伦·麦克德莫特 梅兰尼·格里菲斯 比吉特·约尔特
导演:加贝·伊班内兹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21世纪中叶,地球环境遭到巨大的破坏,人类文明和信仰不可遏止地崩塌。在一片乱象的关头,名为ROC的科技公司凭借他们研发的“朝圣者7000”智能机器人迅速崛起。朝圣者深入民间每一个角落,帮助人们从生到死处理身边的一切事务。在两条根本原则的约束下,机器人们任劳任怨,不辞辛苦,与此同时也遭遇种种残酷无情的对待。贾克·波根(安东尼奥·班德拉斯AntonioBanderas饰)是ROC旗下的一名保险理赔员,在工作中他意外发现,许多朝圣者不仅被人私自篡改,连根本原则都遭到破坏。机器人们或伤害他人,或者自残,令贾克隐隐察觉背后似乎有什么阴谋存在。他离开城市前往贫民窟寻找真相,在此见识到机器人可丽儿自我修复的神奇一幕。而执着的追索,也将贾克置身于莫大的危险中央…
备注:已完结
类型:恐怖
主演:乔尔·埃哲顿 克里斯托弗·阿波特 卡门·艾乔戈 丽莉·克亚芙 小凯文·
导演:特里·爱德华·沙尔茨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乔尔·埃哲顿/克里斯托弗·阿波特/卡门·艾乔戈/丽莉·克亚芙/小凯文·哈里森/格里芬·罗伯特·福克纳/大卫·彭德尔顿/米奇/蔡斯·乔利埃特/米克·奥罗导演:特里·爱德华·沙尔茨语言:英语地区:美国编剧:特里·爱德华·沙尔茨类型:悬疑/恐怖上映时间:2017-04-29(Overlook电影节)/2017-06-09(美国)别名:它在黑夜到访(台)用户标签:恐怖,美国,悬疑,2017,惊悚,超自然,剧情,未來片长:91分钟imdb编号:tt4695012Afatherwillstopatnothingtoprotecthiswifeandsonfromamalevolent,mysteriouspresenceterrorizingthemrightoutsidetheirdoorstep.黑夜造访电影网友评论:大家先看到这海报,一张狗。不要以为这海报太随意,里面有玄机,这只狗就是本电影中的病毒的感染体,就是它传染给了小黑孩。我就来说一下我自己认为的传染顺序吧,爷爷-狗-小黑孩-(小黑孩父母-小白孩-小白孩父母)这里的小黑孩先传染给了父母在传染给小白孩的,因为开头的10分钟他对狗说以后由我来照顾你,就在这时我觉得他被传染了他父母不知道,第2种说法,爷爷-狗-小黑孩-小白孩-小白孩父母-小黑孩父母,本片只有爷爷和狗还有小黑孩死,其他人其实都被感染了,只是没死而已,至于是什么时候感染的,就是小黑孩出去找狗拉回来的时候被感染的。才有了后面的枪杀。当爸爸知道小黑孩被感染以后,才知道自己的孩子才是病源,威尔一家是好的。电影就是要看小黑孩的举动你就能明白,不然很乏味,是一部好片!剧作完成度很高,末日与其说是外界的末日,倒不如说是人心的末日。就像加缪的《鼠疫》,对于鼠疫带来的惨状着笔不多,处处都在写在人们在漫长的鼠疫中内心世界的变化。剧作没有着重去描述末日世界观,勾勒的那几笔已经足够我们构建出那个世界。着重讲述人们之间的信任和承诺在绝望、死亡面前如何变得不堪一击。不足的是这个道理我们在很多地方都见过了。结尾处理得很好,不说究竟是杀没杀掉儿子,说出反而多余,镜头由开场杀死爷爷时,三人围坐餐桌镜头到最后一个镜头,只剩爸爸妈妈两人隔桌对坐。末日,无人生还。8三星半。又如《寂静之地》一样搭建于末日的高概念之上,代入感极强,若是说《寂静之地》胜在视听感受,《黑夜造访》则是胜在悬念细节。而本片的聪明之处在于不言片名中的“it”究竟是啥,借其来紧拽观众的心,也让观众早有猜测电影用意何在。一部简单的小成本电影,穿插着多次梦境,但其实更重要的是在细节上的设定。“死亡的胜利”中,死亡之舞光临世界,电影就如画般,直视着生命间、生死间的一切。重点也非思考人性的冲突,而是思细级恐后的不寒而栗。这个片是个文艺心理悬疑片,看完之后有种说不出来的憋闷的感觉,仔细回想一下还是挺有深意的,但是看的过程中也是比较闷的,没有明确的怪物异形出现,甚至血腥一点的镜头都很少(一开始我是想看个有怪物出现的那种惊悚恐怖片,所以看完我有些失望233)但是作为心理悬疑片还是不错的,标题里面的it的涵义也很深刻,就是不适合和我刚开始那样想看有刺激镜头的人,觉得可以给三星半。年度最佳恐怖/惊悚片之一(虽然还没看Annabelle2和电锯8)。五六个角色,两三个场景,将心理恐惧和社会学完美融合。更讨论诸多哲学话题,比如道德困境比如何为正义比如博弈。看似没前没后,不交代来龙去脉的突兀,却用简单一场开幕戏就让人明白了what''sgoingon。节奏好,镜头细腻,氛围营造满分。如果遵循一种统一性,此前男孩四场噩梦的表现形式,都是通过遮幅将画幅由2.4:1拓宽到2.75:1,那么从77分钟开始直至最后一个镜头,画幅由初始一直拓宽到3.0:1,便不难看出,尽管不像先前一样有入梦与出梦时刻,这仍是一场噩梦。(在台北看这场应该是从头至尾睡过去了,一个镜头都记不得了…我可以接受对故事背景的模糊,但无法接受这么无聊的故事,简单一句话就能讲完的剧情,短短90分钟就感觉很漫长了,我怎么对剧情走向一点也不意外,开放式的结局也算不上高明。本片的优点是没有把末世封闭空间环境下人性黑暗面作为主要元素,这种看的太多了!而是表现恐惧压抑迷惘猜疑崩溃等情绪的变化。恐惧来自未知。到电影结尾,男女主角都被感染后,我仍然不知道敌人到底是谁?末日病毒,还是怪物?或两者都是?既是真实视角,在我看来也较符合逻辑:从一个自始自终小格局信息闭塞的一家人的角度,在忽然遇到袭击后的真实反应。恐怖来源尽可以遐想,没有真切的结论,要比解开谜题更令人诱发恐惧和迷惑末世题材的艺术作品与生俱来的悲剧色彩在于:生存恐慌引发的人性争端被代入到文明的语境之中,产生强烈的戏剧性和讽刺效果。导演苦心经营的这出末世小品技术层面已然趋于成熟,但其现代主义的开放性意识与电影封闭的古典叙事间自成矛盾,画面变幅仍是形式大于意义,视听风格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小格局的心理惊悚片,放在末日情境下对怯懦、自私人性的拷问。导演在氛围的营造上依然可圈可点,单一场景的孤立隔绝感,不紧不慢循序渐进地展开故事,梦境揭示心理,画幅的改变更增添压抑感。然而也依然是用对观众不太友好的处理方式来叙事,感觉单薄又沉闷,结尾收得过于干脆了,不是太喜欢的风格这是继《女巫》之后最好的小成本心理实验惊悚恐怖片。导演艺高人胆大地把所有恐怖片套路狠狠压制,利用剧情上的反高潮以及画幅的变化给观众一种用放大镜近距离慢速度地观察这一家人自我幽禁的心理崩溃过程,切身体会那种未知的恐惧。这是一部对观众有审美要求的作品!ps.完全看不见有抖机灵!一边是现实主义:制定规则,夜间不出门,只有一把钥匙,随时关门,陌生的探访者,青春期的孩子。这部分特别有戏剧感;一边是神秘主义:红色的大门,噩梦,森林。两种感觉杂糅在一起其实氛围也特别好,无奈最后选择了虚无主义:什么也没有,杀完了,没了,门背后是啥?你不会说那是种比喻吧?
备注:已完结
类型:喜剧
主演:詹姆斯·斯派德 安吉拉·贝塞特 罗伯特·福斯特 卢·戴蒙德·菲利普斯
导演:沃尔特·希尔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JackSholder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詹姆斯·斯派德/安吉拉·贝塞特/罗伯特·福斯特/卢·戴蒙德·菲利普导演:沃尔特·希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JackSholder语言:英语地区:美国/瑞士编剧:DavidC.Wilson类型:科幻/惊悚上映时间:2000-01-14 别名:超新星/直捣超新星/超级新星用户标签:科幻,美国,惊悚,JamesSpader,美国电影,2000,FrancisFordCoppola,电影片长:90分钟/USA:91分钟(R-ratedversion)imdb编号:tt0134983二十二世纪初,一艘医疗救生船“夜莺229号”正进行一次深层太空的例行巡视。在这艘寂静孤独的飞船里工作的有上尉A.J.马尔里,副手尼克.凡山特,主治医师官奇拉.艾凡斯,计算机工程师本.索特摩杰,医学家叶尔治.潘纳罗萨,以及丹尼克.罗德等六名成员。 巡视中,他们发现在距离他们上百万光年之外有一颗星体正爆发出奇怪的异类物质,几个人一时不知如何处置,就在此时他们接收到了一个紧急求援信号,尽管很危险,但是救援小组的成员没有选择,只有前往救援。 跌跌撞撞的飞船终于接近了那个爆发的中心地带,立刻他们被一个巨大的蓝色星体的引力牵制住了。在这里,他们营救上了一名神秘叵测年青男子卡尔.拉森,让大家不安的是他们感觉到这个人对飞船成员随时可能造成危险。而除此之外,夜莺号上的成员还要和那个巨大的宇宙引力作斗争。 飞船上的人们正在面临着死亡,幸存者必须摆脱这颗星体的引力返回银河系,因为,这颗巨大的超新星的爆发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本片是米高梅公司新年初推出的一部科幻影片,其特技效果由曾为《泰坦尼克》制作特技的数字空间(DigitalDomain)工作室完成,在这部影片中,他们再一次用高科技手段为我们创造出了一个未目睹过壮观的宇宙奇景。超级外星历险电影网友评论:我竟然在2000年斯派德的片子里看到了维度打击!!!!!【本来还想给四颗星,以为是导演理解失误才导致好题材被浪费了……【结果他娘的是被米高梅里那些只会用下身想问题的人给糟蹋了……【导演都给气走了……【嘤嘤嘤嘤嘤……多好的题材就这么给浪费了……【斯叔难得演次正常男主也给这么糟蹋了……一艘太空医疗救援船接收到求救讯号,穿越时空之门到人类废弃的月球救人,结果却引狼入室,被救之人被一种罕见的异类物质异化,成为超级人类。而他为了拥有这种物质,开始了对救援人员的屠杀。当然,最后剩下的一两个精英总是能凭借智慧战而胜之,并在毁灭性的灾难来临之际逃离,而且还是最理想的一男一能把科幻写成这样真是太不容易了,我感觉跟今天的穿越剧异曲同工啊!除了把情欲、性和家庭暴力的发生地改在太空舱之内进行之外,看不出与科幻有半毛钱的关系了。这么说来,比起2000年的这部影片,阿凡达的确是进步很大啊。回望过去,能为今天的成就感到欣慰,也不失为由意义的观影体验。一部有点莫名奇妙的影片,水准低就不说了,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影片有三个导演参与,其中还包括科波拉这样大师级别的,水准还低成这样就有点说不过去了。感觉就和那种烂大街的电视惊悚片差不多水平,当然其特效还是过关的,是由曾为《泰坦尼克》制作特技的数字空间工作室完成的。二十二世纪初,一艘医疗救生船“夜莺229号”正进行一次深层太空的例行巡视。在这艘寂静孤独的飞船里工作的有上尉A.J.马尔里,副手尼克.凡山特,主治医师官奇拉.艾凡斯,计算机工程师本.索特摩杰,医学家叶尔治.潘纳罗萨,以及丹尼克.罗德等六名成员。这个片子很神奇,掺杂有非常漂亮和纯正的科幻电影片段,最后毫无高潮地糟烂了,导致我一直在等:高潮是不是还在后面。而且看这个导演表……只能说是被MGM坑爹了。JS你是怎么从肌肉男变成肉球儿的……好吧你胖了我也爱你。明明是部杰作,标准的WalterHill式人物,摄影赞,Coppola的剪辑更是没话说,故事也足够漂亮,还有sweetie的设定多嗲啊。怎么就沦落成没人认领的thomaslee版了呢。。。。詹姆斯以前是漂亮,这部我认为是英俊挺拔,几乎是唯一一部!英俊得几乎让看过他20几部电影的我都认不出来!面部五官棱角分明,抛弃了他一贯的阴柔脂粉气,充满刚阳之美!至于剧情可以忽略不计!劇情爛成一坨的達爾文進化論小黃片。穿越時空為何要全裸?穿越時空失敗身體會被拉長?詭異人機戀、弱爆的魔法石、亞當和夏娃的結局....还好吧,感觉《三体》有点灵感来自这,最后那“水滴”似的物质是九维展开了啊,另外时空穿梭会交换2%基因有趣,男女眼睛互换了。情节是够烂的,但本片也并非烂的一无是处。比如在翘曲空间时双人在同一个休眠舱内而互相继承了遗传因子的设定就不错。二星半。虽然JS的侧颜美,但是整部片的闹回路都堪忧好嘛#每天一部jamesspader##那些年因窥慕男主而看的烂片
备注:已完结
类型:动作
主演:丹尼尔·斯蒂森 Olga Kent Daniel Nehme 斯坦尼斯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 John Wood left the ieces of a broken civilisation behind, to go back to his roots in the woodland, after a virus andemic struck the world. Residing in a sim le cabin, he only wants eace and to live in harmony with nature. Coming from a long line of t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罗伯特·福斯特 弗娜·布鲁姆 彼得·博内兹 玛丽亚娜·希尔
导演:哈斯克尔·韦克斯勒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罗伯特·福斯特/弗娜·布鲁姆/彼得·博内兹/玛丽亚娜·希导演:哈斯克尔·韦克斯勒语言:英语地区:美国编剧:哈斯克尔·韦克斯勒类型:剧情/爱情上映时间:1970-03-04 别名:人海狂潮用户标签:美国,美国电影,CC,1969,HaskellWexler,1960s,60年代,Haskell_Wexler片长:111分钟imdb编号:tt0064652故事发生在1968年的美国芝加哥,民众们对越南战争和麦卡锡主义的反对呼声越来越高,一场声势浩荡的民主运动一触即发。约翰(罗伯特·福斯特RobertForster饰)是电视台的摄影记者,他亲眼目睹了事件的来龙去脉,并有幸成为了事件中的一员。 一次偶然中,约翰结识了名叫艾琳(弗娜·布鲁姆VernaBloom饰)的女子,她的丈夫在越战中不幸死去,约翰对艾琳心怀怜悯。随着时间的推移,约翰渐渐爱上了善良坚强的艾琳,而艾琳亦对正直的约翰心生爱慕,两人走到了一起。然而,这段恋情遭到了艾琳的儿子哈罗德(HaroldBlankenship饰)的强烈反对,不惜以离家出走来表示抗议,可是,就在哈罗德离家当天,骚乱爆发了,在一片混乱之中,艾琳悲哀而绝望地寻找着自己的儿子。冷酷媒体电影网友评论:发自内心的觉得太好看了documentary和fiction的巧妙结合加强了真实感又有电影的美感芝加哥作为种族分离明显的大城市近年来又加强了政治意味城市中的贫民窟及乡村平静悠闲城市中传达的自由平等理念及在乡村父权传达的保守思想60年代蓬勃的社会运动现在看来真是酷啊即使可能没有用但还是要发声看了近两个小时的版本收尾呼应烘托媒体cool的伦理主题主角可以被看作是一个hot的与冷媒体不合的温情人68芝加哥与美国给足了庞大又极富历史意味的群众背景电影以男主为线索深入68年的芝加哥将自己深深扎进那个躁动与反叛的年代生活在大街小巷贫民与政治精英社会问题与流行文化等等的纪录影像中饱和虚构故事卷入现实洪流的概念很不错,也能理解导演与当时所有人一样都在混乱的时代面前迷失。问题是前半部的虚构部分编得也太他妈的没劲了,一些对戈达尔技法的模仿也很失败。看过这些蹩脚二手戈达尔之后才能更真切地觉出戈达尔本尊的好,他在叙述和议论之间的流畅转换和相互平衡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学来的受新浪潮及六十年代直接电影影响,拍摄背景:1963年肯尼迪遇刺、1965年黑人领袖马尔科姆艾克斯遭枪杀、平民反对越战。过程中多次将摄影机的视角(旁观)直接转变为持摄影机的人主观视角(合一),结尾镜头的入口形成黑洞,将观看者的身份转变成被观看者,看的方式与看与被看的地位都是不稳定的虚构的人物在实际的环境中,参与和目睹了整个媒体拍摄下的事件。以男主的记者身份直接控诉了媒体与国家机器勾结,侵犯民众隐私权利的真实情况。女主尴尬的居住工作环境让人感叹贫民区底下如黑人的歧视,从没被真正重视。这里那里,走走停停,冷酷媒体,寒彻人心。伪纪录片的随意而行。7.9"韦克斯勒的电影风格并不单单就是“纪实”这么简单。《冷酷媒体》的电影风格非常繁杂,除了“真实电影”所追求的那种直接摄影外,韦克斯勒还将卡萨维茨式的独立电影即兴创作风格和戈达尔式夸张、抽象的新浪潮风格结合起来。韦克斯勒对媒体旁观者的态度感到失望,他们实在是过于冷酷了。"出乎意料的好看与一般伪纪录片不同的是纪录片形式的片段均取材真实主线故事穿插于其中让观众身历其境与那个动荡混乱的年代融为一体本以为结尾导演会让主线故事变得温情以平衡暴动带来的冲击结果摄影机转向观众mediumcool的讽刺意味不言而喻被害人和冷眼旁观者可以是同一人超出预期,导演和DP一人兼职的片子这部应该算是翘楚,虚实相衬,声画俱佳。这种早已过去式的“真实”风格,在天朝还远未充分实践。那么多的事件与现象,我们不能等,好的纪实影像需要果敢和行动,而非抱怨与等待。十年后再拍十年前的东西,总会缺欠真实的在场的“情绪”。虚构和CinemaVerite缠在了一起,不时出现镜头里的人物与摄影师和导演直接对话的情况。女主角穿着小黄裙在DemocraticNationalConvention的暴动人群里走动的样子还挺美的说。黑人民权运动、反战游戏、刺杀肯尼迪记录了美国社会在那个时代的方方面面但是故事真的没多大意思形式大于内容的伪纪录片最后部分用摄像机记录了一场真实的暴乱巧合间将故事和真实暴乱合为一体倒是很棒金牌摄影师做导演,运镜的教科书,一条故事片线一条记录片线,翻开美帝60年代末的反战、黑人等问题,在批判社会时政的同时,对媒体或者直接说是摄影机的社会功用和意义上提出了颇具挑战性的疑问。有意思,又是真实和虚幻界线模糊的片子(最后黄色衣服的女主角在暴乱的人群里走真是带感),动荡不安的芝加哥。对媒体人的讽刺很犀利,开头结尾的对应以及——最后导演现身,把镜头直指观众!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