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导演:李玉
语言:汉语普通话 四川话
年代:未知
简介:导演:李编剧:方励/李玉主演:刘谊/黄兴饶/王乙竹/李克纯类型:剧情制片国家/地区:中国/法国语言:汉语普通话/四川话上映日期:2005-09-13片长:86分钟又名:DamStreetIMDb链接:tt0477719红颜的剧情简介······ 四川某县城里,还在上中学的小云意外怀孕了,她和男孩同时被学校开除,对方远走他乡,小云只能独立承受来自社会家庭的压力和歧视。小云母亲(李克纯饰)是名小学老师,她告知小云,孩子在生下的当天就死了。 十年后,小云(刘谊饰)成了县川剧团的当家花旦。一天,小云偶遇了一个十岁男孩小勇(黄兴绕饰),聪明调皮的男孩很快成了她的好朋友。小勇被云姐的美丽吸引,他每天追逐她,偷看她甚至保护她。一直被周围人歧视的小云在小勇身上找到了纯真的友谊和感动。就在此时,小云母亲却告诉小云一个让她震惊的秘密…… 红颜电影网友评论:主角是小勇外婆、小勇妈妈、小勇姑妈(养母)和小勇,体现的是一种男性的缺失和一种爱的缺失,小勇按理说有养母的照料可是还是生长出了俄狄浦斯情结,或许母子连心都是早熟吧;小勇对云姐“下辈子我哪个女人都不要,你就跟我过嘛”和云姐对小勇喊的每一声“小流氓”都是最美的情话,墙边的那一吻印象深刻,小勇对云姐是真爱啊;中国版的西西里,不同的是红颜侧重表现云姐和小勇之间的情感,西西里更侧重表现社会环境下一个女人的命运。补充一个细节,在苏老师得知小勇是自己外孙时,把班级合照里的小勇剪下来然后贴到自己一家三口的照片中来那个镜头,导演真用心。李玉把一个女人的坎坷命运用最朴实的电影语言表达出来,但在我的内心溅起的涟漪一圈圈荡漾开去,久久不能平静。奇怪的是我印象最深的两个镜头都与主演无关:一个是母亲苏老师得知小勇是自己的外孙之后走在街上,一个卖鱼的三轮倒在地上,满街的鱼在那里蹦哒,大家帮忙拾鱼,却没有把三轮扶正,有的鱼又跳了出来-这样的镜头是在暗示什么?二是女儿要走了,苏老师靠在墙边先是无助又隐忍的哭泣,女儿彻底走后她也彻底放开哭泣的画面,我的戛纳影后已经颁给她了。当然,电影还有很多出彩的地方,在我心中绝对满分电影!大胆和才气尽显。从剧作到摄影,各方面都非常成熟,完全看不出是这是一位新导演独立指导的第二部作品。这是一个母亲和儿子互生情愫的故事,故事巧妙在于不会让人产生乱伦之感,反而通过年轻母亲的处境和少年性启蒙的并置:封闭县城对早孕少女的舆论制裁、成年男性对女性的种种欺凌和侮辱、少年对成熟女性的迷恋,合理化了母亲与男孩的情感交换。它在一出四川县城俄狄浦斯传奇的外壳之下显得并不猎奇,反而让人心生动容,两代孤独母亲的生活之劫,终究逃不出中国女性的困境迭代。压抑沉郁的人生在肮脏,潮湿,油腻的地方再污秽也还是有光。母子不伦之恋的噱头我倒真不会就给本片打差,只是心里总有悲伤,总想哭,小母亲的孤独像深不可测的湖水被扔进了一颗石头,咚的一声,引起我心里阵阵悸动,颤动着。总想流泪,一想到你,一想到你的人生,一想到你的爱情,一想到你为尊严的作为,一想到你们做的下辈子做夫妻的约定,我就忍不住,忍不住的流泪,在你这里,生命以混乱不堪的形式存在于宇宙,在我这里,悲恸的声嘶力竭的哭泣就是可以让人原谅所有。幸亏发现及时,不然真的有可能演变成为不伦之恋,只是高二就生孩子了,掐指一算应该高一就怀上了,那个年代的人们还真不是一般的性饥渴啊~有点不明白为啥是禁片,内容很现实一点都不魔幻啊,也没有啥黄赌毒也不涉及神马很敏感的政治题材啊,如果只是一个普通的片子可能我都不会来看吧,就是因为贴上“禁片”的标签,同时又跑到威尼斯电影节上大放异彩,所以才会激起大家的兴趣来看~不禁的话其实就是一般的写实风格的普通电影吧~开幕式时有研究女导演的老师说“有时候女导演不是那么地讲逻辑,一旦情绪对了,就整个都对了”确实情绪对了片子从一开始就非常抓人,但本人却也不是很喜欢一上来就被带节奏。以及一边看一边忍不住想,要真以女性身份看世界,真的是.个个是渣男,厌世值max了。结局有前头咪咪的伏笔感觉不能好了。讨厌所有出走的结局,带着虚假的希望。但是片子还是很多动人之处。方励究竟是个怎样的存在。十年前看过,今天才对上号。整体有一种迷之大气和简洁。没有过分强调时代,而是非常认真地建立了人物关系。所以只要不无痛人流(对比而今的青春爱情片流行堕胎……),这些人物关系放到现在也成立,会少了道德绑架,但是法律依旧不保护单亲妈妈,家长作风依然。对于弟弟,女性也是类似儿子复杂的情感…尚具个人风格和辨识度的李玉,《红颜》的完成度很高,比之后的《苹果》,《观音山》乃至于后期转向商业的《二次曝光》和《万物生长》都要好太多。有自己成长的生命经验,两代人中父亲形象的集体缺失,女性主义的视角,对于传统女性社会和家庭地位的反抗。最后小云的婚礼竟拍出了一份悲怆和苍凉之感。看似荒诞的剧情其实非常合情合理,堪比中国版《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这样的中国,这样的小镇,这样的年代,这样的色调,安静又美好。很多情节,诸如男孩偷窥成人世界的桥段,让我不免想起自己的童年。然而主人公的命运却充满悲剧色彩。小云是最美的红颜。最后小勇走在月台上的镜头,真是无比惆怅。选角恰到好处,南方女子的美既水性又坚毅而洒脱,川音自然流露的真情写实而诚恳。小男孩对女性的启蒙和爱恋其实融合于更宽阔的母爱中,不同的母爱形式从电影人物中又出现,从人生长河的时间上去看待延续亲人的意义,那便是寻找纯粹的爱和自我。很亲切的川音,自然写实,这才是电影。女性導演的男性視角的女性控訴男性缺失的女性電影。俄狄浦斯情結以雙重的「戀物」進行了迴環解釋,涸魚比喻女人其實還是稍顯生硬。真正有了一點「真•女性視角」的導演倒是拉斯馮提爾——在觀影時能產生一絲主流審美下的逆向打破衝動感和非第三方觀測者視角(我的判斷標準)。一切都很鲜活真实;就是四川小镇的模样;这是影片对我而言最迷人之处。另一个迷人处在于云姐,她令我想到我生命中迷恋过的两位女性。小勇的单纯喜爱会让云姐会心一笑,稍感慰藉。或许只有男孩才能给予纯洁的爱,男人都太过事故成熟吧。我也想要娶云姐,这辈子最好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克里斯·奥多德 安迪·麦克道威尔 朱丽叶·赖伦斯 德丽·海明威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格雷与妻子苏珊娜同为大学的戏剧老师,两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格雷罹患癌症弥留之际,他叫来儿子克里斯、尼克以及一众学生一同聚会。悉心照顾父亲的尼克却和与自己一同前来的女友丽贝卡产生矛盾,出言不逊,难以调和。格雷去世以后,二人宣布分手。面对亲人的离世,苏珊娜、克里斯和尼克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他们暴躁、失态、孤独。此时的尼克与格雷的学生艾米莉互生好感,艾米莉带给尼克心灵上的慰籍,两人很快订婚。同时,尼克也意识到自己曾带给丽贝卡的伤害,他找到丽贝卡求得谅解。身为作家的克里斯也在自己的演讲中,将父亲走后的种种情绪倾诉出来,走出低谷。而最为难过的苏珊娜也在长期的孤独过后遇到了自己可以寄托余生的男人。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马修·卡索维茨 米歇尔·塞罗 MehdiBenoufa
导演:马修·卡索维茨
语言:法语
年代:未知
简介:四十年来,韦纳身份一直是个职业杀手,谨守黑道行规并以自己的职业为荣。可惜风光不再,现在的韦纳已经垂垂老矣。就在此时,韦纳认识了二十五岁的麦斯。他认为这个落魄的小混混有接班的潜力,于是开始训练他、传授一切杀人的技术,并灌输职业道德。在韦纳的指导下,麦斯成功地履行了几个「合约」,丝毫没有警觉到自己做的事有多么野蛮。但杀手毕竟不是人人能当,麦斯焦躁,感情用事又敏感的个性,逐渐显示出他没有能力接下韦纳的衣钵。 而意外卷入他们师徒之间的麦迪,他会是理想的另一个接班人吗?那个年仅十四岁,在街头暴力中长大的小男孩?第50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提名)马修·卡索维茨接班人电影网友评论:非常dull,正如我男神的一贯风格,他的电影永远是不走寻常路。比如大部分导演可能会拍师傅物色了一个笨徒弟,但经历艰难险阻笨徒弟终成一代名刺。但他只是拍,师傅发现第一个徒弟敏感犹豫不适合于是果断杀了他,收了另一个矫枉过正的也不适合,只能孤独地无后终老。赞一下海报,simplenimpressive。6/10。开头旁白居然来自中途突然死掉的叙事者,这变奏挺意外的,通过失败的徒弟养成计划,本片大约想表达的是一种老无所依的宿命哀叹。但卡索维茨作为导演毫无视觉表达才华,除了不断来回变焦和莫名其妙的伸入镜头这货啥都不会,只有借助老杀手大量诉说社会腐化的犯罪原则进行阐释,气氛再阴冷也没辙。把一杀手暴力影片拍得如此无趣,真不容易,相对上一部《仇恨》更是大退步;另外导演是有多恨电视啊,不厌其烦展示它的愚蠢乏味。慢慢悠悠、絮絮叨叨,一如那个垂垂老矣的杀手。片中对白说:一切都没有意义。我倒是想问,TM这片儿又有什么意义。烂片。压抑的垂暮之年的杀手,过于仁慈的第一个接班人,或许激进的第二个孩子徒弟!片子剧情被反复用过!所以没亮点配乐大赞~其次就是电视机的运用有点过多了但也别有一番效果这是我看过的色调最灰暗的法国电影,几乎不相信这是法国。天生杀手,勉强不得。Kasso演懦弱YY男真是一把手。操,这无聊劲的,老子只能玩人血和人肉了这部电影是我添加的啊啊啊,迎风炫耀世道已经堕落,优雅的世界不复返了!大部分时间比较平庸,结尾小高能。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加里·奥德曼 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 本·门德尔森 莉莉·詹姆斯 斯
导演:乔·赖特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加里·奥德曼/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本·门德尔森/莉莉·詹姆斯/斯蒂芬·迪兰/罗纳德·皮卡普/查理·帕尔默·罗斯韦尔/尼古拉斯·琼斯/布赖恩·佩蒂福/汉娜·斯蒂尔/理查德·拉姆斯登/JeremyChild/菲利普·马丁·布朗/希尔顿·麦克雷/JordanWalle导演:乔·赖特语言:英语地区:英国编剧:安东尼·麦卡滕类型:剧情/传记/历史上映时间:2017-12-01(中国大陆)/2017-09-01(特柳赖德电影节)/2018-01-12(英国)别名:最黑暗的时刻(台)/至暗之时/黑暗时刻用户标签:英国,二战,历史,传记,GaryOldman,战争,2017,剧情片长:125分钟imdb编号:tt4555426影片讲述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作为首相期间面临的最重要的审判:是向纳粹妥协做俘虏,还是团结人民群起反抗?丘吉尔将集结整个国家为自由奋战,试图改变世界历史进程,度过黎明前的黑暗。至暗时刻电影网友评论:和敦刻尔克差不多在同一时间,两部影片都十分优秀。“我们决不投降,……我们将在海滩上战斗!在敌人登陆地点作战!在田野和街头作战!在山区作战!我们任何时候都不会投降。”——丘吉尔这是英国的至暗时刻,也是丘吉尔的至暗时刻,丘吉尔和这个国家一起经历了挣扎,恐惧,迟疑,但最后依旧笃定,战斗的演讲,永不投降的决心,就是一道劈开黑暗的亮光。叙事集中在1940年的一整个5月,大英帝国在二战间最黑暗和绝望的时期。剧组的化妆技术非常逼真,狗爹面部的赘肉皱纹都做得十分自然,外型肥胖臃肿年老色衰,眼神却依旧明亮犀利,他根本不是预订奥斯卡而是势在必得。临近结尾的地铁戏和演讲讨巧地煽动了高涨的民心,最后一个镜头充满了浪漫英雄主义色彩#PFS三星半,学院派气息太重了,包含了英国近几年几乎所有传记电影的优缺点。大概说起来就是精美却空洞,我完全没有想到如今2017年还能看到地铁那样一段脸谱化的表演,对英国没有特殊情感的观众可能更难以被触动。好在这部电影中的表演依然优秀,以及丘吉尔这个角色本身就是一个充满诗意的人。意识形态的成功输出,激情的演讲和地铁那段最为打动人,可是我看的时候却常常想起我们国家的另一个人,希望有一天也能看到中国的题材,不是常凯申,是《论持久战》,是那个延安窑洞,举国上下举棋不定的亡国论和速胜论中开创的光明道路,有一些人会从中获得利益,更多的人呢?#TIFF17导演终于回归自己正常水平还是略微冲奥流水线但很喜欢踏踏实实地讲好了这段历史配乐恰到好处剪辑毫不拖泥带水故事背景在刚看完Dunkirk不久更有感触对战争不妥协的戏码已经看了很多但最后一段最后一个镜头真的被燃到了……Gary请务必拿下最佳男主!!结局得干脆利落,中间某几个段落我热泪盈眶,音乐恰到好处,狗爹演技惊艳。(以下是私人感想,子爵到后面坚持地让我几乎觉得他是希特勒派来的??和平派真是气得让我吐血,这么一看中国人可真刚,想想我们热血沸腾的老秦人哦……)了解了二战历史再来看这部片子才真的有新的感受。丘吉尔上台主战,才有了后来不列颠之战的胜利,才使得希特勒在二战中第一次受挫,英国确实为二战最后胜利贡献了极大力量。电影几段演讲让人看的热血沸腾:唯有前进的勇气长存!在电影院看了预告,快结束了才发现是GaryOldman...狗爷真是一个我几乎在任何片都认不出的奇男子。。。以及为KST姐姐打call!!打call到上映的时候应该已经是个很过时的词了。。。抛开意识形态和脸谱化的人物设定,本朝的历史有一大堆的类似宝库供各位影人挖掘,主席在宁都会议、1935年遵义会议、小平在1978......大人物在历史抉择关键时刻的心理挣扎和决绝主流价值、英式幽默、平民视角……同样是主流商业电影,国外的价值传导明显是隐性的,也是更易于接受的。从国家意志到平民故事,每一个场景都会触及观众的内心,国产电影要学习的还很多啊……根本没看出来是加里奥德曼,殿堂级的演技,仿佛他就是丘吉尔。片名起的太好,挣扎彷徨迷茫无助过,顶着全世界的压力,得不到任何支持,度过至暗时刻,丘吉尔是拯救英国和全欧洲的曙光。丘吉尔真有趣。只是我对这种历史气息浓厚的口音....理解无能。在MOMA见到编剧安东尼,个性喜人,聪慧无比,语言表达能力实在太好了。听他讲话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导演:新藤兼人
语言:日语
年代:未知
简介:炎炎夏季,年事已高的女演员森本蓉子(杉本春子饰)来到蓼科高原的山上避暑。迎接她的是帮助打理山中别墅已有30年时间的农妇丰子(乙羽信子饰)及其女儿明美(濑尾智美饰)。蓉子得知83岁的老园丁一年前自杀,并留下“就活到这吧”的遗言。谜样的话语让众人唏嘘不已。不久,蓉子年轻时的演员朋友登美江(朝雾镜子饰)和丈夫藤八郎(观世荣夫饰)前来拜访,登美江患有老年痴呆,却执意再见好友一面,几个老年人度过了一段刺激有趣的美好时光。数日后登美江夫妇离去,而蓉子亦在不经意间知晓了一个埋藏20多年的秘密… 午后的遗言电影网友评论:返璞归真的新藤兼人用一个平缓又哀伤的故事注视衰老与死亡,但其凛冽的镜头还是偶露峥嵘,四位主角代表着日本老年群体,他们对生命无比热爱也对死亡无比向往,坦然面对死亡是日本文化的终极命题,即使死去也不要给人添麻烦,订上棺材的石头在死亡的仪式化象征,就如同那场喧闹的婚礼和静谧的死亡,每一步都充满了仪式感,最终新藤兼人留给观众的仍然是对生命的眷恋,在身患绝症的情况下,乙羽信子的角色就更具悲情色彩,但生命中爱过、疯狂过也就没有了遗憾,契科夫的戏剧返照现实世界,艺术与世俗的冲突也算新藤兼人的夫子自道吧,但翱翔的海鸥终究是自由的,即使经历了荣誉、爱情、幸福、挫折和背叛,它仍然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蓝天83岁新藤兼人携晚期癌症妻子乙羽信子缅味时光之作,不伦之恋的自我投射(《独自在夜晚的海边》是在玩致敬吗)、与漫长阴郁生命的和解(伯格曼/小津的织体)。新藤贵为昭和最强编剧,电影却没有老日影常见的断裂感,注重意识通过文本组织方式作用于主体,个体被意识“缝合”“召唤”的过程。对新世纪日本电影叙事方向作出有益尝试。情节编排较松散,几乎是堆积事件,剪辑也各应。讲老人的电影,必然涉及到了死亡,身边人渐次离去,死亡就横亘在自己面前,该怎样活完此生?新藤兼人以八十余岁之身拍这个片子,自我阐述的意图很明确,但却并不太有说服力。也许是因为我的阅历还有文化差异,感觉角色的行为难以理解,因此结论也无力。第一部新藤兼人,第一感觉构图中规中矩,而场面调度和摄影机的运动真是简单,画面中的演员除了对话几乎不用做什么,目测为剧作家兼做导演的局限性吧。对于故事本身,那几段稍显俏皮趣味的情节,与老年人固有的严肃形成的反差很出色,除此之外理解这部电影是需要年龄沉淀的,年轻人只能窥其表面了。前半段轻松诙谐,甚至有些荒诞,后半段深沉。就像跟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谈天,开始很愉快,后来思绪慢慢飘得很远,最后一石入水,大梦初醒,然后生活继续。年轻一代沿袭古老婚俗,在具有强烈生殖崇拜的意识中踏入洞房,生命就这样一代代延续着。总的来说是个饱经沧桑的视角。瀑布下的少女胴体太美、1.日本的电影怎么可以这么好啊!2.不能不想到法国的《爱》、《45周年》,比那两部更好。3.日本人不给别人添麻烦会贯彻一生。4.对于感情出轨,私生子等人生计划外的事情,日本人能够很好的化解,没有激烈的冲突。也不似中国人那种或者憋着,隐忍,直到突破临界线的那种不能预期的爆发。83岁的新藤兼人在形式上依然非常先锋啊,非常多的符号,怪异气质。开头平缓,中间忽然变奏,丰子的存在感由微弱渐强。但最后就像石头落入水中,水面一阵波澜后又重归平静。少女的美好裸体、古老的试婚仪式、能剧表演,都是非常原始的生命存在形态。而对死亡的看法又很开阔从容。配乐很不错。导演新藤兼人拍摄本片当年已有83岁高龄。他开始注视对人的衰老与死亡的探索,他认为人类试图在固执地抗拒着肉体的衰老,但是这种欲望是应该与顽强地活着相结合的。他在看了一部一对老夫妇双双投水自杀纪实片后得到启发,想拍一部关于如何对待衰老与死亡的影片。居然是如此举重若轻的作品,早餐遇贼,女主人和管家的修罗场,古老的试婚仪式,一切都比不上认知障碍的老妇与老伴的自杀之旅来的震撼,然而导演都像日常生活一样讲过去,尾声没有沉浸在故人突然离世的悲伤中,两位老妇继续如常的生活,演认知障碍的女优演得真好老导演新藤兼人的老年世界,本以为是个又闷又压抑的老人电影。却意外的有趣,四个怪怪的老人,几段轻松到略显怪异的故事。随着剧情的行进,更多了些伤感,实在是五味杂陈的好电影。幽静的山中景色与不紧不慢的节奏,些许怀旧,些许人生感悟,意外的收获。所剩无几的夏季,炎热,树影婆娑,河流未算湍急,前方的森林又暗又静,该不该就此停下?没有人重提往事,生命中出现过的那些各不相同的情绪也不会再见,但我还是决定多走两步,并非出于贪婪或惶恐,相反,我是把自己交付出去了,彻底的,不留下任何遗憾。一天除了中午炒了俩菜,睡了会午觉,看了仨电影。对老年人题材的影片感兴趣,是因终会面临老境。中年的孤独和老年的孤寂比起来,后者或许才深似海。只是都要消受。我知道,那天早晚回来,带走我,以及我的爱人。在那之前,它给予了我,又带走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