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已完结
类型:战争
主演:达尼尔·奥勒布里斯基 娜塔莎·厄本斯卡 波利斯·席克 Jerzy Bo
导演:耶尔齐·霍夫曼
语言:波兰语
年代:未知
简介:波兰首部3D片《华沙保卫战》将于9月23日上映。该片反映了1920年波兰人民抵抗苏联红军入侵的著名战役,造价约830万美元,是波兰史上投入最高的影片之一。夹在世界上两个最好战的大国德国与俄罗斯中间的波兰俗称欧洲“垫脚布”——谁出门都要踩上一脚。正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对历史有种特殊的偏好,广从电影票房上来看,波兰史上最为卖座的四部影片《剑与火》、《塔杜斯先生》、《你往何处去》以及《卡廷惨案》全都是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影片。波兰人民的大国理想也只有通过电影这种艺术形式才能得到伸张和舒展。而这部《华沙保卫战》虽然没什么出奇之处,但从气势恢宏的预告片看到波兰的诗人、歌女、神父统统揭竿而起,对苏联两位领导人描绘也是“举重若轻”,倒流露一丝浑不吝的气魄
备注:已完结
类型:科幻
主演:苏菲·玛索 伊万·阿达勒 萨米·弗雷 吉尔·勒卢什 达尼尔·奥勒布里斯
导演:吉勒莫·塞勒
语言:俄语 法语 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译 名 逃之夭夭 ◎片 名 AnthonyZimmer ◎年 代 2005 ◎国 家 法国 ◎类 别 犯罪/剧情/爱情/惊悚 ◎语 言 法语 ◎字 幕 中英双字 ◎IMDB评分6.3/10(2,568votes) ◎文件格式 BD-RMVB ◎视频尺寸 1024x576 ◎文件大小 1CD ◎片 长 88min44sec ◎导 演 吉勒莫·塞勒Jér?meSalle ◎主 演 索菲·玛索SophieMarceau....ChiaraManzoni 伊万·阿达勒YvanAttal....FrancoisTaillandier 萨米·弗雷SamiFrey....Akerman 吉尔·勒卢什GillesLellouche....Müller 达尼尔·奥勒布里斯基DanielOlbrychski....Nassaiev 萨米尔·盖丝米SamirGuesmi....Driss ◎简 介 安东尼·齐默(AnthonyZimmer)是个天才的洗钱高手,作案多年,一直逍遥法外,没人知道他的真实面目,更别说抓到他了。除了受到警方通缉外,他也是俄国黑帮的眼中钉。在所有想要抓到安东尼的人当中,只有专门负责金融案件的海关警察阿卡尔曼(萨米·弗雷饰)掌握了安东尼的唯一弱点:他美丽迷人、鲜为人知的女友吉雅拉(苏菲·玛素饰)。 弗朗索瓦(伊万·阿达勒饰)是个刚遭女友抛弃的普通男人,打算去法国南部的蓝色海岸散心度假。在南下的火车上,弗朗索瓦邂逅了神秘而美丽的吉雅拉,旋即被这个风情万种的美女所深深吸引。这位热情大胆的美女建议两人一起共度周末,弗朗索瓦立刻欣然同意,他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好运气,整件事如同一场童话般的美梦。 可惜美梦总是醒得太快,吉雅拉突然无故失踪,弗朗索瓦一下子由天堂堕入了地狱。他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让吉雅拉重新回到他的怀抱,但是事情远非他所想的那么简单…… 幕后花絮 幕后故事: 令人吃惊的是,大家公认的法国第一美女苏菲·玛素可不觉得自己很有魅力,“吉雅拉把引诱男人当作一种武器,这个角色其实和我一点也不像。我是一个非常自然而又感情外露的人,我对于吉雅拉表现出的性感魅力感到有些不安,即使在某些照片中的我具有那种风情,可那并不是真正的我。因为从小我就像个假小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逐渐学着展现女性柔媚的一面,但我还不能灵活运用。其实,我不喜欢去引诱别人,而是更喜欢被引诱。” 苏菲·玛素还讲述了她是怎么进入吉雅拉这个角色的:“为了演好吉雅拉,需要我穿着贴身的裙子摆动臀部,有点矫揉造作,却很有意思。尤其是上个月,我的父亲第一次发现我穿着条裙子,这么女性化的形象还真让他吓了一跳!” 一般要演对手戏的男女主角在拍摄前多数要互相熟悉,培养感觉。但导演热罗姆·萨朗没有选择这么做。在拍片中弗朗索瓦初遇吉雅拉那场戏之前,伊万·阿达勒和苏菲·玛素两人从来都没见过面。伊万说:“通过这部片子,我真正认识了苏菲·玛素。在拍摄南下的火车上那场戏时,我们第一次见面,我立刻感到了一种搭档的默契和感觉。” 热罗姆·萨朗解释说:“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是,伊万从来没有和苏菲一起合作过。他们的第一场戏就是在火车上的相遇,吉雅拉注意到了弗朗索瓦,并决定引诱他。这也是他们合作关系的开始。苏菲·玛素是个非常特别的女人,需要找一个有份量的演员为她搭档,而伊万·阿达勒的条件还算符合。” 逃之夭夭电影网友评论:给四星完全是看在法兰西之吻苏菲女神的份上一开始悬起的剧情配上紧凑的bgm的确揪起了我的好奇心在火车上被一个梦幻而又美丽的女人撩,又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全片按照悬疑片轨迹发展,又有一些法国骨子里的浪漫爱情但是原谅我,我真的很容易出戏。每当看到男女主有身体接触的时候,我心中都控制不住咆哮:把你的手从我女神身上起开!!!最后,萨米饰演的警官意味深长的说,“他大获全胜”。原来那个所谓被妻子甩了的男人,不过是以一个新的身份重新让吉雅拉爱上他,又一一个局外人的视角见证了女友对他的爱【吉说过好几次爱齐默】,既保护了自己又枪毙了敌人的洗钱高手齐默齐默的心理挺值得细细揣摩和玩味的,比如看着自己的女友撩别的男人【自己】,比如得知女友其实是特工最后想吐槽一下片名为什么用逃?一开始根据变了声带样子谁也认不出,然后女的说你体形很相似,这里就基本可以确认他就是安东尼了。不过影片有很多小细节很出色,枪战后压住吉雅拉肯定说了“Iamhere”但是没有台词声音,但她的眼神显示出来了,之后摸女的脸手法相当娴熟,其实前期说我吻你决不后悔时候吉雅拉肯定能确认了。比起朱莉那版,这个版本更沉稳一些,所以出现危机的时候反而更有紧张感。这里总让我想起古龙的几句话,大意:当你和一个女人有过关系以后,她做了怎样的事你都没法责怪她,还得拼了命为她善后。不为什么,就是非这样不可。其实一切都在他算计之内,但如果没有这个女人岂不是更方便?他却非此不可。产于2005年,那时候苏菲玛索已经老了啊!在片里只能瞻仰气质,忽略脸和皮肤。此片前半段类似《致命伴旅》,后面一发遂不提防的神反转苏菲立马投入中年油头大叔的怀抱。总之,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大部分女人只是爱着爱情,而不是爱她的男票啊~差劲挺好奇导演这能力可以把这么峰回路转的一个故事拍得那么平淡无奇最后真相大白知道谁是安东尼的时候不是反转后应有的“噢噢噢原来是他!难怪……balabala”而更多是“什么鬼怎么回事还有这种操作?”男主有点像德国足球队教练勒夫。这种套路履见不鲜,中国我想到的就是剑雨这部电影。只是中国古代没有身份证,那抓了男主角的法国警方,你们也没有用指纹或其他身份辨认,直接判定他就不是我们要找的那个人!《逃之夭夭》:重温女神风采,风华绝代已经不够形容。看脸肯定要,更重要的是看气质。电影剧情轻松,可做午后甜点,法国电影的独特气质是可以醉人的。三星推荐也就法式思维拍得出这么鬼扯的悬疑剧。男主在酒店的逃生就猜出他是zimmer了,因为普通人没那个敏感度和应激能力,看一辈子侦探小说没有实战也做不到。一开始我大胆的猜测其实追踪的人是做了整容变性手术成了苏菲玛索,显然编剧没这么大胆,后来猜测男主就是整容被追踪的人。整体三星半,多半星给女神爱情……?首先这个包袱基本半路就已经包不住了(我智商真不算高的),我还是喜欢前半程的苏菲玛索,老了却有气质和自信的气势,后半程……就软了苏菲玛索拍这电影的时候已经快四十了吧,肌肉线条紧致得羡慕死人。所以锻炼啊同志们练起来!开篇的脚踝也是美的惊艳。故事什么就当不存在好了她念你的名字时嘴角藏不住的笑意。算是完全没有高潮的电影bgm再惊悚紧张也衬托不起来苏菲熟女的气质太令人沉迷为这样的女人挨枪子又如何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亚历山大·巴尔迪尼 达尼尔·奥勒布里斯基 JadwigaColonna
导演:克日什托夫·扎努西
语言:波兰语
年代:未知
简介:导演:克日什托夫·扎努编剧:克日什托夫·扎努西/EdwardZebrowski主演:亚历山大·巴尔迪尼/达尼尔·奥勒布里斯基/JadwigaColonna-Walewska类型:短片制片国家/地区:波兰语言:波兰语上映日期:1968-12-01片长:28分鐘又名:ExaminationIMDb链接:tt0177406 InmyopinionthebestearlyshortofKrzysztofZanussi,simplestoryaboutyoungstudent(DanielOlbrychski)whotrypasshisexam.Nicesupplementto"BarwyOchronne". 考试电影网友评论:故事完整、有波折、有启发,也有遗憾。很怀念最爱的物理老师张舜远先生,那是读书时遇上的最棒的记忆和收获。一个年轻人到老师家考试的一段的经历,简单的生活化场景背后,蕴藏着丰富的内涵太棒了!这就是哲学、生活和艺术结合的典范!28分钟,多看几遍,不会困的。太喜欢这部短片了,顽劣的学生遇到嘴硬心软的老师,还有和蔼的师母。。小伙子偷看答案的时候我就感觉要坏,哈哈扎努西中规中矩的小短片。好在人物扎实扎努西拍摄的电视短片,挺有意思的!年輕人最後對著車的大喊太有意味了。这个年轻人一世记得的下午。这个小短片倒是蛮有意思的!波兰名导扎努西很平实的短片28分钟一段故事一次觉悟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达尼尔·奥勒布里斯基 沃捷希奇·帕斯佐尼亚克 安德烈·瑟韦林 安娜·内
导演:安杰依·瓦伊达
语言:波兰语 德语 意第绪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达尼尔·奥勒布里斯基/沃捷希奇·帕斯佐尼亚克/安德烈·瑟韦林/安娜·内赫雷贝茨卡/塔德乌什·贝亚洛诚辛斯基/BozenaDykiel/FranciszekPieczka/DanutaWodynska/MarianGlinka/AndrzejSzalawski/JadwigaAndrzejewska/卡里娜·谢鲁斯克/JerzyNowak/StanislawIgar/KazimierzOpalinsk导演:安杰依·瓦伊达语言:波兰语/德语/意第绪语/俄语地区:波兰编剧:弗拉迪斯拉夫·莱蒙特/安杰依·瓦伊达类型:剧情上映时间:1975-02-21 别名:乐土/LandofPromise用户标签:波兰,1975,剧情,历史,政治,人性,史诗,社会片长:179分钟/阿根廷:180分钟/波兰:138分钟(re-release)/波兰:204分钟(TVversion)(4episodes)imdb编号:tt0072446讲述卡罗尔、莫里斯和马科斯三个好朋友办工厂梦的过程,真实冷静的展示了波兰资本主义初期残酷的社会画卷。第4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福地电影网友评论:没有脸谱化的阶级斗争,没有指明什么革命出路,却是揭示资本主义与工业化阴暗面的最醒目的作品。金钱控制上层暴发户的思维,机器碾压下层劳动者的生命,真是一张贪欲的血盆大口!影片整个环境氛围始终被资本燃烧与灰烬的烟雾蒙蒙所笼罩。不过结尾过分强调宗教罪与罚观念的隐性力量最终毁灭人性有点仓促瓦伊达的一部才华横溢的作品,场景调度控制能力佳,不短的时长内给足了时代画卷所需或所附带的信息量,充溢着历史厚重感和彼时社会特征,具有丰富的寓意和惨烈的美,其中剧院的戏精妙无比,在场主要人物风貌逐个入手中小视镜,仿佛一种显形,同样以安卡入罗兹城时的视角,呈现了蒸汽工业时期的众生百态瓦伊达论才干是和施隆多夫差不离的,不过他的电影普遍说来都强过了施隆多夫的,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上。他兢兢业业的介绍波兰叙事文学杰作。福地这出表现主义喜剧借用了英国电影新浪潮手段,举重若轻的完成了难度颇高的史诗叙事,并且做得不错。英俊肉感的达尼尔奥勒布里斯基仍然是影片成立的基石。瓦伊达的大师手笔让人对波兰和罗兹充满了好奇像油画一般的质感未婚妻、老爹、老宅子构成波兰的过去三个小伙伴的创业史夹杂勇气、冒险、疯狂、玩命、无耻、抛弃、香艳、杀人放火,以及崩盘。一部资产阶级发家史。大齿轮甩尸体那个镜头和调度简直了,题眼。剧院戏也好有才,望远镜视角演绎风云突变马丁斯科塞斯绝对受此片影响极大,说不定库里斯图卡也有一些。主旋律片还选一个如此极端的角度来表现革命,无产阶级吐血过去。这就是历史啊。不管是剧作剪辑音乐镜头通通满分,连概念也是极好的。没有一个废处。看的时候全是,“卧槽,卧槽”,看完就是点根烟,“不愧是国师啊”。必须拉一遍。4.5;改编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瓦迪斯瓦夫·莱蒙特同名小说,19世纪90年代资本主义兴盛的罗兹,本地传统贵族、国外新兴大工厂主构成的上层建筑已现罅隙,工人反抗情绪日盛,以野心勃勃的博罗维耶茨基为代表的小资产阶级在创业过程中,终于正式踏入压迫者阵营。【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非常喧哗闹腾。里面的人物像是从库斯图里卡电影里跑出来的,个个都好似打了鸡血一般癫狂。摄影调度也很是调皮,剧院一场戏比较厉害。现实主义的内容却以如此荒诞的风格来叙述,犹如醉汉一般疯狂。个人自始至终未能好好入戏瓦伊达有如此癫狂的一面,三人创业史被拓展成整个罗兹的工业图景。很少的反映二战前犹太人的电影,在美国因为反犹被禁。北影节错过后,在资料馆补上了,好期望借着瓦伊达今年去世,之后有他的全系列回顾展非常生动的画卷,让人对“资本主义”、“机器生产”、“社会主义思潮”这些词语的诞生背景都有了深切的体会,也更了解欧洲人眼中犹太人的固有样貌冷冰冰的资本主义工业初期冷冰冰的人心好看是好看但未免稍显冗长道德焦虑电影的鼻祖人们对物质的渴求以及得不到之后的懊恼及咒骂在那时便已显现摄影和剪辑简直绝了!故事到最后真的非常恐怖,不寒而栗。但是看第二遍的时候,不得不说,演员的表演是瑕疵,也许是非常风格化的表演不一定。才发现我们家有这本书。。和sinclairlewis的《mainstreet》一起买来的,但是好像一个字都木有看啊。。。荒废的人生啊
备注:已完结
类型:战争
主演:达尼尔·奥勒布里斯基 格拉齐娜·扎波罗夫斯卡 米哈乌·热布罗夫斯基
导演:耶尔齐·霍夫曼
语言:波兰语
年代:未知
简介:【影片名称】:Bitwawarszawska1920/BattleofWarsaw1920 【中文名称】:华沙保卫战/1920华沙之战 【年代】:2011年 【国家地区】:波兰 【语言】:波兰语 【类别】:战争 【片长】:111分钟 【上映日期】:2011年9月30日波兰 【IMDB评分】:4.5/10(284users) 【导演】:耶尔齐·霍夫曼JerzyHoffman 【编剧】:耶尔齐·霍夫曼JerzyHoffman....writtenby JaroslawSokól....writtenby 【主演】:达尼尔·奥勒布里斯基DanielOlbrychski....JozefPilsudski 米乔·赞布罗斯基MichalZebrowski....WladyslawGrabski BoguslawLinda....BoleslawWieniawa-Dlugoszowski 波利斯·席克BorysSzyc....Jan 亚历山大·多莫加罗夫AleksandrDomogarov....Kryszkin 沃捷希奇·帕斯佐尼亚克WojciechPszoniak....MaximeWeygand AdamFerency....Bukowski EwaWisniewska....Ada 斯坦尼斯拉娃·塞林斯卡StanislawaCelinska....Zosia 欧嘉·卡波OlgaKabo....SofiaNikolajewna 马利安·杰德杰尔MarianDziedziel....TadeuszRozwadowski WiktorZborowski....CharlesdeGaulle 鲁卡兹·加里克奇LukaszGarlicki....IgnacySkorupka EwaWencel....Wieclawska 娜塔莎·尤班斯卡NataszaUrbanska....Ola 【幕后制作】 波兰首部3D片《华沙保卫战》将于9月23日上映。该片反映了1920年波兰人民抵抗苏联红军入侵的著名战役,造价约830万美元,是波兰史上投入最高的影片之一。夹在世界上两个最好战的大国德国与俄罗斯中间的波兰俗称欧洲“垫脚布”——谁出门都要踩上一脚。正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对历史有种特殊的偏好,广从电影票房上来看,波兰史上最为卖座的四部影片《剑与火》、《塔杜斯先生》、《你往何处去》以及《卡廷惨案》全都是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影片。波兰人民的大国理想也只有通过电影这种艺术形式才能得到伸张和舒展。而这部《华沙保卫战》虽然没什么出奇之处,但从气势恢宏的预告片看到波兰的诗人、歌女、神父统统揭竿而起,对苏联两位领导人描绘也是“举重若轻”,倒流露一丝浑不吝的气魄。 【相关资料】 战争简介 苏波战争,指1920年4—10月苏维埃俄国与波兰之间的战争。苏波战争是由波兰白军首先挑起。1920年4月25日,波兰白军在协约国的怂恿下,多次拒绝了苏俄政府关于和平谈判解决两国争端的建议,对苏俄发动了进攻。同年5月8日,波军占领乌克兰首府基辅。苏联红军奋起反击,于6月中旬收复了基辅,并越过边界向华沙推进。这时波兰和协约国感到大事不妙。7月12日,英国外交大臣寇松照会苏俄政府,建议俄波媾和,但遭到苏俄拒绝。7月17日,苏联红军继续向华沙进攻。8月20日,英国政府又向苏俄发出最后通牒。但最后通牒并未阻止苏俄进军,反而引起英国公众对政府的愤怒。于是英国不得不劝波兰接受苏俄的停战条件,同意和谈。但这时军事形势发生了变化。由于红军高级指挥员之间对于主攻方向判断出现意见分歧,红军在华沙战役中受到重大挫折,波军转守为攻。1920年10月12日,苏波两国在里加签订停战协定,并缔结了预备和约。和约规定,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划归波兰,缔约双方彼此尊重国家主权,并保证不支持任何针对另一方的敌对行动。 战争原因 在历史上,两国一直存在矛盾。俄国未建立之前,波兰作为当时的强国,在1609-1615年多次进攻俄国。在俄罗斯正式建立后,俄国逐渐开始占据上风。1648-1654年,乌克兰与白俄罗斯开始了反对波兰的斗争,俄罗斯乘机予以支持并经过1654-1657年的战争获得了乌克兰第聂伯河左岸地区,基辅也归属于俄罗斯。随后,俄国3次瓜分波兰。到了一战前夕,波兰实际变成俄国的属国。 战争经过 波兰进攻 当苏俄进行国内战争之际,波兰领导人约瑟夫·毕苏斯基希望乘此大好时机重建大波兰-即包括由波兰、波罗的海三国和乌克兰组成的联邦。1919年4月,毕苏斯基率领波军对苏俄发动了突然进攻。虽然苏军成立了西方面军与之对抗,但由于国内战线形式危机,白俄武装邓尼金和高尔察克东西对进,能用于抵御波兰人的力量极为有限,致使波军在入侵初期长驱直入,获得极大的成功。4月底波军占领了立陶宛首府维尔纽斯,5月间毕苏斯基率5万军队一路奋战通过加利西亚,7月17日波军抵达兹布鲁奇河,8月10日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陷落。1920年5月7日,乌克兰首府基辅陷落。但由于此时波军战线已长达1000千米,后勤补给日益困难,已成了强弩之末。而此时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已消灭了邓尼金和高尔察克白军武装,得以腾出手来回击波兰侵略军。5月20日苏军完成战略反攻准备。战争不可避免。 苏联反攻 当时,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任红军最高指挥部—苏维埃军事委员会—主席,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加米涅夫负责前敌总指挥。其兵力编为:西方面军由第3、第4、第15、第16集团军和盖汗将军指挥的第3骑兵军组成,方面军司令员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图哈切夫斯基;西南方面军下辖第12、第14两个集团军和布琼尼率领的骑兵第1集团军,司令员亚历山大·伊里奇·叶戈罗夫。苏军指挥部的战役目的是彻底消灭入侵波军,并攻占华沙。计划规定,以西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两个集团的兵力,密切协同,对华沙实施向心突击。图哈切夫斯基的西方面军担任主攻,沿普里皮亚特河的北侧直扑华沙,而西南方面军在河南侧,配合西方面军行动。与西方面军对峙的是波军第1、第4集团军,与西南方面军抗衡的是波军第2、第3和第6三个集团军。双方投入的总兵力,苏军约13万人,而波军有17万人左右。(西方面军作战部队88952人,当面波军74850人;西南方面军42877人,当面波军97360人)从1920年5月下旬到7月上旬,这两路红军势如破竹、所向披靡。收复乌克兰,基本歼灭波军第3集团军并推进到波兰边境。在南路红军中,有一支骑兵军令波兰军人闻风丧胆,他们从克里半亚半岛北部跃进一千公里,攻克乌克兰首府基辅,再突入三百公里,其军长和政委分别是后来也成为苏联元帅的布琼尼和伏罗希洛夫。这支部队的主要成员就是赫赫有名的哥萨克。(参见伊萨克·巴别尔的经历和他的红色骑兵军) 战争目标 保卫祖国 此时,苏俄政府本可以利用有利形势获得对己方较有利边界线且与波兰缔结和约。然而,准备利用红军高昂士气和当时优势帮助波兰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意见占了上风。对于这场战争,当时的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托洛茨基坚决反对,认为成功有赖于支持红军的波兰工人的武装起义,但这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前提条件。 输出革命 不过当时占上风的人认为如果不向其他国家输出马克思主义,革命是难以生存下去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欧洲政治局势不稳定导致了短命的萨克森“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中欧其他地方的革命活动显示输出革命具有十分有利的条件。对于他们而言,德国是关键,因为他被视为欧洲中心。按照英国军事理论家富勒上校的理解:“一旦赢得了他,欧洲其他国家将难以为继,必然被征服。”而通往德国的路线,波兰是必经之地。为了激起西欧革命,苏维埃领导人们力图把正义的战争变成积极的阶级进攻战争,他们对前景充满遐想。他们普遍为战争初期的胜利而鼓舞,认为波兰胜利后是德国,进而有望在整个欧洲取得革命胜利。作为最高领导人的列宁也热情高涨,认为:“不能只限于俄国一国革命,只有联合其他许多国家战胜国际资本,才能顺利得把革命进行到底,取得绝对的胜利。”在这个精神的感召下,共产国际二大也向所有国家的工人发出号召,与苏俄和波兰的工人团结一致,“为了给衰弱的阶级敌人以最后的一击,为了与俄罗斯工人一道进行争取解放的斗争,努力利用本国剥削者的失败。”与此同时,前俄军总司令--战争英雄布鲁西洛夫骑兵上将在1920年5月7日也发表了“告各地所有旧军官书”,呼吁“值此我国人民生死存亡的历史危急关头,。。。恳请你们捐弃前嫌,积极主动参加红军,。。坚决捍卫我们珍爱的俄罗斯。。。”图哈切夫斯基准备在7月6日发动最后一次进攻,力求一战定乾坤。总攻开始前,他发表了著名的热情洋溢充满慷慨激情的1423号命令:“革命的工人战士们!请把自己的目光转向西方。在西方决定着世界革命的命运。通过白色波兰的尸体铺着引起世界革命大火的道路。在刺刀上我们将给劳动群众带来和平与幸福。向着西方前进!去进行决定性的战斗,去取得伟大胜利!” 战争挫折 推进顺利 经过1个月的作战,红军西方面军向华沙方向推进了500公里,几乎到达华沙门口,隔维斯瓦河与波军对峙,然而未能歼灭波军1、4集团军主力,此时,政治形势需要西南方面军向西南进军,以影响罗马尼亚和匈牙利革命,总司令加米涅夫征求西方面军司令图哈切夫斯基的意见,鉴于力量对比对西方面军有利。图哈切夫斯基不但同意两个方面军分离作战,而且担保他的部队能打下并全歼波军。为此他没有集中所属的4个集团军进行正面攻击,而是集中兵力于右翼,用第4、15集团军向西向南进攻维斯瓦河上的波军据点并渡过该河。他的主要目的是攻击波兰守军侧翼与后方,切断波军通过但泽走廊撤退的道路,进而完成他进攻德国的革命抱负。但这样作也把自己的右翼亮了出来,他丝毫没有想到溃败的波军有反攻的可能性,连前线都没有去视察,在后方300公里的明斯克遥控指挥。 问题凸显 他也没有看到前线部队的困境,整个西方面军的后勤保障只能依靠3万余辆征集来的小推车运输。所以当军队快速追歼波军时,缓缓而行的后勤淄重队于作战部队脱节。结果前线部队因各种补给品的短缺而士气下降,抢劫,强奸事件层出不穷,又导致了波兰民族主义的强烈反弹。列宁想拯救被波兰地主贵族压迫的波兰工农,结果波兰工农兵和地主贵族却团结起来,一致抗击俄国人,这场“世界革命”也就成了一场民族战争、一场宗教战争。 损失惨重 此时,波军在法国顾问帮助下,新建了第5集团军(约3万人),在先前作战中损失较大的第1、4集团军实力也有所恢复。8月13日,红军的第3、16集团军企图一举突破波军华沙防线但未成功。8月14-16日波军第5集团军利用了红军第3、4、15集团军之间的不协调行动,阻止了这些集团军的进攻,在华沙近郊又阻止了第16集团军的前进。8月16日,波军第3、4集团军直插红军第16集团军侧翼,随后波军各集团军转入全线反攻,导致苏军华沙战役的惨败。此次战役,苏军第4集团军全部、第15集团军2个师和第3骑兵军被迫撤入德国东普鲁士境内被解除武装,15、16集团军基本损失,红军损失大约15万人以及火炮230门、机枪1000余挺。 战争结局 战争的失败在苏俄领导人中间产生很大震动,1920年9月22-25日在俄共(布)第九次代表会议上激烈讨论战争失败原因以及世界革命前景。图哈切夫斯基就西南方面军在战争中表现提出批评,而该方面军政委斯大林在1920年9月23日专门做了声明,阐述他对战争失败的看法以及解释他的责任。而最高领导人列宁思想处于矛盾状态,一方面觉得战争失败可能是犯了战略错误,但另一方面又认为失败主要还是主观原因;与会的大多数人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捷尔任斯基、布哈林、加米涅夫、斯大林等都持上述观点。 在最初马恩理论中,就有世界革命思想,不过要求各国无产阶级协调行动,并没有武力输出思想。列宁尽管也认同这个思想,但考虑到俄国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不具备直接实现社会主义条件,需要西方先进国家援助;如果这些国家也是无产阶级掌权,那不必多言。列宁更希望建立世界社会主义联邦。而俄国革命目标是建立统一的世界苏维埃共和国。而苏波战争则成了苏俄推进世界革命的一次实践。 这次实践让苏俄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苏联很快调整了自己的对外政策,由世界革命转为和平共处,与周围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芬兰、立陶宛签订了和平条约。1921年3月18日,苏波两国签订了里加条约,为两国的紧张局面划上了一个句号,条约对波兰较有利。当然,约20年后,苏军在1939年在德波战争时“在当地人民群众广泛的支持下履行了自己的国际主义义务”。同年11月,这两个地区加入苏联,重新并入乌克兰共和国和白俄罗斯共和国。 在战争中有16000-20000名苏军战俘因饥病死亡,波兰战俘也有大致同等数量战俘死去. 华沙保卫战电影网友评论:作为纯剧情片来看还是可以,配音配乐歌舞都很有情调,画面有着古典油画般的色彩感。作为一部面向波兰民众提高民族凝聚力的影片而言是非常优秀的。但客观而言,影片的政治宣传意味过浓,情节略拖沓平淡,主观偏见非常明显,虽然理解波兰遭受苏联苦难的历史,但不能接受如此非理性妄自歪曲历史的YY。虽然不是很了解波兰和苏联的渊源,但也能感觉到他们对于自己人民的反抗与斗争都是歌功颂德的。确实,地主阶级,富贵阶级是可憎的,但如电影般的杀戮却真心让人反思是否这么做就伦理和道理。片中的血腥镜头口味较重,但爱情片段和音乐相融合地不错。俄国的社会主义梦想破灭,这才是此片的主题吧。没有大兵团集群作战,局部骑兵战剪得乱,壕沟攻防战剪得乱、仅一场街头的白刃战还能看看。又要爱国精神,又想浪漫故事,弄得人物线七零八落,毕苏斯基的造型竟然很像斯大林?开头把维斯瓦河奇迹的调子定在保卫整个欧洲上,但对当时国际局势交代不清,鉴于片中里干掉不少布尔什维克,加一星。1、布主义只有穷人喜欢。2、1920华沙之战的历史意义:阻挡布主义向西扩散。3、片终,斯大林说:“比苏斯基和他的波兰军队给我们的全球革命事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列宁接着说:“我们不得不在其它地方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列宁的理想实现了,我们这里就是其它地方。影片试图重塑的历史:波兰靠一己之力挡住东来的赤潮。但有点奇特的是,导演编剧努力方向是一部歌舞片般的类型片,两个主人公带有轻歌剧主角的模式化倾向,甚至连几位领袖、列宁、毕苏斯基、斯大林都像在演舞台剧。由此苏俄红军在银幕上几乎像匪帮,也正是出于类型片反派塑造的需要。大波波的主旋律电影,制作精良,结构稀烂,既想反映大场面,主角设置的就不应该那么小,结果是打来打去就是看不明白打到了哪里,男主角一路逃亡最后逃成了路人了,女主刚唱完歌就化身小护士操起重机枪达成百人斩,苏军杀着杀着忽然就撤退了,波军死着死着忽然就胜利了。看之前在网上搜了个外国人的影评,评价超差。还好坚持看了,战争场面很不错嘛!到了女主角射机枪的时候真的有点燃了,不过神父那段有点假,苏共的形象也太脸谱了,呵呵。总之只要波兰还独立一天,华沙之战就会被永远铭记,希望乌克兰人也有庆祝胜利的一天!如果这代表波兰电影的顶级水准那么波兰电影也不咋的这是波兰资本主义主旋律电影信仰"耶稣"的资本主义知识精英打垮了崇拜"马克思"的无产阶级土匪红军并嘲笑阿Q般的农民阶级和意识五星给扎实的制作和影调色彩视觉风格这也是当下中国电影所欠缺和必需的尽管不乏“平独镇露大波波”这样的讥讽,但不可否认波兰仍在历史上2对欧洲基督教文化是做出过贡献的。1241年反抗蒙古人1683年抵挡土耳其人,直到1920年拖住布尓什维克,现在看过去每一次都有着不小的历史意义①导演功力不足,处处有东施效颦之感②毕苏斯基的天才与霸气保证了波兰最终的胜利③波兰的胜利限制了苏联向西输出革命,但却导致祸水东引,远东遭殃,遗祸至今④列宁的红旗插满全球与希特勒的纳粹旗插满全球有区别吗?内涵片,不用解释,你懂得!更何况那么强烈的3D特效,浩浩荡荡的长镜头,抑扬激烈的背景音乐和配音!况且血腥中不乏喜感,同样的3D战争片,同样的保卫战,比<斯大林格勒>拍的好太多了!也过瘾太多了!波兰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就如同放在门口的脚垫,不管是俄国人,还是德国人,进出门都要在上面踏上一脚。俄军行进间吹奏国际歌那段,挺有气势。俄国军队,简单粗暴但有效,乌拉。
备注:已完结
类型:战争
主演:达尼尔·奥勒布里斯基 斯坦尼拉娃·塞林斯卡 亚历山大·巴尔迪尼 塔杜施
导演:安杰依·瓦伊达
语言:波兰语 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美国军队刚刚击败纳粹军队,因不确定采取什么行动攻打波兰,因此美国采取对波兰露营的控制。丹尼尔见到一个年轻的女孩尼娜正要去露营… 战后的大地电影网友评论:波兰战后应该是苏联的管辖区,电影描写的是美国兵营及从德国人手里释放的囚犯,并非像通常认为的这些人得到了盟军很还的照顾,而是冲突不断,最终他们还是回到了波兰.“Icanlearnanylanguageyoulike,butI''malwaysgoingtothinkandfeelinEnglish".舞台效果,棚拍,黄色.将二战波兰人的痛苦融入音乐.并没有多少的忧伤,男主角说美国兵,六年了,不是德国杀人,就是你们杀人.收在“你是幸运的人”DVD里,这部竟然是瓦伊达的!太让人失望了……一部失败的关于战后难民的超现实不了解历史背景,看得很困惑。中文字幕很糟糕,影响对电影的理解。带点超现实的味道,不喜欢这点。理念似乎是真正的存在主义,而一些动作和画面则几乎完全是超现实的维瓦尔蒂的四季首尾配乐,战争之后是意志俘虏的另一轮回。看过的最好的写集中营的电影,虽然我也没看过多少。一头雾水,看不太明白,哲学性质的反思电影。不是这故事不好是这故事不吸引我这样的人对于一百分钟的电影来说,内容太多了。2016/11/1719:30FA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伊莎贝尔·于佩尔 让-皮埃尔·卡塞尔 让娜·莫罗 达尼尔·奥勒布里斯基
导演:约瑟夫·罗西
语言:法语 日
年代:未知
简介:导演:约瑟夫·罗编剧:MoniqueLange/约瑟夫·罗西主演:伊莎贝尔·于佩尔/让-皮埃尔·卡塞尔/让娜·莫罗/达尼尔·奥勒布里斯基类型:剧情制片国家/地区:法国语言:法语/日语上映日期:1982-09-22片长:103分钟又名:TheTroutIMDb链接:tt0084829鳟鱼的剧情简介······  描写美丽少妇芙瑞德原来与丈夫经营一个鳟鱼场,后来偶然认识了两对来自巴黎的上流社会夫妇,在不安于家室的引诱下离开农村去追求更高级的享受。她有如鳟鱼般漂游于几个男人之间,不断有情欲韵事发生,但她不知道自己应该情归何处。鳟鱼电影网友评论:太好看了,好久没有看到那么好看的电影了,伊莎贝尔于佩尔是个精灵!她年轻的时候真漂亮,这个电影里面她那精灵鬼马的气质太让人喜欢了,他一直都是这样的气质,鬼马精灵古怪!她的演技真的太好了,我从她的表演中学到很多东西!这个电影也相当好,很舒服的,让娜梦罗这个电影女神也不得了,即使是配角也那么耀眼和表演那么有特色!我才意识到法国的女演员真的不得了啊,他们都是最极品的女演员啊,全世界都是!!!!这个电影就是从平淡的叙事中让你去明白很多生活的真实和道理··1982年,短发的阿姨,连续两部电影跟波兰演员合作。德国、波兰、日本,阿姨的电影地图在扩张。这也是阿姨第二次跟JeanneMoreau同片,第一次同框,两个娇小的法国女人在一起画面真好看。不过这个片子真的好无聊啊!阿姨说“长大好没劲”,是啊好没劲。此片中的阿姨是一个特别率性的小女孩。三星半。梦与现实的倒置,梦是属于法国蛮荒原始的现实,现实是属于日本古旧现代交错的梦幻。罗西依旧在保龄球场完成了他的仪式,再次在身份认同和性开放上做文章。让娜莫罗的大房子能看到各种美景,却困在那里再也出不来。于佩尔竟也是坐在镜子前,说她要把头发全剪短。布景摄影都很有意境,大为加分。于贝尔妹子如何因为可爱而从乡下姑娘成长为在日本创业的女实业家(误)剧本真狂放哦,两性关系微妙,几个女人都很懂相互之间很好说话而几个法国男人都是要弯不弯又缠人的废物。半数时间在游日本,主题场景音乐都带着市场多元化的时代印记。以无比的耐心看完,甚至产生了无数的抵制,最终还是忍受完法国人的拖沓,如老卡所说,人性不可测,人越聪明内心就越不安定。所谓新旧生死,还是依然要活下去,即便失去了那样的勇气。3.0。一条鱼的自由,与大海有关。①和谐就是循环与矛盾的结合。②我的生活一如冒险的唐吉诃德。③西方罪恶感。④现在,同性恋或异性恋,有性或无性,根本就没什么意义。两性关系就不说了。有2个地方有点意思,一个是关于死亡的讨论,还有一个是办公桌上的那只石雕猫,然后那个日本女的说"Iamscaredofcats''剪短发的一幕想起了《罗马假日》,那个抬手仰头对镜微笑的神情。不过她可不像纯洁天真的公主,而是红发魔恋少女,自由随性,游弋各色男人间。1982,1995,2016,终其一生讲了一个阶级入侵的故事像鳟鱼游弋一般的没有目的尽头的感情,不经意却最失落。小像周迅.看床戏那段于的面部表情,精彩涉猎-08/13/16atMoMA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奥丽维娅·赫西 安德里亚·奥皮提 本·克劳斯 伯特·兰卡斯特 达尼尔·
导演:迈克尔·安德森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片名:苏黎世情缘 又名:祝你胃口好,好胃口 外文:BonAppetit 类型:喜剧/爱情 地区:西班牙/德国 导演:DavidPinillos 演员:UnaxUgalde/NoraTschirner 影片发生在苏黎世的豪华酒店,讲述年轻有抱负的西班牙厨师Daniel与迷人的女酒侍Hanna之间的浪漫爱情故事。电影《苏黎世情缘》厨师的故事,做的菜很是漂亮,比如那只大龙虾的剥壳、做法就让我印象非常深刻。餐厅很漂亮。男女之间如何区别友情和爱情的界限?女主人公愿意和男主人公聊天,让他给自己做饭,也愿意让男主人公帮她做很多事情,但是认为自己心里爱着自己的老板公积金,不是男主人公。但是老板却没有想好要和她共度后半生,依然和自己的老婆一起甜蜜地在餐厅宴请朋友。 友情提示:结尾花絮很精彩,结尾歌曲很动听~~ 苏黎世情缘电影网友评论:1992.11.09爱情
备注:已完结
类型:动作
主演:安吉丽娜·朱莉 列维·施瑞博尔 切瓦特·埃加福特 达尼尔·奥勒布里斯基
导演:菲利普·诺伊斯
语言:英语 俄
年代:未知
简介:◎中文名 特工绍特/埃德文·绍特/特务间谍/叛谍狂花◎英文名 Salt◎年  代 2010◎国  家 美国◎类  别 动作/惊悚◎片  长 100Min◎导  演 菲利普·诺伊斯PhillipNoyce◎主  演 安吉丽娜·朱莉AngelinaJolie....EvelynSalt      列维·施瑞博尔LievSchreiber....TedWinter      切瓦特·埃加福特ChiwetelEjiofor....Peabody      达尼尔·奥勒布里斯基DanielOlbrychski....Orlov      奧古斯特·迪赫AugustDiehl....MikeKrause      DanielPearce....YoungOrlov      HuntBlock....U.S.PresidentLewis      安德鲁·布劳尔AndreBraugher....SecretaryofDefense      欧勒克·克鲁帕OlekKrupa....RussianPresidentMatveyev      CassidyHinkle....12-Year-OldChenkov      CoreyStoll....Shnaider      VladislavKoulikov....Chenkov'sFather      OlyaZueva....Chenkov'sMother      KevinO'Donnell....YoungCIAOfficer      盖乌斯·查尔斯GaiusCharles....CIAOfficer      ZachShaffer....CIASecurityOfficer      AlbertJones....CIATechnician      佐伊·利斯特·琼斯ZoeListerJones....CIASecurityHubTech      PaulJuhn....NorthKoreanTorturer      TikaSumpter....FrontDeskwoman      DavidBishins....SecuritySupervisor      雅拉·莎希迪YaraShahidi....Salt'sYoungNeighbor◎简  介   作为一名中央情报局的女特工,伊夫林·绍特(安吉丽娜·朱莉饰)发誓要忠于她的责任、荣誉和国家。然而,当一个叛徒在审问后,诬蔑绍特就是一个俄国间谍,并透露一起秘密计划时,她的忠诚度需要经受巨大的考验。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绍特被迫逃亡,而她昔日的同事温特尔(列维·施瑞博尔饰)与皮博迪(切瓦特·埃加福特饰)则奉命将她捉拿归案。绍特使用她所有的技能和经验躲避追捕,并试图查明真相,证明她的清白,随着她一步步揭开真相,却对自己的身份也产生了疑惑,究竟,究竟绍特是谁?幕后制作  商业名导意欲翻身之作  从2002年起,《谍影重重》系列以暴走伯恩的角色掀起谍战片和政治惊悚片新风格后,好莱坞立刻也随之而来跟风热潮。当本为汤姆·克鲁斯打造的《特工绍特》遇上阿汤哥不感冒剧本的尴尬时,却阴差阳错地引来了安吉丽娜·朱莉的加盟,于是,剧本被改写,不再是容易让人先入为主想到《碟中谍》的阿汤哥挑大旗,倒是可能因为身份迷失、冤情、逃亡中解密这样的元素聚焦于一个女人身上,来一出女伯恩的传奇。而试图制造这一谍影重重中,女间谍的迷失与抗争传奇的便是好莱坞一位“最熟悉的陌生人”――菲利普·诺伊斯。  对于老影迷来说,菲利普·诺伊斯应该并不陌生,这位澳大利亚导演,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进入好莱坞后,一度献上了若干知名商业影片。如与妮可·基德曼合作的恐怖片《航越地平线》(1989),与莎朗·斯通献上的情感惊悚片《偷窥》(1993),与哈里森·福特联袂的动作片《爱国者游戏》(1992)和《燃眉追击》(1994),与丹泽尔·华盛顿、安吉丽娜·朱莉合作更献上了精彩的悬疑惊悚电影《神秘拼图》(1999),可以说当时也算好莱坞一线商业片导演。然而进入新千年后,菲利普全面疲软,甚至到了要去指导电视剧单剧集的惨淡地步。显然,菲利普·诺伊斯并不甘于随着人们的记忆被遗落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而这次由当红及话题影星安吉丽娜·朱莉加盟的《特工绍特》无疑是其翻身的最好机会。  演员剧本历经变数  对于接洽这部影片,到这部影片换角,乃至“换性”过程,菲利普·诺伊斯提起来颇为感慨,甚至还有些愤愤不平,“我第一次听说这个项目是在2006年,当时我和索尼谈了这样一部电影。但是,在那之后,特里·乔治就写了剧本,却没有让我参与!”接着,在2008年,菲利普和制片方又对本片进行了进一步的洽谈,这个时候他们想到了让汤姆·克鲁斯参演,但是,事情并不如他们预料的顺利,“你知道,我们没法让汤姆参加进来,他有很多片约蓄势待发。但是,最关键的一个原因还是这个剧本本身――我的意思是他害怕这个角色与《碟中谍》的伊森太像了,一个同样个性的,能力高超的间谍。”,在邀请阿汤哥的计划失败后,大概三四天后,他和制片方又讨论了一下这部电影,这个时候有人提议是不是可以把男性角色换成女性,这样成功的可能性如何?大家讨论了一下,觉得可行,并在当天讨论了剧情梗概,并最终形成剧本,于是,安吉丽娜·朱莉也就顺理成章的加入了这部影片。  作为当今动作片领域的头号女星,安吉丽娜·朱莉绝对是本片可靠的选择,自从《古墓丽影》(2001)以来,她已经参演多部知名的动作电影,无论是高难度的特技,还是快节奏的追逐,对她来说都轻车熟路。对于她的表演,菲利普·诺伊斯也称赞有加,“毫无疑问,观众观看本片的一个主要出发点还是在于欣赏安吉丽娜·朱莉不可思议的多层次演技。当我说‘不可思议’时,绝非是一种恭维而已。我的意思是,她是一个机智的女演员。不用说,这已经得到过证明。她在《古墓丽影》和《史密斯夫妇》(2007)中,都展示了她能像男人一样的去打斗。在这部电影中,她需要有戏剧性的表演,也有深度的情感呈现。”   亡命女特工的情感与抗争  角色“变性”、“谍影重重”女性版,在影片上映前,种种噱头就已经围绕在《特工绍特》周围。而实际上,菲利普·诺伊斯更希望在这部电影中融合自己作品曾有的精彩,并打造一个全新的谍海女英雄。当菲利普·诺伊斯与安吉丽娜·朱莉首次在《神秘拼图》中合作时,后者还是一个新人,而如今她已经是一个一线明星,造就这一切的实际上不仅仅是她的动作电影而已。无论在《坚强的心》(2007)还是《换子疑云》(2008)中她都表现了收放自如,可内敛,可爆发的情感演绎能力,而这正是这部电影需要的。作为对动作片和惊悚片熟稔的老导演,菲利普·诺伊斯以紧张的剧情和精彩的动作场面来再现自己扬名岁月的激情,同时,这部电影也不单单是动作电影那么简单,她承受冤屈,要面对昔日出生入死的同事追捕,更要顾及被胁迫的丈夫的生命安危,而肩负的国家荣誉与责任感更是对她心灵的考验,在这重重压力下,一个女间谍的情感表现将会如何?这将是安吉丽娜·朱莉需要呈现给观众的看点:一个不光本领高强,更有丰富情感的女间谍。剧  照 花絮·本片最初的剧本本来是一位男性角色为主角,计划由汤姆·克鲁斯主演。但是,最终他决定退出,于是,剧本被重写,一个女间谍成为主角,而安吉丽娜·朱莉也就顺利地获得了这个角色。·影片最初的主角名为埃德温·绍特(EdwinASalt),随着主角性别变化,后来也就变成了最终的伊夫林·绍特(EvelynSalt)。·据报道,安吉丽娜·朱莉亲自完成了她本人的大部分特技场面。·据导演菲利普·诺伊斯透露,他们在最初的剧本主角探讨时,不但考虑了汤姆·克鲁斯,甚至还考虑过塞缪尔·杰克逊,不过最终没有成形。精彩对白EvelynSalt:Whatisyourname·伊夫林·绍特:你叫什么名字?VassilyOrlov:MynameisVassilyOrlov.Today,aRussianagentwilltraveltoNewYorkcitytokillthePresident.ThisagentisKA-12.瓦塞利·奥尔洛夫:我的名字是瓦塞利·奥尔洛夫。今天,一个俄国间谍将前往纽约刺杀总统,他的代号是KA-12。EvelynSalt:TheKAprogramisamyth.伊夫林·绍特:这个KA计划是杜撰的。VassilyOrlov:Don'tyouwanttoknowthename·瓦塞利·奥尔洛夫:难道你不知道这个计划吗?EvelynSalt:You'regood.Youcantelltherestofyourstorytooneofmycolleagues.伊夫林·绍特:很好,你可以把你故事剩下的部分告诉我的同事。VassilyOrlov:ThenameoftheagentisEvelynSalt.瓦塞利·奥尔洛夫:这个间谍的名字叫作伊夫林·绍特。EvelynSalt:MynameisEvelynSalt.伊夫林·绍特:我的名字是伊夫林·绍特。VassilyOrlov:ThenyouareaRussianspy.瓦塞利·奥尔洛夫:那么你就是那个俄国间谍。特工绍特电影网友评论:从影片中的动作场面看,安吉丽娜绝对交足功课,大量高难度动作都是亲自完成,没找替身。但糟糕的是,影片除此之外并无多少升华#个人觉得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是朱莉脱内裤的那个镜头#这部电影让我意识到总统白宫地堡是多么容易被攻破,既然砖头墙存在那么大的缺陷还装什么防弹玻璃墙?这片难得让我觉得朱莉非常美,而《古墓丽影》中只是性感而已。然而逻辑太经不住推敲了,当年上映时评价就不高,过了这么多年再看可以理解,如果不是在飞机上偶然看到也不会去看。感觉编剧是想要下一盘巨大的棋,但那么多孩子都换脸送到美国做特工,谁信啊。性感冷艳加无敌勇猛这片也只有安吉丽娜朱莉可以驾驭,感觉换一张其他美国影星的脸都有点假。脱离了俗套的碟中谍套路,来了一出无人可挡的间谍复仇,动作场面五颗星,把绍特塑造成这样的无敌间谍,那只能期待拍一部007和绍特的对手大戏啦。从第一段就开始塑造一个脆弱真实的女特工形象,很成功,也让后续情节更紧张刺激。后半段刺杀总统和老公死后,彻底转变成传统的女超级英雄。朱莉太棒了,很硬的特工片。只是蜘蛛的桥段太明显,让反转少了点刺激。全程高燃,剧情精彩。心中装满了苦的人,一点点甜就是她生命的全部意义,而你们要把她唯一看重的意义拿走,那她之后便只有一件事可做——复仇。什么样的民族大义政治正确都抵不过爱,爱是最强音。朱莉帅!据说原本是要请阿汤哥来演的结果换角换的连性别都变了。。看着爽是爽的,毕竟朱莉脸和身材和身手都好看,但是剧情这样手撕鬼子一样神扯为什么评分这么高?明明就是美版抗俄神剧(心疼躺枪背锅的毛子3s~所有顶级特工-谁也打不过朱莉,哈哈不过关斩将怎么能把故事继续下去。不得不说安吉丽娜朱莉真的很有人格魅力。越来越觉得顶级女特工的训练是该有多反人性,才能让她们如此理智果断抗压呀所以说绍特是知道自己有个未来美国总统哥哥并且被逮很气所以从小就潜伏在了俄罗斯并一直伪装自己伺机摧毁俄计划的美国英雄咯!?好吧,个人认为最出彩的是,那个任务为HOME的疤面男。剧情有各种反转,动作戏还行,茱莉女特工还是很帅气的,剧情第一遍看可能有点乱,不明白的地方自己能解开么,当数学题看,或许是锻炼思维的号帮手女神是女神,不过主题的确是充满了意淫的“特工”,因缺乏逻辑性和主人公情感变化,后面不太能入戏,多加一星给俄罗斯复仇计划的偏执。高中时候看的一部动作片,帅气的朱莉!结尾还暗示了新的美国总统竟然也是俄国间谍!!!没想到这么多年后这结局好像成真的了额。。。额……情节太荒谬了,几个反转也有点突兀,不知道想表达什么……总之朱莉好猛。居然看见了血族里的光头男一,一口俄式英文笑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