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已完结
类型:战争
主演:唐国强 王伍福 陶泽如 刘之冰 印小天 吴越 宋运成 赵晓明 平田康之
语言:汉语普通话 日语
年代:未知
简介:导演:宁海强/张玉编剧:董哲/刘英学主演:唐国强/王伍福/陶泽如/刘之冰/印小天/更多...类型:历史/战争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日语上映日期:2015-08-28(中国大陆)片长:111分钟又名:TheHundredRegimentsOffensiveIMDb链接:tt4976086百团大战的剧情简介······ 1940年,世界反法西斯战场进入最艰难时期。欧洲战场,纳粹军队闪击波兰后,连下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挪威。1940年6月14日,号称世界列强之一的法国投降,希特勒在凯旋门前阅兵,叫嚣将实施“海狮行动”,进攻英国。一直支持中国的苏联,为避免两面受敌,只能和日本签署满蒙边界停火协议。而在中国,正面战场上的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为了抵抗日军的进攻,残酷的枣宜会战中,中将张自忠(邓超饰)以身殉国,江汉平原以至华中大部又落入日本人之手。 中国陕北延安,在日军轰炸机频繁的轰炸下,毛泽东(唐国强饰)、朱德(王伍福饰)等中共领导人为中国的前途命运忧心忡忡。他们决定在这个时候,共产党和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要挺身而出,要打破亡国和投降的论调,要为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注入希望,要向侵犯中国的日军打下当头一棒。 而远在山西敌后的八路军总部,副司令员彭德怀(陶泽如饰)和副参谋长左权(刘之冰饰)也在为如何执行中共中央的精神,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而周密、细致、紧张地筹划、准备着…… 百团大战电影网友评论:一直在回忆历史教课书上对百团大战的评价,当年滚瓜烂熟的知识,现在已经记不得了。也不记得有过早暴露实力这段话。从影片看,是朱彭左三人下的命令,但毛是知道此时的,而且给予了肯定,并希望多来一两次,但十几年后,这场战争却成为彭德怀的一个污点,而被斗争。评价有时也失公允,也有时效性,历史只负责书写,评价都交给后来的历史。分了三次才看完。开场几段内容还有点气势,越到后面越“五毛”。明明是几十万人上百个团的作战,不懂为什么可以被逐渐弄成几个阵地,几个小分队乃至于几个人物之间的故事,都不求还原历史了还能拍的这么难看。别人都是大背景烘托之下细说局部战争,你们没那个本事搞个P的大格局。八一厂越来越不行了。无数的八路军中,我最佩服彭老总。我相信没有人能真正演出彭老总的风采。我是冲着彭老总去看的。虽然早已知道没有人能让自己满意,但是还是看了,只为了哪怕一份的神采。结果当然是失望的。有什么耿直吗?有什么倔强吗?感觉《大决战》的彭老总不过一配角尔,但是比这个精彩多了后悔买票……完全可以说是为了反法西斯七十周年弘扬中共的片子,整个主旋律都是大义牺牲,英勇无畏。实际上跟电视上的抗日剧没有区别,特效什么的一样国产渣,每次牺牲都是慢动作,悲歌,连炮火什么的都屏蔽……只能说抗日电视剧搬到荧幕,没有什么看点先不说历史不历史政治不政治,首先毛就不是唐国强演的那种伟光正一丝不苟,毛是非常喜欢开玩笑的那种。再论历史百团大战是胜利还是耻辱难道导演不清楚吗?tg干在抗战期间干得最多的不是杀日本人。而是扒铁路和七分发展两分应付一分抗战。电影本身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很多此类型题材的瑕疵存在。还有当时的很多人没有做好还原本人。但是为了抗战牺牲的人们,为了这段不应当被忘掉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一切换来的今天的中国,我多给一颗星。多拍一点以基层为主的一线战士故事,这样的电影才真实好看,连三岁小孩都会说我国的战争片没有那么逼真,那就问问怎么媲美好莱坞大片,看看《拯救大兵瑞恩》《帝国的毁灭》在观众地位就是宝刀未老建国大业,建党大业,都因为评分太低,被迫取消评分了,呵呵,这个也取消吧。一部连分都不敢给老百姓去评的电影能好到哪里去?那该有多扯淡,呵呵。豆瓣真没用,这点压力都顶不住!真难看,选角失败,配乐莫名其妙,台词装模作样,浮夸的要命……一部电影竟然没有优点也是个奇迹,这种大场面,远没有《地道战》《地雷战》那样振奋人心,看得我隔夜饭快出来了。不管你们怎么说,还是不止一颗星的。过去的事我们知道就好,别老是愤青,要去改变。人家就只有那么大的心眼,容不别人和他挣权。功高盖主就要出事。我们要记得彭总和先烈。让我想起一些东西。假如,我只是说假如,有一个懂党史的导演把党史拍成《大明王朝1566》,符合党史定调和中央定的基本史实,其实也能拍得很精彩的。会是我么?哈哈哈剧情没什么,就是红十字的火车不能打这一点太雷人了。百团大战的格局讲得不够到位,没有战略意图分析,你都有画外音了,地图两军也摆上了,就不能好好讲讲?
备注:已完结
类型:战争
导演:林农
语言:汉语普通话
年代:未知
简介:1894年,蓄谋侵华已久的日军在中国领海内肆意制造事端,昏庸胆小的西太后为息事宁人,委派北洋大臣李鸿章(王秋颖)及其亲信、“济远”号管带方伯谦(周文彬)等人去与日军讲和,傲慢无礼的日军却将中国商船击落以“致远”号管带邓世昌(李默然)为代表的爱国官兵两次请命同日军作战,李鸿章均拒绝,并借邓世昌揭露方伯谦渎职之机将其革职。 日军不宣而战,民愤四起,顶不住压力的李鸿章重新启用邓世昌。海战中,贪生怕死的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刘步蟾(李颉)打错旗号,致使北洋舰队出师失利,旗舰被日军击沉。邓世昌见势立即挂起帅旗,替代旗舰指挥作战,率领“致远”号官兵与日军展开殊死大战,行为可歌可泣。
备注:已完结
类型:战争
导演:顾其铭
语言:普通话
年代:未知
简介: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王良军长》讲述了中国工农红军早期著名重庆綦江籍将领王良(1905-1932)的传奇成长经历,重点描绘了其从1927年到1932年的革命军事生涯1927年8月初,王良、罗瑞卿等人原计划参加南昌起义,途经九江时受阻,被叛变军阀羁留。成功逃出后,王良在綦江老乡刘四海、杨春发等人帮助下,辗转前往修水,加入秋收起义队伍,在攻打金坪时,初步展现军事指挥才能。在撤往文家市途中,王良遇到毛泽东同志,从此坚定追随,共同进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王良带领红军和赤卫队,巧用游击战术,以少胜多,取得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被任命为红二十八团一营营长。红军攻打长汀,王良率部激战郭凤鸣部,取得胜利,后升任红十师师长,并在第一次“反围剿”中率部活捉张辉瓒并缴获敌军电台。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成立后,王良升任红四军军长,与罗瑞卿、粟裕率部参加漳州战役并取得胜利,成为红军早期著名军事指挥员。1932年6月,在回师赣南中央苏区途中,王良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7岁。
备注:已完结
类型:战争
主演:利奥尔·阿什肯纳齐 莎拉·阿德勒 尤纳通·希雷 希拉·哈斯 耶胡达·阿
导演:塞缪尔·毛茨
语言:希伯来语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利奥尔·阿什肯纳齐/莎拉·阿德勒/尤纳通·希雷/希拉·哈斯/耶胡达·阿尔马戈/卡琳·乌勾斯基/耶尔·艾森伯导演:塞缪尔·毛茨语言:希伯来语地区:以色列/瑞士/德国/法国编剧:塞缪尔·毛茨类型:剧情/战争上映时间:2017-09-02(威尼斯电影节)/2017-09-21(以色列)别名:今天跳舞不打仗(台)/战地狐步舞(港)/战地回忆/Foxtrot用户标签:以色列,2017,战争,剧情,威尼斯电影节,2017威尼斯,法国,德国片长:108分钟imdb编号:tt6896536影片讲述了一个年轻士兵在站岗时遭遇不测,这给他的家庭带来了不可想象的灾难。第74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提名)塞缪尔·毛茨第89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最佳外语片塞缪尔·毛茨第22届金卫星奖电影部门最佳外语片(提名)狐步舞电影网友评论:有一种舞,叫狐步舞。舞步一直在原地循环,人不论走到哪里,永远会回到同样的起点。《狐步舞》三段情景式的讲述,随着主人公的变化,从最开始的父母家中,到士兵儿子驻扎的人迹罕见的沙漠岗哨,再返回到家中背景,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近乎封闭或者半封闭的空间。导演对空间的掌控依旧一流。一个极其风格化的作品尝试,影片中有很多充满寓意耐人琢磨的地方。人物有着强烈的宿命意味,一切似乎都是命中注定,因为不管他们做什么,结果总是一样的,如同狐步舞的前进和后退。三星半不想升到四星。故事主题概括成一句话就是:没有什么不同。多走几步没有什么不同,改变信仰没有什么不同,有无爱情没有什么不同,噩耗喜讯没有什么不同,反正都终将要失去。是什么让每个人都注定沉沦在悲伤中呢?是战争。电影分为三段,一三两段讲述一户以色列人家在接到儿子在战场上的死讯后的一系列反应,比较无聊;第二段讲述儿子在战场上的经历倒是蛮有意思的,第二段与第三段用漫画衔接地方式也很有趣。战场上的几个小兵长得很好看。总的来说不太喜欢,没了。这应该是最顶级的摄影了吧,光、影、人、景以及物全部都按照黄金切割来定位,场景布置点也极其讲究,戛纳和威尼斯就特别偏爱这种形式上工整得变态的电影。然而电影本身并没感觉有多出彩父母过分的矫情我倒宁愿相信有喜极而泣而不是喜极而气知道自己儿子没事了还冲着家人和军官发脾气【之前还冲狗来发脾气】,人啊该高兴时就高兴该难过就难过就像电影的名字《今天跳舞不打仗》那么有乐观主义的标题结果却阴阴沉沉的真让人喜欢不起来。电影值3.5星,只是最后的冗长对话打乱了之前的叙述节奏和观影感觉。就像狐步舞里脚步最终会回到原点一样,电影里上天和这个家庭开了个玩笑,让孩子失而复得,又得而复失,让这个家庭在大喜大悲之中轮回,最终归于麻木和黯然。中间士兵那段拍得真好,忘不了在雨夜被拦下的那对中年夫妇,女士委屈无助的哭泣和男士心疼而又无奈勉强挤出的安慰的微笑,凸显出战争时期的荒诞和普通民众的不易。像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以战争为背景,却不直接描述战争。而是通过一家人的宿命来揭开现实的真面目。喜欢片名
备注:已完结
类型:战争
主演:MaksimAbrosimov SergeyAgafonov Maks
语言:俄语 乌克兰语 哈萨
年代:未知
简介:本片讲述二战中的一个著名故事,苏军潘菲洛夫步兵师的28名士兵在通往莫斯科的地段上消灭了18辆德军坦克,阻止了德军前进的步伐,苏军只有5人幸潘菲洛夫28勇士电影网友评论:下午用电视果看网盘的资源。本来中途想撒尿的,但是憋着了,所以我可以说无尿点,但不是全程。前面的铺垫还行,看的字幕翻译得怪怪的。从士兵的台词讲七武士的故事开始暗示后面的剧情,然后是连长会议时的气氛的铺垫,这些都做得中规中矩。交战场面拍得也很不错,虽然不是资深军迷,知识战雷菜鸟玩家,只认出了有3号坦克,连自己开过的4号坦克都没认出来,所以没法完全享受毛子们在服化道上的用心,后面看了这篇文章才大呼厉害:[[|军迷的教科书——《潘菲洛夫28勇士》中的武器装备与战术]]。总体来说,这部片子能给四星吧,顶破天。之前在B站看过战斗片段,那会儿被弹幕吹的,现在都不敢给三星,但是始终觉得味道不够,劲儿不足。求你们不要再瞎评论了看的尴尬这片子哪来的虎式?那是三号和四号!虎式标志性的88炮都不认识好意思给1颗星说集束手雷和燃烧瓶对坦克没用么?那是人家历史里真真实实的反坦克武器好么?而且别在说什么反坦克枪的问题了好么?明明人家只打了履带和观察口!还有反坦克炮的炮弹不一定是装药的OK?谁告诉你们反坦克炮打上去就一定要爆炸了?最重要的是机枪本来就是放在侧面的只有国产剧才在正面打坦克,那玩意只能打人!德军第一次只是试探火力点,根本不是什么一下就被打跑了!而且德军很明显在被机枪扫了之后趴地上找掩体,哪里看到人家站着当靶子了?最主要是隐蔽的机枪突然开火本来就应该有这种效果,真当子弹打不死人么?毛子电影越来越渣了。开头照理要瞎扯半天;总是需要加点民族主义调味料;喜欢拍大场面,技术水平提高了终于可以不再在技术上像当年的解放和莫斯科保卫战那么假了,但是其他方面一点提高都没有,:进攻的德军像傻子,不侦查,不火力掩护,步坦协同仅限于一起走。。。(打了一星以后看评论发现是小成本众筹电影,过意不去,多给一星吧。。)针对德军的主旋律割草电影,美苏皆然。倒是色调与光影没有沿袭前苏联电影一贯的艺术风格化,而是很逼真的还原了现场。虽然各位苏联英雄们唠叨了很多闲话,可感觉四号坦克才是镜头的主角,其车内镜头以及驾驶员视角是很大的亮点。第一次看到足足15分钟的超长片尾字幕,才得知这竟然是一部成本仅200多万美元的众筹电影!惊了!成都•金砖国家电影节No.6。没有深度可言,不过导演对于这场战役的描述表现出较高的完成度,从军事的角度来看也达到了高度写实的还原度,摄影和场面调度都表现亮眼,配乐也很好的渲染了气氛,难以想象一部靠众筹才拍摄出来的低成本电影最终呈现的效果完虐某些空有大场面而毫无灵魂的大片。★★★☆苏联是本场战役的位面之子。军事细节过硬,出场武器考究,苏军战士战术素养优秀,历史上这时候中央集团军群疲态已深,进行莫斯科防御战的苏军也不是6月前线那群菜鸟,所以打成这样很写实,所以搞不清楚这片打分不如《兵临城下》那军盲电影是怎么回事,也许德棍还是太多。在那个时代这么处处强调“俄罗斯”而冷落“苏维埃联盟”,这算得上真实吗?时代最强的德国陆军个个像傻子一样?看样子苏联人根本不需要美国人的军援嘛,几个酒瓶就能搞定日耳曼的钢铁洪流了~PS:和美国兄弟连比,这是垃圾;和中国兄弟连比,这已是佳作。一群由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人组成的苏联“潘菲洛夫师”316师第4连,仅剩的28个人在“莫斯科保卫战”的外围西北郊在反击德军的进攻中击毁了18辆坦克,给德军造成800余人的伤亡,成为苏联及俄罗斯家闻户晓的英雄,本片讲的就是这个故事。影片没有提到那个投降德军并在乌克兰做伪警察的红军战士,正是他,引发了苏共官方调查该场战斗,并证实那场战斗完全是由战地记者杜撰的一出闹剧。影片本身完全没有好莱坞的战争片火爆,甚至都不如韩国的战争片,基本上是抗日神剧的大列巴翻版。好片无需赘言↖(^ω^)↗!(片尾马上给彩蛋想给6颗星
备注:已完结
类型:战争
主演:李春林吴老贵小马杨威
导演:汤晓丹
语言:国语
年代:未知
简介:1949年春,渡江战役前夕,我军一支侦察小分队先遣渡江,深入江南敌占区在当地游击队和群众的支持帮助下,克服无数艰难险阻,终于胜利完成侦察任务,配合大军渡江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