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内详
导演:内详
语言:内详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导演:语言:地区:英国编剧:类型:上映时间:2004-09-16 别名:BBC地平线:维生素真相用户标签:纪录片,BBC,英国,科学,维生素,documentary,紀錄片,2004片长:imdb编号:tt0605215维生素,这种维持人类生命活动必须的一类有机物质,已经被当代人夸大到神乎其神的地步。数以万计的人群正在使用这种神奇的药丸,坚信其效力能使他们保持健康,甚至延年益寿。的确,维生素是人体代谢中必不可少的有机化合物,它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科学家们却发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长期大剂量的服用维生素补剂,非但毫无益处反而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那么维生素确实有效么?它对我们的身体真的百利而无一害么?服用什么量才是最为适合和安全的?带着这一系列关乎我们自身健康的忧虑和提问,地平线系列摄制组再次上路,一探我们日常服用的维生素对我们身体的影响,为我们揭秘维生素背后的真相。《地平线系列:维生素真相电影网友评论》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意义,不论是任何种类的维生素,还是喜欢或不喜欢的水果,最好的方式还是接受大自然提供的食物,不论你喜欢或者不喜欢。科学的进步可以帮助你更好的吸收和利用这些东西,但这都是要在了解的基础上,人云亦云的吃一些所谓的补剂只会给身体增加负担,但当你切实需要大量摄入的时候,这会对你有很大帮助。特别是维A,不能乱吃,会引起骨质疏松。维C可以缓解感冒症状,将感冒时间缩短20%,但是不能预防感冒。维E要和脂肪性食物同食才有效,不然溶于水后身体吸收不了(所以一般维E胶囊中都配有其它脂肪性成分)很老的片子,现在应该有更多发现了。维生素有效作用于身体方方面面,肯定不是单一维生素的功劳,而是各种有效物质的共同作用。能从饮食上摄取就从食品上摄取。也不要长期服用。维生素C不能预防感冒但是在感冒期间复用可以缩短20%感冒时间维生素E最好在饭后吃用维生素B提高得肺癌几率维生素A肝脏会出问题骨质疏松,增大骨折风险总之不要过量服食啦。看地平线系列我最引起我兴趣的是他们验证某个效用的实验方法,我看的过程自己也在脑子里设计实验,然后和片子里比较。这个片子其实也没讲清楚,对于普通人吃维生素的必要性和方法。但是对于不能每天保证一定饮食达标的自己来说一片维c还是大有裨益维A1.5毫克每天已经过量?还能不能愉快地喝汤了?!BBC究竟还是媒体,终究还是有意无意地加入了自己的立场。通过食物获取营养永远是最安全最自然的方法维生素E的吸收效果不详但维生素A的获取貌似有害嫌疑更大节奏流畅,逻辑合理。饮食平衡最重要了,所有维生素如果从食物里获取才是最安全的。举了常见的维生素CEA,结论是遵医嘱,自己不能瞎吃。看完了都不知道该怎么吃了。还是继续做个杂食动物吧。保健品商才是Pauling最大的受益者。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提摩西·道尔顿 西蒙·拉塞尔·比尔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导演:AlexHolmes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提摩西·道尔顿/西蒙·拉塞尔·比尔/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导演:AlexHolmes语言:英语地区:英国编剧:AlexHolmes/NeilMcKay/LisaOsborne类型:剧情/纪录片/历史上映时间:2004-02-18(英国) 别名:用户标签:BBC,军事,纪录片,BenedictCumberbatch,英国,战争,历史,敦刻尔克大撤退片长:180分钟imdb编号:tt0400391“三小時的苦難、絕望、英雄事蹟與混亂”…星期日時報英國在1940年5月極度瀕臨輸掉二次大戰,當在法國的英軍被擊敗到海岸地帶,英國的命懸而未決達十天之久…英國遠征軍企圖拯救被圍困在敦克爾克的四十萬大軍,儼然是史上最重大的海路撤退行動之一。當希特勒的軍隊出乎意料地從比利時突圍,英國遠征軍隨即發現退路被切斷且被居優勢的德軍包圍。如果希特勒趁勝追擊,或是如果英國當時的新首相邱吉爾,聽從哈里法克斯爵士以及那些想要居中調停的人,戰爭將會立刻結束。反之,在這場軍事史上最輝煌的救援行動中,英國在十天之內成功撤出33萬8千人。節目對於代號”發電機行動”闡述獨特的觀點,以及透視整起行動的經過。真人實事配上檔案影片、地圖與評述,以被圍官兵、奉命前往援救的人以及未被救出的人的角度,忠實重現震撼人心的故事。敦刻尔克大撤退电影网友评论:后面40多分钟对二战老兵的采访没字幕听不懂。三个小时光影婆娑,虽然从5月26日第一天发电机行动正式开始起算,拍到行动最后一天丘吉尔广播结束。没有太多的背景介绍,更多的就是感受战争,部分人物的线意义明显却没有结尾,其他的罢了,但是这种纪录片形式为什么戏剧性这么强烈???题材的尴尬点在于无法真实再现的史实注定只能靠大量的搬演来完成而搬演又注定要放弃电影的那一套艺术化的视听语言三个小时的搬演不仅冗长乏味也失去了纪录片强调的真实性这也是我一直不看好这类电视片的原因视听艺术与纪实影像应该是无法兼得才对打五星的原因全给丘吉尔的演讲题材的尴尬点在于无法真实再现的史实注定只能靠大量的搬演来完成而搬演又注定要放弃电影的那一套艺术化的视听语言三个小时的搬演不仅冗长乏味也失去了纪录片强调的真实性这也是我一直不看好这类电视片的原因视听艺术与纪实影像应该是无法兼得才对打五星的原因全给丘吉尔的演讲在香港电影院看的大屏幕。可能是因为画面和音效都不错的原因,我深深地被剧情所感染。电影不只是关乎个人的生死,而且是英国的乃至欧洲的命运。电影配乐编曲一流,从撤退时紧张的气氛,到一架战斗机迎着夕阳平安降落的交响乐,都完美的烘托了情绪和气氛。如果一个战争片让人看完了很想去参军打仗,那绝对是失败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在历史书里就是简单的几行字,看起来硕果累累,但这背后又有多少牺牲。每个人在历史面前都微不足道,却又不得不说。情景再现的纪录片,刚开始还有点懵,我还是更倾向于史料老照片严谨的叙述,为了敦刻尔克临时恶补一下历史,意外发现本尼,年轻时的样貌声音以及演技都是在线的,惊喜哈哈剪辑乱七八糟,几乎没讲皇家空军,有点絮叨,像电视剧,但看完依旧很是扎心,本尼那个角色很出彩,狠赚了我一把眼泪。多一星给最后被整的半死不活的缺。赤裸裸的现实远比电影更真实残酷。他们每一个都是一个家庭的儿子或别人的丈夫,政治家们考虑的只有大局和利益。不是本尼粉,但他演得相当动人。多视角,多篇幅,第一手资料编排,混混沌沌,懵懵懂懂,太长的外国人名+地名记不住。看到比电影版更多的黑暗,绝望,挣扎和打酱油的卷福。剪辑略乱,浪费了好剧本和好演员。但还是忍不住心痛流眼泪。某些人后期还想怼苏联,挑起WW3,我真是....好战份子都可以原地爆炸了。看的是英文无字幕,整体编排不是很吸引人,但德军屠杀英军战俘,和丘吉尔对抗投降议和派力主战斗救援等细节,还是表现得不错。伪纪录片,拍的太假,太多粉饰、摆拍。我感兴趣的不是怎么撤退,而是:什么导致了撤退;小胡子为什么停止进军,纵容溃军撤退。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大卫·苏切特 MartinMcDougall JoanneMcQuin
导演:乔·阿希恩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大卫·苏切特/MartinMcDougall/JoanneMcQuin导演:乔·阿希恩语言:英语地区:英国编剧:乔·阿希恩类型:剧情/纪录片上映时间:2004-11-09(英国) 别名:用户标签:纪录片,科幻,BBC,天文,科学,宇宙,英国,2004片长:100分钟imdb编号:tt0395417一队宇航员用六年时间,驾驶核动力飞船,探索了金星、水星、太阳、火星、木星、土星、冥王星和一颗不知道名字的彗星,其中宇航员登陆了金星、火星、木卫IO、冥王星和彗星进行实地考察并提取样本,向木卫欧罗巴和土卫泰坦发射了探测器。 很多场景都非常引人入胜:在水手谷悬崖边观赏火星风光,在木卫IO上由于木星强大磁场的作用在宇航服表面产生一层极光,把宇宙飞船开进卡西尼环缝,在冥王星上同时欣赏只比满月亮100倍的太阳和10个满月大小的冥卫查戎,等等等等,如此这番让人热血沸腾的场面比比皆是。 其中一位船员因为太阳辐射在到达土星时病逝了,队员们把他的遗体安葬到土星光环中,我想这是世界上最浪漫的坟墓了。星际漫游电影网友评论:很好的一部纪录片,记录下人类整个太阳系的旅行,从登陆金星,穿越太阳大气层,考察火星,与小行星擦肩而过,来到木卫一火山旁历险,在土星光环间漫游,直至漫步在冥王星荒凉的冰原上,最后还追逐彗星。真是有惊险也有牺牲。正如这句话: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总是呆在摇篮里。呵呵。。。。。很迷恋宇宙啊时空啊这类题材的电影,宇宙太伟大了,人类太渺小了,人是一种太容易满足,甚至太容易骄傲、自大的物种了,多看看这类影片很能让人发现自己的微不足道,像一粒灰尘,来去的踪迹有过,但在宇宙世界中真的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请珍惜自己存在过的那段时间,你消失后真的对这个世界毫无影响。以虚构的方式回顾了人类探索近地太空的成就,BBC高水准的制作让画面精美至极。唯一的遗憾没有字幕,幸亏口音不重至真至美的旅程。期待有一天中国人也可以代表全人类航行向宇宙深处,像郑和、哥伦布一样,探索未知的世界。第一次看,完全被震撼住了,像真的一样看来不少都是武大的学生吖,赵江南的宇宙新概念╮(╯▽╰)╭这部电影确实不错,科学加科幻,可惜看过的人不多,但这么高的评分也能说明他的好看。。。片名叫SpaceOdyssey,的确能和当年的2001太空漫游相媲美。要是有一些天文知识,会看得更明白。尽管如此,这个旅程也是动人心魄的。与其说是电影更像是纪录片,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认为它比星际漫游差。不是老师说我都不知道这是电影是假的我真的有、不动脑思考硬核伪纪录片。或者说是硬科幻。完成度精细。太梦幻了QAQ。刚开始感觉超无聊,越看越惊奇。奇妙的宇宙,渺小的我们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BiancaBadham CharlotteRuddock Julie
导演:AlexBerk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BiancaBadham/CharlotteRuddock/JulieRuddock/SteveRuddoc导演:AlexBerk语言:英语地区:英国编剧:类型:上映时间:2004-12-29 别名:用户标签:英国,⑤,纪录片,四星及以上,G纪录片片长:imdb编号:tt0974961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内详
导演:内详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导演:语言:英语地区:英国编剧:类型:纪录片上映时间:2004 别名:用户标签:纪录片,BBC,天文,英国,纪录片宇宙,纪实,科学,紀錄片片长:imdb编号:tt0605176本部纪录片是BBC地平线系列推出的一档探寻“土星的秘密”为命题的纪录片。土星,这颗人类用肉眼能够看到的最远行星,以其神秘美丽的土星环而被赋予诸多神话色彩。为了能够近距离地研究土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于1997年10月15日发射了“卡西尼-惠根斯”探测器。这将是关于航天史上最为野心勃勃的一次无人驾驶航天飞船项目,土星之谜即将被揭开。 土星拥有为数众多的卫星,而最著名的“土卫六”上有大气一说,更是最受天文学家瞩目的课题,也是本部纪录片的高潮所在。千百年来,人类都在试图揭开生命起源之谜。那么我们就跟随地平线摄制组的脚步,一起踏上这个跨越太阳系的伟大征程。通过探测这个未知的外星世界,来解答生命是如何开始的提问。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ThierryHenry IanWright DennisBergka
导演:内详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ThierryHenry/IanWright/DennisBergkam导演:语言:英语地区:英国编剧:类型:纪录片上映时间:2004-03-15 别名:用户标签:Arsenal,阿森纳,纪录片,足球,体育,伦敦,英国,经典片长:imdb编号:tt0431617501个进球,是的,但是永远不要忘记那个从RockyRocastle来的 DavidRocastle1967-2001R.I.P. ...Aroundtwentyyearsago,whenSnowywasstillayoungteen,weplayedSpursintheSemi-FinaloftheLeagueCup.Atthetime,winningtheLeagueChampionshipseemedanimpossibledream.AllthatmatteredtoSnowywasbeingthebestteaminNorthLondon,andformuchofthenineteeneighties,Spurshadthebestplayersandplayedthebetterfootball.ForvirtuallyallofthatSemi-FinalSpurswereinfront,untilthefinalminutesofthereplayatWhiteHartLane,whenDavidRocastlescoredthedramaticwinner.Thatgoalchangedeverything.Snowyknows,hewasoneofthosetwentythousandplusGoonerscrammedintotheSouthTerrace.Itwashis"Woodstock",anoccasionthatwillneverbeforgottenbyanyArsenalfanthatwasfortunateenoughtobethere.IntheFinalattheOldWembley,Snowy'sbrotherandhewatchedasanotherNorthBankidol,CharlieNicholas,scoredtwicetoclinchtheCupagainstthethenmightyLiverpool.Ayearortwolater,Arsenal(withoutSnowy,hewasstillatschoolandhisparentswouldnotlethimtraveltoLiverpool),achievedanevengreaterfeat,byclinchingtheLeagueChampionshipwiththelastkickoftheseasonatAnfield.Ourfirstleaguetitlesince1971waswoninLiverpool,butmakenomistake,thevictorywasforgedonthatmomentousnightinNorthLondonatWhiteHartLane. Sincethattime,withMrWenger,wehavegoneontoanotherlevel.However:AlwaysremembertheimportanceofRocky'sGoal.SinghisnameproudlyatAshburtonGroveandneverforgetthepartheplayedinrestoringourprideandself-belief.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导演:JamesMiller
语言:阿拉伯语 英语 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JamesMiller/SairaSha导演:JamesMiller语言:阿拉伯语/英语/英语/希伯来语地区:英国编剧:类型:纪录片上映时间:2004-02-11 别名:用户标签:纪录片,战争,英国,巴勒斯坦,战争儿童,documentary,中东,新闻摄影片长:imdb编号:tt0412631米勒的纪录片《加沙与死亡》(DeathinGaza)记录的对象是几名生活在加沙地区的巴勒斯坦儿童——艾哈麦德是个12岁的男孩,活泼好动,酷爱踢足球,他的生活和其他同龄的孩子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有一天,他的好朋友在他眼前被以色列狙击手射杀,从那一刻起,艾哈麦德彻底改变了,他变得沉默寡言,并且开始偷偷留意附近的一些民兵军事活动,他变得一天比一天激进,整天热衷于和别的男孩一起制作他们用来攻击以色列军队的武器——弹弓……在城市的另外一边,16岁的娜佳每天都要目睹以色列的军队推倒巴勒斯坦人的家园建立军事缓冲地带,在这个地方,任何一个对以色列进行自杀式攻击的人都会被当成英雄,而孩子们自小接受着来自父辈们的教育——和以色列人同归于尽是种至高无上的光荣…… 而这部影片本身,也成了战地摄影记者同时也是电影人詹姆斯·米勒的悲剧纪录,在影片的制作过程中,他不幸被以色列军队枪击致死,米勒用自己生命呈献的作品2月11日在柏林影展上进行了首映....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内详
导演:内详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导演:语言:英语地区:英国编剧:类型:纪录片上映时间:2004 别名:用户标签:纪录片,BBC,特洛伊,英国,历史,考古,特洛伊之谜BBC,神话片长:48分54秒imdb编号:tt060521619世纪末,考古学正式作为一门学科展现在世人面前。在欧洲、亚洲、非洲、南北美洲,古物研究家们着手对古老的文化遗址进行考察;而急於寻宝的人们将更多的地下城市、家族墓穴翻了出来。虽然考古学家出土了不少有巨大艺术和历史价值的文物,但是在他们中间,没有任何人真正找到大多数人称之为「宝藏」的东西。堆满黄金的埃及图坦卡门墓的发现,也是后来几年的事。在这之前,没有任何考古学家发现过这样多的黄金。然而,在1873年5月,考古学家们突然深深感到一种闪闪发光的寻宝魅力的衝击:亨利﹒谢里曼,这位德国考古学家,发现了古城特洛伊遗址上所埋藏的无法估价的大量黄金。 从此,谢里曼和特洛伊的故事便成了考古学伟大传奇中的一个,故事的内容动人心弦!谢里曼,热情奔放,自修考古学,凭个人奋斗从困境中崛起。他对自己的理想坚信不移,即使学术界告诉他是错的,他深信古希腊吟游盲诗人笔下的古老史诗里蕴藏着寻宝线索;而且他坚信,虽然宝藏深埋,但为了科学,他必须拚命将它掘出。当然,家喻户晓的传奇故事也不能表达全部真相,涉及到特洛伊和谢里曼的传奇,亦没有一个能完全体现其本来面目。 很少有故事能像「特洛伊战争」的传奇故事那样流传至今!公元前8世纪,希腊诗人荷马写下了两大史诗:《伊里亚特》与《奥德赛》。这两大史诗所描绘的事情可能比诗中所写的时间早500年,即发生在公元前13世纪。《伊里亚特》讲述了特洛伊王子帕罗斯是怎样诱拐海伦——这位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希腊斯巴达国王梅内莱厄斯的妻子;怎样带她穿越爱琴海而到达特洛伊;梅内莱厄斯的兄弟阿伽门农是怎样集合希腊军队进行复仇(其中包括勇猛武士阿基里斯);怎样率领这支军队到达特洛伊;希腊军队怎样围城、攻城,而特洛伊末代国王普里阿摩斯怎样奋力悍卫他的国家,守城达10年之久。《伊里亚特》以残酷的战斗场面结尾。这场战斗发生在特洛伊城外,在阿基里斯与特洛伊主将赫克特之间交锋。《奥德赛》中的故事,讲的是一小队希腊士兵是怎样隐藏在大木马里而最终佔领了特洛伊;毫无警惕的特洛伊人竟然用车把这匹大木马推进自己的城内,希腊士兵跳出木马,夺取了特洛伊城。 在古希腊文明的全盛时期(公元前700年~前200年),特洛伊战争被视为希腊人早期的一段历史,阿契里斯和阿侧门农都是古希腊文化中的英雄,特洛伊也被誉为古希腊人获得辉煌胜利的地方。据说,亚历山大大帝在公元前334年进军攻打波斯人的途中,在特洛伊城作短暂停留,为曾经帮助希腊人战胜特洛伊人的神灵献祭。像他那个时代的其他人一样,亚历山大大帝把荷马史诗中的每一个故事情节都视为史实。至於荷马,传说他是一位古希腊的吟游盲诗人,是位富於灵感的编年史家。后来,当罗马人兴起而统治了地中海沿岸国家时。他们对特洛伊故事十分感兴趣, 他们称特洛伊为伊尔昂,还兴建了一个叫新伊利昂的城市(新特洛伊),该城位於小亚细亚西北部他们所认为的古特洛伊所在地,也就是现在的土耳其境内。然而在公元6世纪时,罗马人已经离开了小亚细亚,这座城市就已经废弃不用了;所以迄今为止,没有人能确切知道特洛伊在当时究竟位於何处。 到了19世纪,特洛伊和特洛伊战争不再被认为是历史;它们被视为模糊不清的神话或传奇。《伊里亚特》和《奥德赛》虽然仍被视为文学的初期经典之作,但是没有西方人真正相信它们是真实的了。学者们甚至开始怀疑有没有荷马这个人。他们推测这些诗不是出自一位诗人之手,而是许多诗人的共同之作;在漫长的岁月里,这么多位诗人将这些诗不断加以润色,并系统地记录下来,并以故事形式代代相传。历史学家只能将古希腊文明追溯到公元前8世纪。在那之前,爱琴海周围的土地似乎是居在着贫困、不识字的农民。这就是说,在模糊不清的史前时期,根本没有荷马史诗中的繁华城市和掌管着大权的国王。在1822年,这种看法十分流行;也就是在这一年,考古学家谢里曼在德国出生。 谢里曼的童年生活令人伤感,这从他所作的一幅充满忧鬱的画中可以看出。毫无疑问,他的幼年时代不幸福。他的父亲是本堂牧师,因有酗酒、通姦、侵吞财产等恶习而被教堂开除。不过,谢里曼的哥哥却是一位有教养的人,他对文学和历史有着极大兴趣。他把一本书送给当时只有7岁的谢里曼阅读。这本书讲的就是特洛伊战争的故事,其中一幅插图是大火中的特洛伊城门。谢里曼在他的自传中说道,这本书在他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他叹为观止;认为特洛伊一定是真的;并发誓在长大后,一定要找到它! 谢里曼的「嚮导」不是别人,正是史诗作者荷马!他已经把《伊里亚特》和《奥德赛》看成历史,而不是单纯的文学诗词。谢里曼是如此为荷马的魁力所倾倒,以致於当他参观伊萨卡岛时还以为他真的回到了那个年代。伊萨卡岛是希腊的一个岛,《奥德赛》中的主人公奥德修斯和他的妻子珀涅罗珀传说就住在那里。谢里曼这样写道:「每座山、每块石、每条河、每一个橄欖园都使我想起荷马,我发现我猛地一跃,飞越过了几百年,进入具有古希腊骑士风格的闪光年代,」他僱用了四个民工,在传说曾经是奥德赛宫殿的遗址上动工发掘。当民工挖出两个装满灰末的罐子时,谢里曼心中大喜;他在想:这是不是奥德赛和珀涅罗珀的骨灰呢?!他想马上找到证据以验证荷马史诗的準确性,於是他赶到了土耳其爱琴海的另一边。 土耳其西北部的两个遗址早已和特洛伊传奇有着神话般的联繫,这就是名叫布纳巴西的村落和称为西沙里克的小山。谢里曼手捧着荷马史诗,在这两个遗址上进行着他的考察,他认定西沙里克小山更加符合他在《伊里亚特》史诗中所找到的特洛伊城的位置。虽然在这之前,有几个人推测过:西沙里克小山是遗失特洛伊城的位置;但是只有此时此地,谢里曼才相信了他们的说法。 在动工发掘西沙里克遗址前,谢里曼需要获得土耳其政府的准许。他清楚地知道,当时美国人要比德国人和俄国人更容易获得土耳其政府颁发的许可证,於是他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印第安纳波里度过了1869年,以便取得美国公民的身份。谢里曼在美国的逗留也使他很快与他的俄国妻子离了婚,他想再娶。当时他已经是如此醉心於古希腊文化和历史,以至於认为只有希腊女人才适合於他。他开始请朋友为他介绍。他提醒这些朋友:「她必须对荷马充满热情。」最后47岁的谢里曼选中了其中的一个。她叫索菲亚﹒英格斯托门罗斯,17岁。两人很快结了婚。使许多熟悉他 的人感到吃惊的是,这次婚姻十分美满,充满无限真爱。 1870年,谢里曼回到西沙里克。他仍然没有获得土耳其政府的准许证,但他还是开始挖掘这座小山了。在土耳其当局勒令他停止非法开掘之前的两星期,谢里曼挖出了一段石墙,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写道:「这石墙有6英尺厚,建筑得牢固极了!」他坚信,这就是荷马在史诗中描写的特洛伊城墙! 最后,谢里曼还是获得了土耳其政府的准许,他在1871年正式动工开掘,他渴望发现特洛伊的心情可以说到了疯狂程度!他的发掘方法有些鲁莽与妄动,他不是将这座50英尺高的小山从上向下一层一层地开掘。用认真的考古学家的话来说,就是要用标準的传统开掘方法,小心翼翼地寻找一件件文物。谢里曼僱用了120名民工,命令他们尽量挖宽,挖深,从小山的这一端挖到那一端,挖出了一道130英尺长的坑,简直像是把蛋糕一下从中间切开,看看里边夹的是什么心子。有人这样讥讽道:「他简直是在挖苏伊士运河,哪里像是在考古现场发掘!」 谢里曼之前发现的石墙只是这块「蛋糕「的第一层皮。使谢里曼感到大感吃惊的是,他发现的不仅仅是特洛伊,而是埋在下面的一大片城市。一层一层的废墟一个压一个,一共有45英尺深!每一层代表着一个城市─一个在前一个废墟基础上建造的城市。各层之间又有多层泥土相隔。有几层灰末显示,其中部分城市曾被大火夷为平地。谢里曼对上面几层,不太感兴趣,因为他认为真正的特洛伊,即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伊,应该是在最下面或靠近最下面的地层。所以,使后来的考古学家深感遗憾的是:谢里曼支使他的民工残忍无情地用大车拖走了成千上万立方码的泥土和石头,使这座遗址小丘上面几层具有考古实证价值的地层,在他大刀阔斧向底层鲁莽发掘下丢掉了!正如谢里曼自己所说的:「我的目的是掘出特洛伊,我估计它是较低地层遗址中的一个,我不得不破坏而放弃较上面的地层中许多有趣的遗址。」他的鲁莽与妄动使当时的一些学者十分不满,称他是「特洛伊第二个破坏者。」 1873年,谢里曼对荷马史诗準确性的深信己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他的民工在接近小丘遗址的底层挖出了石舖路面、大号陶罐。同年5月,他们又挖到一栋大型建筑物遗址。谢里曼坚信,他已经找到「特洛伊的最后一位国王的宫殿遗址。荷马在史诗中把这位国王叫做普里阿摩斯,所有古典着作也是这样称呼他的。」这次大规模发掘的高峰一直持续到5月底,此时的谢里曼已经发掘出了考古学家所能发现的最不平凡的遗址之一:普里阿摩斯国王的黄金宝藏! 根据谢里曼的记载,当他挖到「普里阿摩斯国王宫殿」的基石时,他突然看见在黑暗之处有道道金子的闪光。为了不让民工看见,他匆匆叫他们收了工,他不想让他们把发现黄金的事上报给当局;因为根据许可证的要求,发掘者应将所发现东西的一半上缴土耳其政府。但是,谢里曼决意要把所寻到的所有文物上缴给希腊政府,因为他已经把希腊看成了他的家,民工一走,谢里曼就拚命挖金子;此时他已不顾头上摇摇欲坠的石砖快要砸下来的危险。他发现大量黄金饰物一个紧挨一个存放着,好像它们之前是放在木箱里,而木箱随后又腐烂掉了。传说索菲亚﹒谢里曼用她的红披肩,从这里把宝藏偷运走。后来,在坑的顶部的一个小室里,他发现许多金、银器皿,还有一些银锭和工具。但是,最令人瞩目的还是黄金珠宝饰物,包括3件头饰,60只耳环、6只手鐲。近9000颗黄金珠子(谢里曼后来用这些珠子打成一条异常珍贵的金项鍊),这是当时考古学上最有价值的发现。谢里曼家族成功地把这些珍珠运出了土耳其,运到了希腊,再由索菲亚的亲戚把它们藏在花园和货棚里,直到1874年谢里曼準备将此事公诸於世。 谢里曼发现的公开,顿时引起一场轩然大波。土耳其政府极其愤怒地要求归还这批藏宝;全世界的考古学家瑟学者强烈要求展览这个稀世发现;在普通人心目中,谢里曼这位寻宝人一夜间成了大英雄。然而,普里阿摩斯宝藏却给谢里曼带来了麻烦。他没有向土耳其道歉,没有请他们原谅他没有履行给土耳其「一半」的诺言。因为在那个时期,欧洲的考古学家也在埃及与近东大肆掠夺地下宝藏,这已成了一种司空见惯的作法。许多考古学家还因这样做成了百万富翁而沾沾自喜。但是令谢里曼感到失望的是,希腊政府在土耳其人压力下,拒绝接受这批藏宝。最后,谢里 曼只有把它们送到德国,存放在柏林一家国立博物馆中。土耳其政府发誓要找他算账,他也不想受到严厉惩罚,因而赔偿了土耳其政府要求得到的五倍罚金。 普里阿摩斯藏宝的命运已成为现代考古学的最大秘密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艺术珍宝(包括特洛伊的黄金宝藏)被统统打包,藏进了地下碉堡,以避不测。在大战结束的一片混乱中,取胜的俄国和美国军队佔领了德国,许多珍藏品便不翼而飞。名画、古书、珠宝饰物、古董,以及其他有价值的东西,不是被士兵抢走,就是作为获胜方的战利品而被没收。具有讽刺间臆的是,许多珍宝也以同样方式被某些德国人所佔有。至此,特洛伊的黄金宝藏再也看不见了!历史学家们哀叹这样的损失,怕的是这批稀世文物是不是已经被熔铸成了金锭,现在所剩下的 只不过是些文字的描述和残缺的照片了,包括那幅给人以强烈震撼的索菲亚﹒谢里曼的照片,在这幅照片中,可以看到索菲亚戴的是古代王国特洛伊的公主曾经佩戴过的头饰、耳环与珠宝。 不但藏宝不翼而飞,现代考古学们甚至开始怀疑谢里曼所描述的寻宝经过是否真实,第一点受到置疑是索菲亚用红色披肩偷偷运走藏宝的具有传奇色彩的说法,细心研究谢里曼的文章,会发现索菲亚当时并未在发掘这些藏宝的西沙里克小山。而且,谢里曼的各种记录和对藏宝的描述也有相互矛盾的地方。因而一些学者认为这批藏宝并非一次发掘,谢里曼本人也这样提到过。这些学者暗示,是谢里曼把遗址不同层次和位置所发掘出的许多较小的藏宝,在日后汇集在一起,当作「普里阿摩斯宝藏」宣佈,以便更强烈地渲染这次稀世考古发现的轰动效应。 至於谢里曼是「如何」与「何时」发现这批藏宝的细节可能望远也不会有人知道了,但这批藏宝的归宿之谜已经揭开。「曾在俄国看到特洛伊的黄金宝藏」的传言,在1993年得到证实,因为此时俄国政府宣佈:谢里曼所发掘的藏宝在大战后就转移到了莫斯科。由於土耳其、希腊、德国、俄国在这批藏宝的所有权上展开了激烈争论,所以谢里曼所发掘的珍宝在1996年才在莫斯科展。这是藏宝出土半个多世纪后第一次公开亮相。至於所有权的谈判还得拖上几年;但世界各地的考古学家们希望,这批无价的、独一无二的艺术珍藏能尽快重见天日,以供学者们深入研究。 特洛伊黄金宝藏的发现,虽然举世瞩目,但也仅仅是谢里曼考古生涯中的一个片段。他一直在指导西沙里克的发掘,直到1890年去世。19世纪70年代中期,他还开掘了一个称为迈锡尼的古希腊遗址——传说是征服特洛伊的希腊联军统帅阿伽农国王的故乡。在那里,谢里曼发现了又一个,甚至是更有价值的宝藏——「皇家墓地」,其中有金饰点缀的遗骸,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许许多多的遗骸!其中一个男性骷髏还戴着一付黄金面罩。谢里曼带着自豪而又敬畏的心情写道:「我凝视着阿伽门农的那张脸,许久!许久!」 现在看来:谢里曼是错认了阿伽门农。在迈锡尼发现的墓地可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而如果确有阿伽门农这位国王,则他所处的年代要远远靠后,即特洛伊战争年代,大约公元前1250年前后。然而,谢里曼在迈锡尼的发现却是古希腊文明兴起之前数世纪顶峰文化的首例确切证据。正如学者们在讚扬谢里曼考古发掘时所指出的那样:迈锡尼文化从大约公元前1600年至1050年,一直主宰着爱琴海地区,公元前14世纪和13世纪,在迈锡尼人的全盛时期,他们居住和往来贸易的足迹遍及希腊、克里特、爱琴海诸岛、土耳其沿岸,以及意大利南部。大约公元前11世纪,迈锡尼 帝国瓦解。当地人与来自北方的部落混合而建立了希腊文明,在8世纪时,处於全盛时期。古希腊的语言、文学和宗教保存了迈锡尼文化的许多成分,包括关於战争和国王的传奇,这些都成为特洛伊战争传奇故事的素材。 谢里曼也误认了特洛伊。「普里阿摩斯主藏」发掘的地层,据现代考古学家推断,形成於公元前2500年至前2200年;这比传奇中的特洛伊战争年代要早1000年。匆匆忙忙一下挖到遗址的最底层——谢里曼认为的特洛伊所在地——势必大大超过了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伊的真正所在地层。这可真是太傻了! 推算各地层所属年代的主要权威,是威廉﹒多朴菲尔德,他在1882年被谢里曼僱用来监督发掘工程进展。据他断言:从最下层的最古老的特洛伊Ⅰ,向上数到最上层的新近地层特洛伊Ⅰ,整个废墟遗址由9个不同地层构成。其中特洛伊Ⅱ就是谢里曼认为是荷马史诗中提到的特洛伊所在的地层。但威廉认为,真正的遗址比谢里曼在此之前估计的要古老的多;而且,荷马史诗中早已描述过的特洛伊,即公元前13世纪的特洛伊,会在新近得多的地层,即特洛伊Ⅵ中找到,虽然谢里曼大为吃惊,但他最后还是接受了威廉耐心收集的证据,认为有这样的可能性,即他所发现的宝藏可能不属於普里阿摩斯国王。在他去世之前,他承认:他所发现的艺术珍品可能比普里阿摩斯在位的年代要早1000年。 在谢里曼去世后,威廉在西沙里克遗址上继续探察,并成功定位了特洛伊Ⅵ的部分遗迹。这是谢里曼的民工尚未破坏掉的部分。 他发现了一堵大型石墙,找到了特洛伊Ⅵ早已被烧燬的证据。威廉宣告,这才是「真正的」特洛伊。现代考古学家已经证实了他对年代的推算,即:特洛伊Ⅰ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3000年;特洛伊Ⅱ(谢里曼认为的特洛伊),公元前2500年至前2200年;特洛伊Ⅵ,公元前13世纪(《伊里亚特》史诗中所描述的年代);特洛伊Ⅷ,亚历山大大帝在公元前4世纪所来到的这座希腊城市;特洛伊Ⅸ,最上地层,是古罗马的新特洛伊(新伊利昂)城。 在西沙里克工作的下一位考古学家是美国人,名叫卡尔﹒布勒根。此人在1932年来到这里。他的发掘方法体现了20世纪新的科学的考古学态度,即:慢慢地、仔细地测量、记录、照像,然后才搬走所发现的东西。在谢里曼和威廉所遗留下的,未被发掘过的小丘地区,布勒根获取了大量关於特洛伊Ⅲ、Ⅳ、Ⅴ的资料;像他的前辈谢里曼和威廉一样,他对证实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伊最感兴趣。他把威廉划分的9个地层进一步分成46层。他断定:特洛伊Ⅶ地层当中的一层最有可能是传奇中的特洛伊。 今日的西沙里克已经完全不是1870年谢里曼开始发掘的那个泥土覆盖的小山丘了,它就像一个採石场,被打成许多的孔洞和壕沟,还有崩破的石墙。遗留下一摊面目全非的城市痕迹。它目前是土耳其的主要文化景观之一,每年吸引着300,000观光者来到这里。观光者一到这里就能看到一个三层楼高的大木马,体现着永恒的荷马传奇风格。剧院里可观赏演出。此剧院是公元1世纪由罗马人修建的。当然,重要的科学考察仍在进行。1988年开始的,由一组德国和美国的考古学家所进行的一系列探险,已经找到了可能作为这小山顶四周的防卫边界的遗迹——一条10英尺宽的壕沟。这条壕沟已深挖到底盘岩,包围着一大片区域;这暗示该遗址上的一些早期城市可能有考古学家们所估计的5倍大。其他的近期发现有:特洛伊Ⅸ出土的,比真人还大的罗马大帝哈德里安的大理石雕像;特洛伊Ⅰ下面的早期定居者的遗迹。考古学家们已经着手对特洛伊的史前遗址进行考察,但迄今为止几乎没有任何新的进展。 在希腊迈锡尼,谢里曼的第二大发现是这个黄金面具,被称为「阿枷门农面具」。然而,製作此面具的时间比阿伽门农国王(如真有其人)在位的时间早几百年。 新型发掘方法标誌着在特洛伊考古历史的重大变化。在遗址工作的考古学者第一次不再受荷马和《伊里亚特》史诗的摆佈。德国考古学家玛夫锐德﹒柯夫曼负责发掘他认为,《伊里亚特》史诗描述的事件是否曾经发生不太重要。他这样说道:「我相信,《伊里亚特》描述了历史事件的核心:战争确实在这个地势险要的地区不停地发生。……关於是否有帕罗斯和海伦这样的人物,不是主要的问题。」 1993年8月8日,考古学家在修复由罗马人建造的一个剧院时,发现了公元2世纪罗马大帝哈德里安的大理石雕像。 特洛伊无疑是古时一大强国。它位於海岬之上,俯视着欧亚之间的重要贸易通道,即地中海与黑海之间的航道:处於这样一个贸易与旅游交叉路口的城市,特洛伊极易捲入战争并受到攻击,这类型的衝突就可能为数世纪的人所记忆,并代代相传,从而给荷马的传奇故事增添了更多渲染力量。与谢里曼不同的是,今天的考古学家们把特洛伊视为具有悠久而曲折複杂历史的名城;而不是用来证明文学传奇的真相。柯夫曼,这位负责发掘工程的德国考古学家作了这样一个解释:「我们的遗址发掘工程并非根据《伊里亚特》史诗进行;而是作为研究史前文明的历史学家,从令人迷醉的文化『十字路口』开始!」儘管如此,亨利﹒谢里曼一定会高兴知道:一个关於特洛伊的传奇至今仍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一个小时候就醉心於少儿书中具有传奇色彩的特洛伊图片的男孩,在长大之后竟然找到了湮没在数世纪尘土之下,而又充满着神话传奇色彩的城市——特洛伊!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戴维·阿滕伯勒
导演:JohnDowner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戴维·阿滕伯导演:JohnDowner语言:英语地区:英国编剧:类型:纪录片上映时间:2004-11-30 别名:用户标签:BBC,纪录片,熊,2007,自然,SpyCamera,JohnDowner,Documentary片长:imdb编号:tt0436101Thisfilmusesanarmyofcamouflagedrovingcamerastounravelthelivesofoneoftheworld’smostpopulargroupsofanimals.Itisthemostintimateportrayaleveroflifeamongsttheseengagingcreatures.Usinganarrayofalmostmagicallycamouflagedcamerasthefilmtakeustowithinpaw’sreachofthemostcharismaticoftheworld’sbears.TheGiantpanda(filmedexclusivelyinthewild)isthestarofthefilm.Theprogrammeshowshowthispopularcreaturefitsintothegreatbearfamily.ItcontrastsitslifestylewiththeAmericanbrownbear–thearchetypalbear–aswellasitsarcticcousinthePolarbear.Thisfar-reachinginvestigationalsohighlightsthelesswell-knownspectacledbear–theonlybeartoinhabitSouthAmericaandtheinspirationforPaddingtonbear.Therovingcamerastakeusclosertotheseenchantingsubjectsthaneverbef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