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语言:汉语普通话
年代:未知
简介:导演:白景瑞/李翰祥/胡金铨/李编剧:李翰祥/谢家孝/朱向敢/胡金铨主演:甄珍/岳阳/张美瑶/李丽华/杨群类型:剧情/爱情/奇幻制片国家/地区: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上映日期:1970-10-09(台湾)片长:144分钟又名:FourMoodsIMDb链接:tt0065862 这部影片是以喜、怒、哀、乐为主题的四个故事组成。其中一个故事“喜”,在一个阴森的夜里:一位白衣女子突然出现在一个书生家,起初书生很害怕,但却被她的美貌所吸引,与她共度一宵。第二天晚上,书生想把那个女鬼再引来,便到她的墓上请她。谁知那墓是另一个人的,所以引来的是一个相貌奇丑的女鬼。 喜怒哀乐电影网友评论:集邮台湾四大导!四部中除胡依旧维持武侠风外,另三部都带有志怪系聊斋的味道。白景瑞的"喜"全程无对白,完全依靠肢体语言叙事,通过音乐变化传达情绪,甚至在表达诙谐滑稽时大胆使用了MIDI乐,颇具喜感,戏曲般的配乐更让影片独具一格,虽有风范但仍显无聊;胡金铨一出场便冠绝群芳!"怒"太好看了!既有侠女之侠气、忠烈图之豪气又有一股子匪气,客栈打斗群戏每一点的节奏把控都教人通体舒畅,音乐上采用京剧拍子,猝然间理解了传统戏曲在节奏安排上的精妙幽微,每一步走位每一个回首体现的都是久经淬炼的"功夫",可说是集武侠打戏之大成。李行的"哀"在中国志怪故事基础上更流淌出浓稠的日本和味,这物哀美的悲剧很难不让人联想到黑泽明,女主角美极。李翰祥的"乐"真的改自聊斋,只为最后收束"为善最乐"大主题。四部场景氛围烘托俱佳,风格既相异又统一,难得一见的集锦佳作第一次接触神鬼类型电影,四个故事喜怒哀乐,感觉每一个部分都文不对题,喜不喜,怒不怒,哀不哀,乐不乐。但四个故事合在一起有惊人的一致感,都是荒诞,玄虚,略有些惊悚的感觉,以至于最后一个故事,后面一排有一个女生抽搐休克。。。。真的休克了,叫救护车20分钟中间放映停止。分别讲一讲,我看大多数人都不喜欢喜这个故事,但在我看来,导演以哑剧的形式,通过音乐,回忆,反讽等方式讲明白这个故事,可见功力。表达了书生学习目的的可笑,对女色不劳而获的讽刺。第二个怒很好看,结构紧凑,剧情出乎意料。第三个哀有些平淡,剧情可推测,但最后一句我走了和流血的墓碑令人印象深刻。最后一个乐应该叫善,虚化鬼的描述在哪那个年代应该也很先进了,可能是我胆小吧,每一个都觉得有些惊悚。整体看是不错的电影,推荐!确实看出差距来了。“喜”的故事是在传统中寻找反套路的现代内核。“怒”的故事,胡金铨真真是传统得不能再传统了,连主角的全知全能都给带出来了,一屋之内的武打虽然精彩,却还是不能掩饰其主旨的乏味,乃至空洞无物。“哀”的故事和“喜”类似,只是现代性更强一些,爱与仇恨似乎也更高明一些,只是最后还是差一些余味。“乐”的故事最传统,但是我却最喜欢,乃至于泪目。李翰祥还是厉害啊……在传统的题材里翻出新来。这新不是思想的新,只是形式的新,但却最让人感动。总的来说,虽然是喜怒哀乐,其实主旨扣的还是一个“善有善报”啊,一前一后尤为明显。或许是因为我偏爱古代小说,所以对这样传统主题的表达,怎么都不觉得厌烦,反而很期待。或许没有那么多现代性可讲的,一个好故事,能教人学好,不就够了么?四部短片各有千秋,都各有各的精彩。《喜》这篇十分有意思,仿哑剧氛围,某种意义上直接解构了传统常见的书生与女鬼的故事;《怒》是胡金铨的客栈戏,自然不在话下,虽然从整体性来说这其实是全片里最不搭的一段;《哀》是四段里唯一一段毫无喜剧色彩的段落,仇恨、时间、回忆与哀伤这些主题与氛围拿捏的也恰到好处;《乐》的台词和表演简直是太精妙,无形抖包袱最为致命,各方面也很令人满意。总体来说是很不错的短片集,四位导演风格迥异但水平都很高,值得一看。@资料馆。聚齐四大导演的名体作品,除了第二个胡金铨的是类龙门客栈的,其他基本都是发乎聊斋的人鬼故事,而且前两个还能看出来很重的戏曲痕迹,从配乐到演员表演。总之都是颇有内涵、间或可乐的小品。PS:今儿在资料馆大厅,刚看到第四部不久时突然有人大喊,开始还以为时打架了,原来是有人病了,后来打开了大灯、停了电影一起等120,葛格还被迫进来安抚。好在人没事儿,120来以后扶着自主走出去了。真是十年不遇的事儿都赶上了,观影生涯也算圆满了。《喜》是是嘲讽,变成默剧倒是让最后的闹剧结局没那么荒唐无聊;《怒》最流畅,武打戏的动作、节奏、镜头都可以说是炉火纯青了;《哀》最诗意,几组镜头靠剪辑营造情感纠葛和心意难平,而且女主太美了;最后《乐》用最通俗的方式讲最浅显的道理,其实就是最简单的生活智慧,但那种真诚是后来无论多么精巧的拍鬼魂的技术都弥补不了的。四部分开来当然看都很好,不过并没有连贯地组成一部电影。可能大家都想拍聊斋那种鬼故事,所以除了胡金铨拍他龙门客栈那一条外,另外三个导演都是鬼故事。最喜欢李行导演拍的第三个故事,仇恨能够被爱化解,特别是女人的爱。第一个故事有些荒诞搞笑,全片无对白算是厉害了;最后一个鬼故事出自聊斋,也基本继承了聊斋劝人向善的伦理教化思想。至于第二个黑店三方力量的角逐故事,可以看做是胡金铨龙门客栈的精缩版吧。6.5。喜:脸盆中水映出的人脸很赞,水面荡起涟漪让人心生期盼怒:好色一代女与刀疤一代男夫妇的黑店,迎来了在政治中被站队的四个笨蛋官差与犯人二爷,救助二爷的英俊男子来店后,八位展开了一段你死我活的、鸡飞狗跳的生死搏斗哀:女主真美;刺绣好逼真。若爱不能化解仇恨,吾宁死。乐:全程在搞笑,非常欢乐。这可能是我看的最开心鬼片了。因为25号没能去电影资料馆看李行电影展+聊八卦,但网上居然搜到了!不错。喜有点无厘头,怒是《三岔口》,哀让你很感慨,乐居然也是“王六郎”的故事!都不错!虽然和现在的电影风格不同了但绝对堪称佳片!更像是四位导演自己玩儿的,那时的美人真是美啊。可惜56网上像素比较低。锣鼓点的运用很有特点【李行电影回顾展】白景瑞的“喜”最难看,重口味,恶趣味,糟糕的实验品;胡金铨的“怒”最好看,京剧《三岔口》改编得张力十足,客栈打斗舍胡其谁!李行的“哀”一如几年后的《秋决》,同一男主角欧威演啥都像演自个儿;李翰祥的“乐”最温馨,也最恐怖,两样都是李的拿手好戏!胡不涉鬼,个性十足!三大导演为老友李翰祥救急之作;白景瑞的“喜”居然只靠配乐不用一句台词着实令人惊艳,甄珍古典美;胡金铨的“怒”仍是其热衷的客栈戏,也许是短片时长不好发挥,显得格局稍小;李行的“哀”算得上全片最佳,跳跃的剪辑与诡异的配乐相得益彰;至于拍惯了段子的李翰祥,“乐”则驾轻就熟,生动有趣。看罢四段短片就在想,其实“中国化表达”的所谓困境,或许只是大片时代商业焦灼催化的莫须有。这“喜怒哀乐”四段似聊斋或直接取材聊斋的故事不就把中国人的写意表达得恰到好处吗?尤其胡金铨,这段微缩龙门客栈表现得尤为鲜明:他就是在以戏曲拍电影啊,不是略做点缀,就是没有唱的影视化新戏。
备注:已完结
类型:动作
主演:许冠杰 叶童 张学友 张敏 袁洁莹 刘兆铭 元华 刘洵 林正英 午马
语言:粤语/国
年代:未知
简介:大内库藏武功秘笈《葵花宝典》失窃。东厂主管太监古今福(刘洵饰)率千户欧阳全(张学友饰)等,南下调查辞官锦衣卫林镇南,同时收用“五岳盟主”左冷禅(元华饰)外围策应。华山派大弟子令狐冲(许冠杰饰)与师妹岳灵珊(叶童饰)奉师命增援林镇南,无奈两人实力不济,领得林镇南遗嘱后遁走,二人于路先后巧遇顺风堂堂主刘正风(午马饰)、日月神教长老曲洋(林正英饰)、华山派风清扬,获传《笑傲江湖》曲谱和独孤九剑。  各路人马为《葵花宝典》纷纷聚于苗人地界,欧阳全与左冷禅争功不下,遂假扮林平之混入华山派一行。令狐冲结识日月神教任盈盈(张敏饰)与蓝凤凰(袁洁莹饰),因曲洋之关系得其协助。古今福与岳不群为《葵花宝典》大打出手,令狐冲不忍一班师兄弟受牵连愤而使出独孤九剑,始明了“笑傲江湖”真意。  本片根据金庸同名小说改编。第1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提名)张学友 / 刘洵第1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剪接(提名)胡大为 / 麦子善第1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美术指导(提名)梁华生笑傲江湖电影网友评论:风清扬教令狐冲独孤九剑后说:“江湖,就是权力的游戏。”再看笑傲江湖,开始有点认识胡导演了,雄浑大气,政治武侠,不谈儿女私情。境界之大,没有小儿态。令狐冲快意恩仇,胜过原著,胜过谢逊。刘正风在船上把笑傲江湖琴送给了令狐冲,跟他说:将来遇知音再送给她。下集令狐冲登船时会把琴送给盈盈。被时长限制,成了一场关于《葵花宝典》的夺宝游戏,改编的比较大,原著中的大部分关键情节都被简化处理,甚至替换为简单的剧情,原著的先入为主总让我感到连贯性差了那么一点点,很多地方都意犹未尽…ps蓝凤凰这么美盖过了盈盈的风头啊~许冠杰演的令狐冲真的很精髓了!风清扬(鲍方饰演):我在外面被人赶,到了这你又让我走,我该到哪里去呀!武功高,没有用。英雄也不过是血肉之躯,只要江湖上那些伪君子或者小人,控制了你的亲人,你也不过是个不堪一击的弱者。其实人的感情比所有的武功都厉害。故事散乱情节改动但是拍出了金庸老师武林里的武林气左冷禅岳不群令狐冲岳灵珊任盈盈通通不是我心里的形象就是独爱这种江湖气/高山流水笑傲江湖沧海一声笑/岳不群倒也描写的直白持君子剑的伪君子这部电影里写的很解气。令狐冲和师妹扮演了一组资深坑队友组合,彻彻底底坑了林家一把。这部笑傲江湖虽然做了大量改编,但却保留了人物的神韵。最喜欢的是令狐冲坐在蓝凤凰身上弹唱和刘正风的死前绝唱了。很不错的改编电影,节奏略快。略显老态的许冠杰,男扮女装的叶童,sm气质的张敏,三栖明星时期的天王张学友,今天已经去世的香港老戏骨午马,史上最经典的恶公公刘洵,配合着那首《沧海一声笑》一起带我回到了香港武侠最经典的时代。刘正风和曲长老的合奏是一经典,也是很让人感动的,左冷禅好像是《功夫》里的杨过,风清扬大哥?的独孤九剑,前几式是:荡浪地撩。。。。。最后,令狐冲带岳灵珊走了,这个故事里,没有林平之也没有任盈盈90年拍的电影,现在看来,虽然搞笑的风格明显,但是却也不失为一种态度。张敏真的好美,让我想起了她......眼睛好像。岳不群的形象还是塑造的很成功的,剧情就没有那么有逻辑了。的确是美与技巧以及娱乐同在的武侠片,喜剧元素,微微仰拍,多镜头武打场面,那个时候的港片,笑点真的很自然一点也不勉强,唉打打杀杀的世界真的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邪与正混杂不堪捉鬼的燕赤霞和僵尸道长合奏笑傲江湖曲,好感动~“令狐冲,刚才你唱的歌(《沧海一声笑》)很好笑,你认为世界上什么都可以笑吗?可是有些事情是不能笑的,笑错了会没命的。”:(黄霑那首歌现在听也还是那么经典,道尽应有的江湖,很多桥段都不落俗套,评分应该不比新龙门客栈差才对,歌神绝对是被唱歌耽误的影帝啊,啧啧啧。话说袁洁莹真好看!开场这么高级,脱胎却洋溢徐克恶趣味——但最终我还是被风清扬飘逸的厚棉毛裤所深深深深深深打动…真的是很感人的一条棉毛裤…仅次于转转里三浦友和的棉毛裤…
备注:已完结
类型:恐怖
导演:胡金铨
语言:粤语
年代:未知
简介:落榜书生王顺生,夜出遇一位美女尤枫,本以为艳福来到,不料竟引来杀身之祸。原来尤枫被一法力高强的阴阳王所控制,用作诱饵残害人生。阴阳法王遂将王顺生杀害,并附于王顺生躯体到处伤人,幸得太乙上人和玉清道人师兄弟伸张正义,消灭了阴阳法正,救回了王顺生和尤枫,使他们得以转入转回。画皮之阴阳法王电影网友评论:故事结构简单,人物塑造单薄,影片剪辑在叙事上略显粗糙突兀,甚至连基本的连续剪辑都达不到水准,叙事节奏,场景段落转换都比较凌乱。本来以为胡导依然保持电影画面的真实感,空间感,会在摄影方面下很大功夫,显然在这部电影是看不到的。不过最喜欢的还是胡金铨导演的选景,依然典雅朴素,滂沱大气。(愿死去的人,都不再画皮)一代武侠大师胡金铨的遗作。王祖贤演女鬼依然是一如既往得美艳。说实话,画风个人感觉更像是60,70年代的质感,人物打斗也有种那个年代灵异玄幻色彩。如今看来,真是大牌云集的卡斯啊,刘勋真是千年绿叶,可正可邪。林正英和洪金宝大哥还是蛮一身正气的。故事开篇人物行走也一如既往的有胡金铨的风格。不似《山中传奇》书生艳遇女鬼,这回阴阳法王才是主角;王生更是胡老电影里少有的“非正派”主角,这类油嘴滑舌的角通常该是胡老御用吴明才的事;寺庙、客栈、山中,斗法、打斗、敲鼓,彩烟、白衣、黄袍,除阴阳法王登场唱戏等几幕稍显落伍,其余仍旧胡金铨,现在该相信《笑傲江湖》主导者是徐克了。胡金銓导演的作品山水画风,服饰、道具、选景都可圈可点。本版《画皮》阿城加入编剧,在聊斋基础上增加了内涵厚度,比如阴阳界这个三不管地带,佛道之间的界限和合作,太乙上人降魔是为了自己修到纯阴和纯阳。本片大牌云集,演员演得过瘾。胡金銓作词的插曲《阴阳法王》颂歌很明显讽刺某党啊!8/10设计感无与伦比,怎么可能晚节不保?就这种乱神怪力的渲染能力,时隔多年,我还没见过第二个导演能有这能力。豆瓣对技术类导演苛刻,对剧情片不节制,尤其是那些励志片和韩国尺度片或煽情片。从现在一个个大导演频频拍古装片失败来看,胡金铨逝世后,韵味已绝。咋说呢,这片子确实有点前言不搭后语。但每一段单独拎出来又好看的不行,胡大师相较于侠女和山中传奇可能确实不适合这么市井的故事。最后恍然大悟,就好像连续三晚都去听阿城在某家酒楼说书,只是每晚的酒都不一样罢了。十年二刷。好多年不拍片,胡导创作力衰退的证明,可惜胡导没有机会再次证明自己。小学最爱的歌就是本片主题曲《摘下满天星》,多了一星……另外,阿城实在不适合做编剧,他编剧的片子基本都在及格线徘徊……胡金铨的最后一部影片,辛辣又大气磅礴。到这部止,胡导的十八部全部看完了。从最早的一部龙门客栈到未完成的华工血泪史,他的创作越来越凝重扎实。对命运与自然心存敬畏,又敢于抗争与发声,太爱这种坦荡。2016-12-16虽然是神怪电影,布景服装审美却好多如今众多所谓的历史“正剧”,隐喻影射延伸了内涵,核心是入世反映现实。而2008年《画皮》只是古装下假装一本正经的现代都市言情娱乐电影。非常平庸无论剧作还是剪辑。法王前两次出场的群戏居然还唱起来了好像奥运开幕式一样。只有五台山的雪和十三陵的外景值得一看。完全立不起来的人物和故事即使放在所有志怪小说里面也是过目既忘的那种。王生变成阴阳法王之后就不好看了。剧本后半程松懈无重点,浪费了王祖贤。取景真费心,夜景拍摄也耗神劳力了,每天的进度肯定挺慢的。郑少秋演王生,手上的戏太好,还那么可爱!有点崂山道士的赶脚。前面很好,对白仍然很有劲道喜感,郑少秋有种电视剧的流气,但喜剧感是对的,后面法王就癫了。王祖贤那身衣服太赞,只露出小脸,补了身形上的僵化。几位道长真是正气浩然。道界干涉佛界也是有趣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