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已完结
类型:纪录
主演:尼古拉斯·戈施密特 纳萨雷诺·卡西奥 胡安·帕洛米诺 伦纳德·昆兹 朱
导演:未知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亚马逊将推出一代球王马拉多纳的传记剧集《马拉多纳:庇佑之梦》(Maradona: Blessed Dream,暂译),近日选出了饰马拉多纳的演员们:Nicolas Goldschmidt(《弄虚作假》)、Nazareno Casero(《布宜诺斯艾利斯1977》)、Juan Palomino(《氪星石》),依次饰演他的青年、壮年、中老年“黑暗”时期,聚焦其青涩岁月、俱乐部生涯、作为阿根廷足球队队长征战的日子,他那传奇又备受争议的形象。第1季将在阿根廷开拍,随即去乌拉圭、西班牙、意大利和墨西哥拍摄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约翰尼·德普 佩内洛普·克鲁兹 弗兰卡·波坦特 瑞切尔·格里菲斯 詹迪
导演:泰德·戴米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乔治荣格是一个建筑工人的儿子,但他不甘于子承父业继续作蓝领,带着梦想与抱负,荣格来到了加尼福尼亚。卖大麻的营生让他过了一段衣食无忧、舒舒服服的生活,可荣格的野心远非这种生活所能满足的。一次曾与他同住一间牢房的难友将他介绍给了哥伦比亚拥有数十亿美元的贩毒头子帕布洛艾斯科巴。 从此荣格成了艾斯科巴将毒品输送到美国的重要枢纽,当时全美消费的可卡因中85%都是经荣格之手从哥伦比亚运来的。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他所赚之多竟让他不得不专门盖一座房子来存放一堆一堆的钞票! 但是,在金钱与物质上获得极大满足后,荣格也必须忍受精神上的折磨。在女儿克里斯蒂娜眼里,父亲永远是个肮脏的毒贩子,这使荣格痛苦万分,无论多少金钱也无法弥补。当然,作为一个毒枭,他也终究逃不出恢恢的法网。 美国毒枭电影网友评论:最后这一切是否值得?上帝啊,我的人生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在夏去秋来的一天我被遗忘了,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我经历过很多心酸的日子,幻想过一系列宏图大志,时光也就这样一点点流逝掉。我的一生曾四处留情,小心翼翼的将自己的心放在一个又一个地方,到头来却一无所有,但我依然强颜欢笑……野心大于实力,欲望高于理性,一个毒贩子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坎坷人生。处处留情,到最终却一无所有,结局从屏幕中溢出的苍凉之感不得不让人扼腕叹息。“似乎什么都拥有过,又似乎什么都不曾拥有”。PS.Depp演这种气质偏冷的角色最适合了,看到10岁的艾玛罗伯茨也很惊喜啊!三观炸裂...Lifepassesmostpeoplebywhilethey''remakinggrandplansforit.Throughoutmylifetime,I''veleftpiecesofmyhearthereandthere台词加半星德普的长发啊,简直迷醉~人物跌宕起伏的一生令人唏嘘,就像他父亲小时候告诫他的,人生总有得意和失意的时候。有背叛有死别,最后一直还在他身边的也只有父亲了。最后一段录音独白,不禁热目~超级喜欢电影的配乐,有种游戏人生的欢脱,带来一丝丝注定结局无果的悲悯。跳跃性的叙事方式展现了毒枭一生的精彩瞬间。像老白一样,贩毒最初的目的都很单纯—钱,只是野心和欲望让人膨胀到难以收手,加上一点点胆识和运气,变成一代毒枭。人生三起三落,最终回归终点,只有亲情变成了信仰。德普把毒枭人生的无奈、孤独、悲凉演绎的淋漓尽致。有些人所做的一切看似是为了XXX,但这件事最终却往往对XXX造成最深的伤害。结尾恍恍惚惚的George配合伤感的片尾曲让人恍惚了好一阵子。看来一件事必须要做到最顶端做到最后,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金盆洗手,只能一鼓作气。女主角好村。这个大佬的人生真是跌宕起伏啊,被朋友爱人亲人都背叛过,真是心都要死了吧。整个影片里Depp叔是越到后面演得越入戏,尤其跟女儿和他老爹的几场戏看的我好心碎。psDepp叔真的适合这种中长发,很潇洒的帅气。我差点就同情他了,可是想想他和他的女儿,我要收回“差点”两个字。而我呢?我也有诸如此类的关系。你爱我吗?我不想见你,是因为我很想念和你在一起的日子。我该怎么办?冲着JohnnyDepp和PenelopeCruz这对神级CP来看的。整个故事还算有意思,但是神形俱散,风格混乱。既然是真人真事改编,就当看高颜值传记片了。拍得很妙,似乎让人感觉这是个可怜的人,他的人生都是被所遇到的人渣混蛋傻X给害了。可是当他选择了那条路,就肯定遇到的基本都是人渣混蛋傻X啊。把一个好好的犯罪类型片拍的太套路,主人公除了有点儿女情长,其他都是纸片人设,感觉还没有完全了解人物的情况下,就开始拍片了,流水账电影。德普把每个阶段的乔治演绎的太到位了,让我想起了疤面煞星里面的AL帕西诺,女主也是美到窒息、一场轮回式的毒枭盛宴,纸醉金迷的救赎之路。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斯图尔特·格雷厄姆 LaineMegaw BrianMilligan
导演:史蒂夫·麦奎因
语言:英语 Iri
年代:未知
简介:  影片由迈克尔·法斯宾德领衔主演,饰演激进组织北爱尔兰共和军成员鲍比·桑兹。1981年正值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关押在梅兹监狱的共和军囚犯为了争取政治地位而发起的绝食抗议行为。影片围绕于桑兹死前最后六个星期的生命历程而展开。故事开始于监狱警卫雷蒙德·洛韩准备离开去工作,临走之前他检查了汽车里的炸弹,穿上了放在衣帽间里的制服,并且对同事的搭讪不予理睬。监狱里新来的爱尔兰共和军犯人戴维(布莱恩·米利根饰)拒绝穿上囚服,于是被贴上了“不合作”的标签。而他的新室友格里(利姆·麦克马宏饰)则干脆用粪便把房间弄得臭气熏天。很显然,他们是在宣泄对监狱政权的强烈不满。本片的主人公就是被北爱尔兰人尊为英雄、因罢工绝食而死的桑兹,他坚信自己是由于政治方面的不公正对待而关押在此并且也会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绝食六十六天之后,包括桑兹在内有十名共和派囚犯饿死。鲍比·桑兹由反拘押票选入国会,桑兹死后由他的代理人欧文·卡龙接替议席。饥饿电影网友评论:这个男人出手不凡,开头吃早餐,拍面包屑掉到餐巾上,再用手弹开,这个镜头感知世界的方式本身就很牛逼了,反而十七分钟的对话没有打动我,大概是十多年过去了,已经有了毕赣的长镜头,这里的对话长镜头忍住不切正反打,更多是导演最基本的信心与坚持,最打动我的是他绝食之后,涂了一口血在马桶里,天旋地转的时候,叠画树上的群鸟惊飞,两个镜头放在一起,那就是导演与摄影该运动的时候让摄影机运动,该让它停下的时候,它可以在一个地方呆很久,意味着导演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要做什么,且百分之一百相信。再看制作特辑时,演员和主创不断地提到这是一部纪录片,或者说,它是有纪录片风格的电影,没想明白。最后是,如果导演选择了在自己的电影中放置长镜头,那么他可能要承受的是,长镜头成为这部电影的噱头能想象到这是一部处女作?克制冷峻的影像,而中间又插入一个十几分钟的对话长镜头,之前的沉默亦或斗争,在此刻看似风平浪静的交谈下却是波涛汹涌。导演通过开场的警卫这样一个小人物模糊创作者立场,因为暴力的执行者最后也被暴力解决,北爱尔兰反对派看似正义却又使用暗杀手段,这也是恰恰是重点所在,由于暴力的执行者因为暴力而迷失,恰恰是反暴力的需求。法鲨这几年演了不少冷门电影,看样子不想只是做个呼风唤雨的万磁王,有自己的追求,也许是个小金人。但几十年才死两千多个不算什么,大英整人的能力和瓷器国天壤之别,别看你打赢了鸦片战争,没想到咱这儿有TG武装起来后焕发的新生吧?让你倔,让你绝食,分分钟整死你,让你亲手把你老娘煮了都没问题。从叙事上来讲,能坚持把这片子看下去绝对是个挑战。超级多的空镜头,17分钟的不对焦对话,以及全篇各种暴力,血腥及其他恶心的场景。但在了解了它的历史背景后,我觉得导演的把控非常成功。既有阴冷的镜头叙事,又有精彩的思想碰撞,既没有宣扬极端主义,又把政治境遇表达出来。最后还是要大赞法鲨!集中对话,除此沉默。封闭空间,暗沉灯光,肮脏墙壁,静止的物理饥饿感。雪墙抽烟,围栏蜜蜂,枪响血溅,动态的内心饥饿感。唯警棍长敲,两人长谈处声音震耳欲聋。长镜头残暴,画面展现更是粗暴,尖锐撕扯着观感。两处画面叠用,卧床之人与飞鸟,将死之人与少年,尽是悲伤。摄影绝了,前半段剪辑也挺有新意,中间那段二十分钟左右的长镜头毁誉参半,对白要是精炼点感觉会更好,之后就很完美了,不论是模仿飞鸟的镜头还是看到小时候的自己,这种饥饿状态下的幻觉被展现的真实,法鲨的演技也很完美,收到清楚看见肋骨,这种毅力也没几个演员能办到。其实整部电影讲的事件很大但看上去又很小它将生死穿插于吞云吐雾间法鲨就是一张白纸你要他是什么样他就是什么样不管怎样都迷人当他躺在床上奄奄一息时当时的光景和小时候的光景重叠的画面真的太美了影片的引出视角和死亡的状态太美了真的太美了最近看到的最精彩的一段对白,背光和大部分时间内的固定长镜头同时制造出了有效的戏剧张力和神秘性,佩服两位演员(尤其法鲨)的台词功底。镜头本身具备强有力的冲击但还是有些被主题先行削弱了些力量。听觉层面的体验也是无懈可击的优秀。事实有时可以比小说更震撼。通过这部电影接触到这段历史的我被这些反抗者不羁的灵魂所触动,撇开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否值得,这样的勇气都让人敬佩。全片的基调一直很冷,直到最后才透出些暖意来,像是美人鱼融化在阳光下的梦,柔软而伤感。节奏有点慢,以至于那段长达20分钟的辩论时我昏昏欲睡(惭愧,得再补一次)不过不影响本片的质量。光是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就需要很多勇气,每个政府都做了好久让人失望的事情啊,不管是81年的英国还是8年后的中国。缓慢的死亡和无声的反抗。我震撼于安静所能传达出的巨大力量。法鲨太棒了????特别对胃口的还有史蒂夫麦奎因那近乎漠然的镜头语言,观众看不到导演明晰的立场,他不批判,他只是客观地展示,观众是自由的。标志性的长镜下无尽暴力,三分钟打扫走廊戏实现声影的双重逼仄无法逃离。固定机位超长对话戏介入政治事件不预设立场,狱警与反抗者牧师一样,所有人都深陷生活囚笼难以逃脱。绝食非一心求死,而是挣脱的路径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汤唯 冯绍峰 王志文 朱亚文 黄轩 郝蕾 袁泉 田原 丁嘉丽 王千源
导演:许鞍华
语言:汉语普通话 粤语 上
年代:未知
简介:这是关于萧红传奇一生的故事。20岁的她逃婚外地、却被抛弃;遇到萧军享受爱情,但两人终究无法厮守一生……在战乱的中国,萧红从东北到上海、日本,再到武汉、重庆,最终在香港停下脚步,完成巨著……黄金时代电影网友评论:许鞍华导演的关于萧红的人物传记,创作的黄金时代,悲惨的人物命运。导演用场景加上第三视角评论对萧红进行刻画,用客观的视角来讲述萧红。导演用3个小时,平静的叙述萧红的一生,让之前仅仅知道萧红的我了解她、理解她、同情她。一方面是萧红的文学地位,她以自己对文学的天赋,一改之前小说仅叙述的手法,用朴素的语言来叙述生活,像散文,像诗,在文学史上对小说的创造做出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另一方面,萧红可怜的一生又何尝不是一部小说呢,她早年和表哥、和娃娃亲的故事迫使她一生漂流在外,从未回家;中间和萧军那刺痛骨髓的爱情故事,既爱又痛苦;夹杂着之后萧军、端木之间纠葛的情感纠纷,虽然这是高潮,好在导演没有在这花费太多的镜头,使得萧红的角色更丰满了;以及弥留之际端木奔波在外、骆宾基一直守候的不解之谜。满身的才华,飘荡的一一直嫌这个太长就拖到今天才看,其实看的时候感觉也没那么长,不算难看也不怎么好看,中规中矩的传记电影,大型左翼作家cosplay现场,不过确实制作精良。首先汤唯不是我心目中的萧红,太美太弱,不够凌厉决绝与萧肃。三个小时的表演并不惊艳,跟王佳芝区分不大,让我开始怀疑汤唯的演技。让演员打破第四堵墙,对着观众中叙述丰富主人公形象的做法值得关注。杨雪的出现让我挺惊喜的。我个人实在是对女作家的私生活没有太大兴趣,只想了解她们的创作,但很明显这部电影的重点放在了萧红的感情生活。还有我对于原封不动的让演员朗诵原作句子的形式不看好,非常附庸风雅,我不觉得真实的他们在日常中会那么不说人话。日本的那段时光真是她人生的黄金时代不过也是寂寞孤独相伴。萧军是个有担当的人却也是个对爱情不忠诚的人粗犷的男人大男子主义似乎接受不了自己妻子比她更具认可度总有自己的满腔抱负。而萧红要的不过是那个困苦时相互守护依偎的文学青年。端木家境殷实浪漫体贴却不能理解萧红也不能照顾她周全胆小懦弱。萧红选择跟端木在一起不是因为爱而是因为结束了与萧军的感情有人愿意成全她。筋骨疼痛的时候皮肤出点血也就麻木不觉了...電影畫面中呈現的色調與時代氛圍很有感覺。敘事手法上是片段的呈現她與身邊的人事時代,輔以電影中的人們接受採訪般地對第四面牆的觀眾述說,又彷若自言自語般地囈語。全片幾無配樂,稍嫌克制的情感,頗有當時社會政治局勢下的壓抑之感。我想若是對蕭紅與同期的文壇時人沒有一定基礎認知或興趣,應該會覺得這部片散裂沉悶。我其實也僅是憑藉對蕭紅的興趣觀賞此片,不然平時真看不下三小時的悶片。这是一部我3年前看的电影了,当时看完没有产生什么震撼的感觉,就像潺潺溪流流过也就罢了。可是三年后的今天,当我毕业三年了,坐在电脑前面的时候,却不停回响着“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这段《呼兰河传》最后的结语。也尝试回忆电影的片段,却很难再拾起多少。忘却不了,难以忘却的,大概就是这部电影给人留下的感觉吧。战时流离和文人群像是引人入胜的,informative,以鲁迅段最佳,皆因王志文太好,又自带文学气质,整体提上气来。可后来失了分寸,萧红的文学和苦难都未讲透,失去了传记的力量,汤唯演得够好,是导演的问题,挺不喜欢讲述方式。还是值得看,毕竟有我爱的黄轩王志文王千源…怕是要脱粉…电影很长,真的很难一次性完整的将它看完;故事很长,几乎可以说是“颠沛流离的萧红的一生”;意味很长,深觉自己对那些名字的认知仅仅是知道名字而已,却不知道他们之间竟有这么多故事。除了汤唯还真想不出有谁来出演,王千源王志文黄轩朱亚文祖峰张译袁泉郝蕾等等等等,全部都是很惊喜的表演。记得当时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旁边大哥呼噜打得震天响????标准的许鞍华风格,平铺直叙,细腻绵长,是中国传记类电影的一次尝试。但是,从主人公萧红的角度来说,故事有些单薄了,感情线也感觉有些为了文艺而文艺。作协开会的视角,不知为什么想起了“中国摇滚30年成就研讨会”的画面233.。。我觉得无论是“作”还是“智商大过情商”都不过是现代人的视角,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能活出真性情,在“中国”都很难得。汤唯挺懂萧红的。一代才女,因童年缺爱导致的感情的支离破碎和命运的难测,天真又刻骨地活着,体验着,可最终走不出自我感情的深渊,但在那样对敏感心灵冷酷的环境下,谁又可以指责这样的天才呢?又看了一遍,为之前的评论很不好意思。但还总觉得鲁迅那段怪怪的。郝蕾的旁白响起来,鸡皮疙瘩都起了!但是郝蕾似是不在状态。袁泉很好,还有黄轩,粤华真好看啊,还有三十年代的哈尔滨城。很许鞍华,情绪静默流淌,但结构散乱,很多东西完全是为情绪而不是为内容服务。最后所塑造出来的只是一个乱世中的个体,情感很丰富,但缺少思想的厚度,很怀疑这是否是真实的萧红形象。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勒达·卡代布 塞西尔·德·弗朗斯 亚历克斯·布伦德缪尔 乌尔里奇·布兰
导演:艾蒂安·科马尔
语言:法语
年代:未知
简介:故事讲述法国著名吉他手姜戈·莱恩哈特在二战期间与占领巴黎的纳粹分子抗争的故事(他和家人属于受德国纳粹迫害的辛提族人)。莱恩哈特早年因一次火灾事故致左手无名指和小指部分残疾,但却成为了法国爵士界的传奇、吉普赛摇摆乐的代表人物。第6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最佳影片(提名)艾蒂安·科马尔第43届法国凯撒电影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勒达·卡代布姜戈电影网友评论:脑残粉也只能三星不能更多。Django这个“人物”的魅力还不如[甜蜜与卑微]里头那几句话。故事讲述乏善可陈,硬拗的地方着实不少,Django弹着管风琴后排小弟拿本子出来记的那段都快看笑出来了,干嘛非要把艺术家搞得兼济天下苦大仇深失掉了他的自身……;其实已经预见到《MinorSwing》会出现在“一段非常重要的戏”里,但看到的时候仍然拽得不行——“这些耍猴的音乐,把人们都搞疯了!”;后面那个吹单簧管的,摇摆的动作可以再做作一点;“模仿一下克拉克盖博吧,噢拜托了Django”;女主是[西班牙公寓]里那个T,怪不得那么眼熟想想去年威尼斯lalaland开场时的满堂彩,柏林这部开幕片就显得太不起眼了,本来就是导演处女作,没什么明星,还拍得这么中规中矩流水账。片商朋友问我是否值得引进,我说柏林器重它可能因为涉及反战反思,但传主在中国相对小众,目测不会有太大反响。唯一surprise是,那时候就有希特勒鬼畜视频了...安魂曲谱散佚,被迫害的命运无法安魂;盲人教堂绝唱,流浪过的音乐可以永生。为敌人演奏的手被烈火烫过,奏出迷魂曲;为同胞哀悼的心被白雪埋过,谱出安魂歌。空袭时母亲不肯躲进防空洞,笃定信仰,他却把信仰当成迷信。被时代推搡着迂回逃难,见过了烧尽一切的大火,他终于懂得一种信仰,不屈地活着。之前对吉普赛摇摆乐一无所知,甚至对姜戈这个人都很陌生,好在有传记片可以打开未知。虽然电影很平很寡淡,几乎没有大的冲突,但在整个二战的背景下依然能让人感受到那份紧张和压迫,“你不懂音乐”纳粹说,“但音乐懂我”姜戈回,自信的人真是无比强大魅力无穷,片中的音乐让人如痴如醉。用法国爵士界的传奇人物的传记表现,讲述着法国著名吉他手姜戈·莱恩哈特在二战期间与占领巴黎的纳粹分子抗争的故事,受战争迫害的人,逃亡,压迫,分离,窜匿,片中大量的吉普赛摇摆乐听的如痴如醉,在战争下,能够抚慰人心的依然是一首首可以飘进灵魂的乐曲~(立青映画字幕组翻译从制片转型做导演,拍出这么一个又臭又长、没有任何深度、情感、启发的空壳。不知道导演有没有好好思考为啥要拍这部片子。男主吉他和钢琴好像是真弹,还要会说罗姆语,演员也是不容易。音乐还行。Django本人穿丝巾的特点倒是抓很好,全片都是各色鲜艳的丝巾。三星半吧,披着人物传记的外衣,其实更多的是对于二战事情纳粹对于犹太人的暴力,音乐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呢?它终究也涤荡不了纳粹军官的灵魂,只是能悼念逝去的同胞,从欢快到悲恸只是一场战争的距离而已。另,男主和女主的感情线一直都是莫名奇妙的存在傳記類題材確實不好拍,這齣戲亦可謂是反思二戰的主旋律之作,無論個人是否願意,終將捲入政治的漩渦中。片中納粹的黑白鬼畜片,片尾用教堂風琴奏出的吉普賽人安魂曲,確實動人,當然更令本片昇華。中規中矩吧。姜戈的传记,作为GypsyJazz先驱,感觉可以拍的更有意思,虽然很正经的把人物叙述清楚但太流水账了,伍迪艾伦的《甜蜜与卑微》也是通过姜戈原创了一个故事,明显比本片有趣的多。因为喜欢GypsyJazz和djangoreinhardt来看的电影,有些失望,完全是流水账式剧情,没什么起伏高潮,多打一星是纯粹给音乐6分,是不是套个二战背景就可以进柏林了啊。男主算有个人魅力,但整体作为一部音乐片只有音乐欣赏没有音乐细节,所有的冲突都毫无趣味。不太喜欢演Django的这个男演员,剧情也比较平淡。不过能看到Django的传记片,还放了很多经典曲目,也不求别的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