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语言:汉语普通话
年代:未知
简介:导演:滕文骥/吴天编剧:滕文骥主演:史钟麒/冷眉/项堃类型:剧情/音乐/历史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上映日期:1979片长:107分钟生活的颤音的剧情简介······ 1976年前,郑长河无视四人帮爪牙韦立对他的迫害坚持演奏为悼念周总理而作的小提琴曲《一月的衰思》,使韦立阴谋破灭,并赢得了珊珊姑娘的爱心。 《生活的颤音》是部音乐故事片。影片通过一对恋人郑长河和徐珊珊在1976年清明节前后几天的遭遇和爱情经历,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伟大的“四·五”运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事实。反映全国广大人民群众对周恩来总理的无限崇敬和怀念,对“四人帮”的无比愤慨,以及他们为争取人民民主而付出的代价和牺牲。影片没有复杂的故事情节,也未写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而是从生活入手,以纪实的手法,把人民群众同“四人帮”的斗争融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使影片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时代感,显得更加真实可信,逼真感人。 《生活的颤音》是1976年打倒“四人帮”后,1978年我们党胜利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全国开始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在我国电影史上出现的首批优秀故事片之一。影片不仅有很好的思想性,而且有很高的艺术性。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影片具有鲜明、强烈的时代特征。 第二,影片充满真实、自然的生活气息。 第三,把故事情节和优美的音乐有机地交织在一起,以音乐故事片的形式赋予影片浓郁的抒情色彩。 第四,采用了新颖别致的电影手法。《生活的颤音》上映后,受到全国广大观众的爱戴和欢迎。它是西影建厂20多年来第一部获得全国性奖励的影片,它标志着西影进入腾飞的新阶段。也标志着西影和我国电影事业的兴旺发达。西安电影制片厂摄制。 生活的颤音电影网友评论:聚焦文革后期周总理去世到四人帮倒台时段的伤痕电影,小资文艺女青年被革命分子演奏家吸引,进而甘冒风险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投身到政治理想中去;“四五”运动中政治、爱情、阴谋以独具时代特色(局限)的方式扭结,情节大张大合,情绪大起大落,观感复杂,有尬点也有认同点;视听语言的先锋探索,悲苦回忆黑白片+自由如今彩色片,快速变焦镜头洪尚秀看了都害怕,分屏、叠化、定格、过曝等手法简直印象+诗意现实主义,不过机位打光上还有样板戏痕迹;昨今连看两部小提琴手的片子,真是巧合,东西方的影像、情感对比有意思,且女主都是主动一方,那一吻算得上惊世骇俗;主角男帅女靓夫妻相,人生导师舅舅的造型照鲁迅来的,妈妈边说你坐坐边开门送客真幽默;盛中国逝世纪念放映@资料馆,片中独奏是盛的版本,我也是听他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长大的。两个导演就导了这样一部电影?本身用比较深沉的音乐奠定影片基调,结果大量的使用快速变焦镜头,电影内部节奏和基调的对比十分突兀,在塑造人物方面真的是极差,镜头语言表现不好人物就算了,但是对白也写的莫名其妙,使人物行动和人物关系都变得莫名其妙,用力过猛的想去营造情绪氛围,但不论是镜头还是人物,包括故事情节都很糟糕,本身是可以很好的利用音乐成为影片特点来贯穿整个结构、推进叙事的,结果把这样一个特点也给毁了,看完电影感觉像听了几遍小提琴曲就结束了,没有任何关于剧情留下的深刻印象,剧本居然也是滕文骥写的,真不想说这故事其实本身就很差,为何不直接改名为总理的追悼会,这部电影真的是目前看过的国产经典电影中最让人一言难尽的一部了资料馆修复版.在镜头语言上非常多的想法,完成度虽然欠缺,却是明显现代范十足:跳切、叠化、定格、失焦、变焦、分屏、彩色与黑白转换、摄影机对准街景与民众。这样看来,意识到了,新中国银幕第一吻倒也是水到渠成了。纪实意义很重要。不禁感慨,一代代人在不断塑造着时代,而时代的不同终将成为我们之间无法跨越的鸿沟:四五有多么光荣,六四就有多么惨烈,它们共同搭建起的今天又有多么复杂。最喜欢冷眉望向钟麒的那一刹那,黑白变为彩色,她所幻想的与他的往后徐徐展开。Shesawthesignsofalifetime.(冷眉告诉我要打五星!)4.5被时代束缚和现代低估的一部片子,如今来看实在太有趣味和意味了。“哀乐之城”的爱情故事。注意几个空间的趣味和人物情感变化,珊珊第一次见长河回来,时间已过夜里12点,她救长河回家也已深夜两人走在空荡荡的北京城。我想在那个时候电影表现“夜生活”是少的。谁能想今天的北京。小西天出来一个大爷推着自行车问我“小伙子刚才那个片叫什么?”我:“生活的颤音“我又问句”你觉得怎么样?“大爷:”很好,很好,你们年轻人不知道,那时候就那样。“我:”我非常喜欢这个片子。“大爷:”谢谢。“我:“谢谢”中国影史上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文本,既有中国银幕第一吻,还有对主流话语威权的反逆性冲动。三位青年男女之间的生活更多地指向了政治生活,被迫害者与爪牙分庭抗礼,而编导的言说方式也在先锋及保守之间摆荡,堪称聪明。在语焉不详的暧昧气氛中,通过女性主动的婚恋选择,演绎了一整套清晰决绝的价值判断,继而迂回地完成了政治立场的体认。在中国电影语言的裂变点上(1979年),滕吴二人呈现了一次带有稚拙感与钝感的影像实践,在这一重意义上,对视听调度的认同感远低于对文本内核的欣赏。喜欢开场时零碎的北京片段,有点让影像说话的意思。成片是1979,故事是1976年前,那段在树林花丛奔跑的影像在当时我想是真心实意对“春天”的欣喜,是“黑云压城城欲摧”后对那一刻云开见日的美好比喻。钢琴家在楼上弹琴,男女主在楼下相对,背景音与自然音的结合有点意思。打老音乐家时墙上巨大的影子也具有压迫感。表演的刻意带着时代的烙印,但那种群体感带来的恐惧与动容,直至今日,都让人心有余悸。结尾太过拖沓与煽情,但煽情,似乎在这个时期情有可原。放映的时候结尾乱入,这不妨碍什么。镜头语言稚拙,突兀的横移和大幅度剧烈推拉镜头,给人感觉像是电影刚发明,一个孩子拿着在手里的镜头和镜头语言胡乱地涂鸦。中间不分较稳定,临近结尾婉转抒情的小提琴协奏曲伴随着叠印的画面,仿佛是看到了先锋电影的影子,影像化的音乐。至于内容,周总理的灵车悼念的人民群像抒情的大特写饱含爱戴与悲情的诗歌时隔四十余年依旧让我这个年轻的后来者热泪盈眶。五星给影片带个我们的历史感冷眉真好看,台词也好,说话说得自然,是生活中特别想认识的那种人。电影因为背景的依托,显示出一种崇高感。镜头语言有些稚拙,故事很简单,贯穿全片的重复性旋律如果离开了故事,也没有什么记忆点。去年看了一本中国电影大画册,就记住两个人,一个年轻的潘虹,一个就是冷眉。//哎呀妈,我刚看到最后这段独白,说实在的,我毫不怀疑这是真情实感,但是放在电影里不太合适。其实电影的细节里表达的崇敬已经很多了。“-政治,我是搞伤了。伤了!-那你为什么还要提伴奏的事?-因为我还有良心!”“天安门这几天不要去,已经定性了,反革命!上面会有大动作!”(冷眉这路知性美在国产影坛太稀缺,息影可惜)70末的远程推拉镜头和热泪脸。四五事件在我小时候还曾讳莫如深,如今怕是没几个人在乎了。小提琴:盛中国。最后一段高潮大戏,朗诵-拉琴-悼念周恩来-特务抓人打砸,那么激动!另外这也是少见的中国“中产”趣味电影了,“中产”女主的爸爸是归国医学教授,舅舅是剧院总导演(虽然被打倒了),女主说“文化教育爱好都被剥夺了,我真看不见希望在哪里,也只有把自己紧紧地裹起来,躲到文学和音乐里去”wow看得出创作者用足了心思,希望通过视听语言来强烈地烘托情感,也确实很饱满,前后段同样的影像通过配乐、叠化等手段使开篇结尾的情绪全然不同,丰富的机位变化渲染了一些大场面。颜值真高,音乐真好听,既有年代感符合中式审美,又很舒服有层次感,现在听起来也不过时。彩色影像部分能看到当时北京街景主题先行,目的性很强,强到有时候不考虑情理关系就随意组织起动作表现。技巧手法就像是一锅大杂烩,改革开放初期的消化不良可见一斑。用声音和色彩叙事构思很好,意识流的结构可以理解,多次曝光、分切画面的表现方式也能接受,但舞台、文学化的台词加上时不时的推拉镜头,让导演显了身,观众出了戏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钟欣桐 郑则士 黎耀祥 骆应钧 张同祖 韩马利 蔡安荞 杨怡 彭慧君
导演:姚天堂
语言:粤语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钟欣桐/郑则士/黎耀祥/骆应钧/张同祖/韩马利/蔡安荞/杨怡/彭慧君/江美导演:姚天堂语言:粤语地区:香港编剧:林少枝类型:剧情/喜剧上映时间:2003 别名:Daiyatdimdiktinhung/HappyGoLucky用户标签:钟欣桐,香港,香港电影,励志,黎耀祥,2003,郑则士,电影片长:imdb编号:tt0370436肥猫(郑则士饰)虽然因为后天患病而中度弱智,可是他对生命充满了希望。细路祥(黎耀祥饰)是一个身患痉挛的年轻人,因为从小便常被取笑嘲弄,所以性格十分孤僻暴躁。白雪仙(钟欣桐饰)因为一次眼疾导致双目失明。三人机缘际遇下相识了,可能是因为有同样的遭遇,互相关心的三人很快便成为了好友,各自说着自己的理想,细路祥跟白雪仙对自己缺乏信心,对实现自己的理想没有太大的企盼,但纯真的肥猫去时常鼓励大家一定要相信未来的日子,要努力想着目标加油。低一点的天空电影网友评论:我以前日日覺得自己唔開心,咁又點嗟?尼個世界唔會因為我啲而改變。人生不如意事十常有八九,你覺得你有個好朋友變咗,系因為每個人系生活上都會遇到唔同的困難,有唔同嘅壓力噶,所以有唔同嘅問題系正常噶,逃避唔系辦法來噶。雖然有好多嘢令你唔開心,但系你有冇惗過,你有冇感到過,好多人好關心你可以看做是肥猫系列的外传,不过一个亚视的剧集做电影版用的全是TVB班底这是怎么回事?虽然班底不同,但基本延续了肥猫系列的画风,软萌中带有点励志的意思。黎耀祥的痉挛症患者演得不错,在郑则仕的肥猫面前不落下风,阿娇的表现就相当一般了,粤剧的扮相倒是完全变了个人。喜欢tiwns十年,阿娇在我心中依旧不变,竟然第一次在这一个午后把这部11年前拍的片子看完,阿娇的美让身边所有的女生黯然失色了的感觉,太耀眼了。。。不要嫌我肉麻。。我也老了,从初中生变成大学毕业后失业女,对阿娇的那份感觉没有变。。2014.5.31很温暖的一部电影,像是一部小品,清新自然,即使阿娇当时的演技还待提升,也能令人感动。开心是自己的事,为何要去介意他人的眼光?如果没有不开心,我们又怎么会知道什么是开心?就是喜欢,温暖平淡日常生活气息浓郁的港片,充满正能量,看完犹如饮完一杯豆浆(解渴好喝却不烈)。祥哥郑哥演的都很棒,原来年轻的欣桐这么可爱漂亮。高中看过,今年回粉再看一次。结尾片花处,稚嫩的短发gill突然出现,心头一紧,这不就是记忆最深处她的样子么。很温暖的小故事醒哥我爱阿娇也很漂亮白姐姐真的很白哦,当时看的时候还是很感动的。励志,感人,充满人文关怀,三位主角的演技赞一个。记2014/2/9广东珠江台。鉴于阿Gill精致的五官可能导演忍不住非要给几个莫名其妙的特写镜头...鉴于阿Gill精致的五官可能导演忍不住非要给几个莫名其妙的特写镜头...一星给阿娇一星给黎耀祥再给一星肥猫最后一星给我的爸爸妈妈,好歌我一直记得那句“是吃饭重要还是吃不上饭重要啊!”很真实……
备注:已完结
类型:恐怖
主演:钱小豪 惠英红 鲍起静 陈友 吴耀汉 卢海鹏 钟发 楼南光
导演:麦浚龙
语言:粤语
年代:未知
简介:故事讲述了80年代知名动作影星小豪(钱小豪饰)曾经凭《僵尸先生》红极一时,可惜年事渐长,风光不再,私生活上也是极为混乱潦倒,无奈迁入公共屋邨凶宅单位2442居住,并决定在凶宅内了结自己的生命,但却遇上隐世的末代天师阿友(陈友饰),有家归不得、受过严重心灵创伤的神经病杨凤(惠英红饰),乐於助人、但在家中私藏了一具棺材的屋邨师奶梅姨(鲍起静饰)等,更惊爆僵尸肆虐杀人事件,小豪与阿...僵尸电影网友评论:《僵尸》可谓麦浚龙写给香港电影的一封“情书”。钱小豪饰演的僵尸片明星“小豪”,正是他跌宕演艺人生的写照。钱小豪将巨星落魄之感演得出彩。钱小豪当年与张曼玉、周润发、林正英意气风发的几张合照,也被麦浚龙巧妙地用到电影里,亦幻亦真的设置,令《僵尸》多了几分“戏梦人生”的唏嘘开头的《鬼新娘》很有老港片的味道,整部片子也没有当年港片僵尸的搞笑轻松的气氛而是沉浸在一种很压抑的气氛,破旧的老楼,油腻的店铺,神经的女人,和白化病的男孩,剧中后面用大量的血浆来烘托恐怖气氛而缺少了老式港片的茅山斗法,不知道这是不是导演故意想借此喻示僵尸片的衰落。很硬的恐怖片,鬼魂僵尸妆效和气氛都来的很直接,没有仅仅搞气氛不给真货。电影里的演员都是看了就觉得看过的香港电影里的熟脸,还有筒子楼,拖鞋,短路等等好多熟悉的物件。结尾的一点回溯使片子有了一种哲学感,死前念念不忘的执念会在那片刻铺展眼前。观影过程的感觉是渐入佳境的,前面所有的莫名其妙都在后面有了解答,恐怖的气氛一直都在,有老港片的味道,甚至有王家卫的味道。许多慢镜头和长镜头的运用也不敢想象是一名处女作导演的手法,还有惠英红这里面的戏份我并不觉得可以值一座最佳女配角的奖杯。气氛沉重,色调灰暗,反正是很压抑的,但也有很暖心的剧情。没看过香港以前的僵尸片,都说这是致敬过去的,我是不能理解了,不过我觉得还是挺好看的。本来还觉得这片子各种法术还僵尸什么的,看着好无语,结果结局大翻转啊,还是有点小伤感。麥浚龍到底是日子過得好,片中的人物過了更年期還可以因為需要陪伴找人煉屍。嚴重懷疑那年還沒發跡的翁子光寫的第一稿是—老太太一個人的養老金太少,怕老頭死了收入減半才煉個老殭屍騙補助。麥浚龍看完覺得缺乏真善美,改成了因為愛情⋯⋯本来我对港产神鬼片就没啥兴趣,盛名之下略好奇,看下来。。也就如此而已。基本上心思都花在了美工上,各种花里胡哨的效果加上阴测测的气氛衬托,这么商业的片子奏跟文艺片一样小资,算是另辟蹊径。但是电影本身有多好看呢?见仁见智吧。四星其实是给已经逝去的林正英时代的僵尸电影。特别唏嘘的一点是,片名叫僵尸,可是其中占一半恐怖元素的双胞胎,却和僵尸毫无半点关系。钱小豪算是本色出演了吧,他那一段自白其实挺让人伤感的。恐怖片在豆瓣哥哥眼里都难以入流。所以豆瓣能有7.8已经是恐怖片中最好的那一些。言归正题,这部片子中鬼片中的鬼不多再提,戏中演员的那隐隐的挣扎在这香港僵尸片已成历史的时代让人唏嘘。理念很前卫,以为是港制僵尸片的复兴,没想到是没落前的回光返照,想法很好。但是就故事性来说,不是一百分。但我依然给五颗星,因为还是很希望有人站出来的。虚实结合很有魅力因为一些人可能这个系列不会再有了。剧情的逻辑进度很快,不能当作一部完整的的电影,但是僵尸片该有的诚意和细节客户都在。气氛营造很出彩,黑暗清冷的悲剧看的一身寒意。只是讲故事层面上还是稍显稚嫩,剪辑时不时会让人出戏。总之,瑕不掩瑜,值得鼓励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导演:许鞍华
语言:粤语
年代:未知
简介:1975年越战结束后,香港一度成为“第一收容港”,接收了大量越南难民、船民。这些人到港后,会被港府统一安置在羁留营。对于混在他们中间的越共,特工(特务)发现后会秘密杀害。  在越战中侥幸捡得一条命的越南华裔胡越(周润发)随伙伴逃难到港后,如愿见到素未蒙面、后期曾中断联系的笔友李立君(缪赛人),后者是一名社会工作者,十分同情他的遭遇。当胡越反杀将他视作越共的特工后,李立君决定帮他办去美国的假护照。办护照时,胡越结识与他命运无差的沈青(钟楚红),两人讲好到美一起生活。  胡越、沈青等人在菲律宾转机时,沈青及其他几个女孩被帮他们办护照的人秘密带走,为找到沈青,胡越放弃赴美良机,胁迫着该人来到菲律宾唐人街一家Bar,原来沈青是被骗到该处做实为妓女的Bar女。为了履行许下的要将沈青照顾的诺言,胡越答应老板钟仁(金彪)替他做杀手,并因之与另一杀手阿三(罗烈)结成兄弟。但他及沈青、阿三仅是钟仁手中的棋子。第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张坚庭胡越的故事电影网友评论:许鞍华对戏剧性奇观的生活化,原来从早期作品就开始树立了。那种粗砺的大条的风格,其实很有嚼头啊。动作场面初看有点愣,但其实是特意反香港动作片程式的。尤其是餐厅和洗手间那场戏,拍地很形式化(明显参考了《教父》第一集),但动作和剪辑点却很干脆利落。连对漂泊主题和身份认同的处理,也比严浩和王家卫快意恩仇多了。特别喜欢周润发给缪骞人写的信,承担了叙述功能,但又和剧情形成反讽对照,把周润发的命运遭际渲染得非常迷人。电影讲一对难民情侣从香港流落到菲律宾“唐人街”却依然无法自己掌握命运的悲剧故事,并获得了首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奖。这是周润发与钟楚红合作的第一部电影,这时候他们俩都未成名,银幕上周与钟十分登对,此后一连合作七部电影。尽管他们一生阴差阳错并没能凑到一起,但也因为这部戏结缘,成为银幕外最好的朋友,现在回首看两个人第一次合作的电影,别有味道。八九十年代的香港男演员身上似乎都自带浪子气质,周润发、梁家辉、梁朝伟...即使是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张国荣,也能演来不羁放纵的阿飞;而受政治、文化、地缘等因素影响的香港影人处理这种题材来的确有着先天优势,这一点内地第六代曾试图模仿过,结果是可想而知的,绝大部分都走上了不中不洋的道路。什么都想拍,结果就是什么都没靠住,算是最平庸的许鞍华了吧。人物塑造相当无力,缪骞人、红姑的角色都可有可无,胡越本应有的性格张力也完全阙如,如果结尾发哥也死去或许还可以理解为一个有道德缺陷的“英雄”受到惩罚的宿命故事,但这个版本竟然被剪掉了。。许氏文艺,最好的发哥。异乡羁旅,苦命相知。亲爱的树洞,尽管你不是我深爱的那个女人,尽管她死了。我还是想让你知道她还活着,所有的人过得很好。我还是把这一切用另外一种方式告诉你。影片里充满了斯科塞斯的影子,而开头营地的段落更是早于《疤面煞星》两年,许鞍华把好莱坞新浪潮和香港新浪潮在这里融合得恰到好处,这部电影里的构图更是少见的用心和有层次。反映越南移民人士在香港的电影,发哥和红姑第一次合作,导演把移民人士这种无根的漂泊感拍得非常好,可惜黑帮仇杀的桥段太老套了,把结局改写成胡越被杀死在船上可能会更好年轻的周润发不苟言笑,但最有型,钟楚红,罗列亦正亦邪的代表,从一个唐人街到另一个唐人街,没有身份没有户口,为了护照为了稳定奔波终是空,杀手杀人是唯一谋杀的手段。也许在当时算不错的新浪潮电影,但现在看真的一般般,远远不如一年后的《投奔怒海》,发哥和红姑当年稚嫩的演技跟青葱的容貌形成的反差,算现在看最大的亮点“其实哪里的唐人街都无所谓,我都没有身份”忍受渣画质看完,还是漂泊无根的港人的内心危机和寻找身份认同的映射,但投奔怒海客途秋恨显然高很多。“其实哪里的唐人街都无所谓,我都没有身份”忍受渣画质看完,还是漂泊无根的港人的内心危机和寻找身份认同的映射,但投奔怒海客途秋恨显然高很多。渣画质坚持看完,越到后面越好。镜头很有新浪潮味道,运镜凌厉,打斗场面有泰迪罗宾等人坐镇,文艺有副导关锦鹏把握。这才是香港电影新浪潮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