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内详
导演:SimonGeorge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导演:SimonGeorge语言:英语地区:英国编剧:SimonGeorge类型:纪录片上映时间:2012-12-07 别名:WorldWar2FromSpace用户标签:纪录片,美国,军事,战争,历史,2012,美国电影,纪实片长:88分钟imdb编号:tt3351386Thisspectaculartwo-hourspecialdeliversthetippingpointsofWorldWarIIasyou'veneverseenthembefore.Thekeyeditorialfeatureoftheprogramisanall-seeingCGIeye;bringinganewvisualapproachtothebiggestconflictofalltime.从太空看二战电影网友评论:占领中国对日军的战略意义在哪里、中国战场对二战意味着什么,这个片子完全没有涉及。总之,这里讲述的是没有中国的二战史。不过,还是很值得一看,对于了解美国的崛起、使用原子弹的动机、原爆候选城市以及战后秩序的来源等很有帮助。从美帝的视角回顾了二战的全过程,顺便歌颂了一下美国的伟大。历史大潮滚滚,人的生命和命运轻若鸿毛。当世界以惊人的方式和时机改变时,我们能否把握自己的命运?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了。視覺上以先進的動畫技術做支持非常不錯,不過敘事以美國珍珠港參戰為開始,始終以美國為主視角,而其他國家則以插敘形式打亂時間線,略顯混亂,說白了依舊是美國主旋律。百分百美宣部出品,自带立场不可避不过好在还是说了些中肯的东西,战略角度和战役角度很不一样(还是比较喜欢看后者的纪录片就是了……愿世界和平从美国看二战,总算搞明白了时间轴,以后看文时就方便多了。。。战争推进了技术,美利坚真的很注重科技,还有,英国给美国的黑科技,,,,哎较直观可是最后给出的解释难免有开脱之嫌。而且我更想看leadershipdecisionmakingprocess>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OlofPalme
导演:KristinaLindström MaudNycander
语言:瑞典语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OlofPalm导演:KristinaLindström/MaudNycander语言:瑞典语地区:瑞典/丹麦编剧:MaudNycander/KristinaLindström类型:纪录片上映时间:2012-09-14(瑞典) 别名:用户标签:瑞典,纪录片,传记,政治,紀錄片,Documentary,电影,HKIFF37片长:103分钟imdb编号:tt2070768帕尔梅在上个世纪六十到八十年代间两度出任瑞典首相。他坚持瑞典的中立地位,坚决批判美苏的强权侵略,支持第三世界国家的自由解放。国内改革很大促进了社会民主化和经济增长,拓展了社会福利。1986年他在大街上突然遇刺,至今凶手不明。虽然生前争议不断,但死后得到了各地人们的怀念。该片展示了这位永远改变了瑞典历史的人的一生。 OlofPalmewasapivotal,renowned,andpolarizingfiguredomesticallyaswellasininternationalpoliticssincethe1960s.Hewasthetwo-termPrimeMinisterofSweden.Palmewassteadfastinhisnon-alignmentpolicytowardsthesuperpowers,frequentlycriticizedUSandSovietforeignpolicy,andsupportednumerousthirdworldliberationmovements.ThemajorreformsintheSwedencarriedoutbyOlofPalmepromotedtheprocessofdemocratization,boostedeconomicgrowthandbuiltcompletesocialwelfaresystem. In1986,PalmewasassassinatedonthestreetonthestreetofStockholm,andtheidentityofthekillerisstillunknown.ThoughPalmewasacontroversialfigureduringhiscareer,heismemorizedbythepeoplearoundtheworld. Thisfilmabouthislifeandtimes,andabouttheSwedenhehelpedtocreate.《帕尔梅电影网友评论》素材详实配乐赞,连Stockholmsyndrome来历和Bergman偷税指控都有!政治生涯够长遭遇了周期,idealist生前争议愈大但全国默哀时人人脸上写失去他亏大,看完电影和妻子散步被刺没找到凶手前阵timeline上也在说~7Up里早年丧父7岁读FT家庭和睦的贵族John和他长相说话都差不多~第二次执政着墨再多点就好了时代美术馆2013放映季项目之「第八届北欧纪录片电影节」展映影片观看。片中出现的不少时代感浓重的老照片及音乐都尤为珍贵及少见,也权当是回顾了一番瑞典近代史的演变,受益颇丰。推荐阅读《世界知识》1983年01期刊登之文章「瑞典新首相奥洛夫·帕尔梅(OlofPalme)」(文/游殿书)。中規中矩的編排剪輯,故事倒用心地說得算有意思~其實此人本身就有點意思,經歷的大開大合的時代也很有趣,幾乎可以當一部簡要歐洲史來看~此外,意外地看到不少珍貴歷史鏡頭,各種被科普,不錯~導演Q&A來看,拍攝目的也是純樸地給瑞典自己的年輕人簡介歷史,不知祖國何時也能走此路線>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导演:大卫·威尔森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DanCruickshan导演:大卫·威尔森语言:英语地区:英国编剧:类型:纪录片上映时间:2012-06-04(英国) 别名:用户标签:BBC,纪录片,伦敦,英国,建筑,2012,UK,Documentary片长:53分钟imdb编号:DanCruickshankexploresthemysteriesandsecretsofthebridgesthathavemadeLondonwhatitis.Heuncoversstoriesofbronze-agerelicsemergingfromtheVauxhallshore,ofwhyLondonBridgewasfallingdown,ofmidnightcorpsessplashingbeneathWaterlooBridge,andaboveall,ofthesublimeambitionofLondon'sbridgebuildersthemselves.《桥梁建造的伦敦电影网友评论》公开探索BBC#0184.51.最早建桥是为与神明沟通2.第一座Londonbridge是形如佛罗伦萨老桥那样其上充满住家店铺的,Londonbridgeisfallingdown的童谣是讽刺皇帝挪用桥梁维护税款做皇后的脂粉钱3.如今的Londonbridge是第三座,两端塔桥是仿古的钢结构建筑。可能因为只是单集所以介绍的桥不是很全面,只挑了各时期代表,罗马时代的古桥和宗教意义倒是第一次认识到。千禧桥开桥时的问题也被一句话带过,其实当时是居然产生了共振啊,说白了就是设计缺陷,可见其实在任何地方,外宣都是只讲好不讲坏。把泰吾士河拍得很好看,又让我想起当时在伦敦暴走的日子。。。在城市化的进程当中,伦敦并没有忘记它的过去。一般吧。这种纪录片只拍一集实在是讲不清楚不过是现在越来越多是为了造桥而造桥。。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约翰尼·德普 特瑞·吉列姆 帕特里克·戈弗雷 理查德·E·格兰特 Ra
导演:CharliePaul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约翰尼·德普/特瑞·吉列姆/帕特里克·戈弗雷/理查德·E·格兰特/RalphSteadman/亨特·S·汤普森/JannWenne导演:CharliePaul语言:英语地区:美国/英国编剧:类型:纪录片上映时间:2012-10-12(伦敦电影节)/2014-04-25(美国) 别名:用户标签:JohnnyDepp,纪录片,英国,Documentary,2013,特瑞·吉列姆,德普,Ralph_Steadman片长:89分钟imdb编号:tt2112152第56届伦敦电影节最佳纪录片(提名)毫无缘由电影网友评论:“It'sbecauseI'mnotprofessional.Idon'tgooutofmywaytobeprofessional”不羁果然是最迷人的个性啊非常棒的关于英国插画家RalphSteadman的一部纪录片,一直很喜欢他不羁的画风,此片让我更加了解他的作品发展史和很多技法和背后的想法。推荐!约翰尼德普采访一个老插画家,关于他的艺术创作,他画的真好~他说他想改变世界,于是用他的画笔去表达~~冲着普叔看的,结果喜欢上这独特的画风。有评论表示普叔是“附庸风雅”,只想说是不是没看过普叔的画刚刚淘宝,当当,亚马逊中国都找过,都没有他的书卖冲着JohnnyDepp的就算了,没他啥事儿。都没人说句话,好寂寞...哈。对艺术的解读很有趣。/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EugeneJarecki 米歇尔·亚历山大 MarkW.Bennet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EugeneJarecki/米歇尔·亚历山大/MarkW.Bennet导演:EugeneJarecki语言:英语地区:美国编剧:EugeneJarecki/ChristopherSt.John类型:纪录片上映时间:2012-10-05(美国) 别名:我住那监房用户标签:纪录片,美国,犯罪,Documentary,2012,drugs,EugeneJarecki,摇滚片长:108分钟imdb编号:tt2125653Forover40years,theWaronDrugshasaccountedfor45millionarrests,madeAmericatheworld’slargestjaileranddamagedpoorcommunitiesathomeandabroad.Yet,drugsarecheaper,purerandmoreavailabletodaythanever.Wheredidwegowrongandwhatisthepathtowardhealing?《我居故我在电影网友评论》美國僅佔世界總人口的5%,而在監人數卻幾乎是全球在監人數的25%.服刑者中,非暴力罪犯——如私自擁有毒品或少量販毒者,居大多數.四十年下來,drugwar開支巨大,收效甚微,服藥者有增無減,監獄人滿為患.如今很多美國人意識到,禁藥很多情況下是種族歧視的結果,是CIA掩蓋其黑幕的手段之一。“对毒品的战争,从来都和毒品无关。”从体制内不同角色的眼光,去综合理智地审视国家机器的政策目的,总能发现其本质永远只会为某一阶层服务。但反对的声音总能传出来,让体制内外的老百姓有机会自己思考及选择,这就是民主最大的好处吧犯罪学放的片子。当发现为打击贩毒大量入狱都是为了满足种族歧视心理和一些消除边缘人物的手段时,相较于依旧处于劣势的黑人来讲,早年移民吸着大烟的中国人也算是幸运的一群了。讨厌政治先入,纠结在量刑大小和人种比例根本解决不了drugwar和绝望循环,好好说你的nanny更能打动我Idon'tunderstandthewholewarsondrugs.Ijustmissmyson.保障法律必然会让我们失去些别的东西,这就是文明的代价。非常不喜欢这个影片的视角,好像是在为吸毒者开脱。从开始作为racialcontrol的阴谋到现在变成eliminatepoor的手段,触目惊心冲名字就得打五星,因为我看成了我吊故我在!即便见过你们诸多毛病我也不会去保守派一边全程流动英文字幕!我也是超拼的!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尤塞恩·博尔特
导演:内详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尤塞恩·博尔导演:语言:英语地区:法国编剧:类型:纪录片上映时间:2012-07-12 别名:飞人博尔特用户标签:纪录片,博尔特,尤塞恩·博尔特,法国,运动,电影,田径,2012片长:imdb编号:tt2583020这部电影讲述了飞人博尔特的故事,从他的故乡牙买加,他的崛起,他的训练,一直到入选08北京奥运会,还有他在2011世锦赛的抢跑犯规以及如何备战伦敦奥运会。 法国国家2台借奥运之机于2012年7月26日播放此纪录片 记者GaëlLeiblang独家跟随拍摄百米飞人备战伦敦的点滴,同时带领我们窥探了冠军不同寻常的幕后生活:高强度的训练、比赛、家人、朋友,还有他的祖国牙买加《博尔特:世界上跑步最快的人电影网友评论》精妙之处在于结尾十分钟。博尔特到韩国参加世径赛,100米决赛时抢跑,失去比赛资格。比赛时他脱了上衣在场边呐喊,比赛后他失踪半小时后经纪人和媒体才找到他。三个小时后回到酒店,他一边祝贺夺冠的队友Blake,一边登陆youtube观看比赛录像。六天后,他在200米决赛中夺冠。年仅25岁,博尔特就成为本星球上跑的最快的人,他不仅是一个卓越的运动员,更是一个传奇#博尔特在鸟巢中的闪电身姿将成为奥运会的一个缩影:速度,坚持,霸气。这几年博尔特的对手和他的差距越来越小,人类好不容易进化出一个跑步怪胎,没过几年又快被其他怪胎赶上了~真正的独步天下就是200米比赛前荧幕下方列出的世界纪录都是同一个人。为田径而生的伟大运动员!很荣幸能和你同一天出生冠军算什么?我只想打破我自己的记录看见了贼吃肉,也来看看贼挨打吧!地球上最快的男人,天赋+努力!9.58s世界上最快的男人~运动员的纪录片真好看啊。因为他吃了红苕。。。。。传奇,世锦赛抢跑后归来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内详
导演:沈可尚
语言:汉语普通话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导演:沈可尚语言:汉语普通话地区:台湾编剧:类型:纪录片上映时间:2012-10-22(台湾) 别名:ARollingStone用户标签:纪录片,台湾,沈可尚,紀錄片,台灣,2012,2010s,台湾电影片长:53分钟imdb编号:tt4085780无法沟通的父子在一个单亲的巢里相依为命。父亲是儿子唯一的朋友和经济支柱,并努力让他和这个世界产生连结。父亲永远陪伴着儿子,尽管两人总是彼此噤默。两人一起捡满屋子的宝特瓶,一起画几百张重复的蜂窝,一起折几千张色纸搭成的巨塔,一起捡贝壳、抓蜗牛、吃饭睡觉。他们是彼此的唯一,少了谁,就不完整。第15届台北电影节台北电影奖百万首奖 第15届台北电影节台北电影奖最佳纪录片沈可尚 第15届台北电影节台北电影奖最佳剪辑奖黄冠钧筑巢人电影网友评论:父亲照料自闭的儿子的故事。儿子会画画,喜欢蜜蜂和寄居蟹这些筑巢的动物。全片几乎是冰冷而压抑的,冷色调,堆积了过多东西的家看起来压抑极了,父亲只有在出差做导游的时候才笑过,与儿子相处即便挤出笑脸也可能毫无缘由被吼。无尽头的艰难生活。vimeo上有全片,标记private但不知为什么可以观看。更喜欢预告片,大概因为配乐整个节奏和冲击力都较好。而本片稍有点沉闷,但至少它是我认定的纪录片,我的意思是它是有电影手法的,有剪接技巧的,有拍摄角度和想法的,不是像有些纪录片也许有个好题材但拍摄完全是个人dv的感觉很没有质感。儿子总是很演义的说话让我笑了,父亲的沉重与想要脱离引发共鸣不熟悉影史的觀眾顯然會非常錯亂:這究竟是記錄片還是劇情片?陳立夫父子的真人真事在刻意戲劇化的的剪接下成了另一個薛理西斯,精密計算鏡位造就的繁複構圖更超脫大眾對記錄片素材往往粗糙的印象太多。有人批評沈可尚對技巧的自溺淹沒了記錄本質,但大小獎項的肯定顯示這種自溺仍是藝術上的政治正確。关于自闭症题材的影片看太多,即使是院线也可以看得到《一念无明》《黄金花》这样的作品。导演也说已经分不清自己拍的是剧情片还是纪录片,但是对于画面的设计和铺陈都看得出用心。立夫不善交流但爱蜂、在关于户外的事情上兴趣和天赋都显得斐然,父何不是其筑巢之人。沈可尚导演映后对答真诚有趣。画面和声音的搭配很棒哩。最喜欢父亲游泳和末尾片段。灿烂阳光下水波起伏流转。乐声温柔。父亲在水中无声潜游。末尾上山。是一下一滴的钢琴。陈立夫喊叫处理成回声。父亲在前面山路上回过。走在山路上。一直走。机位在背后。镜头慢慢黑掉。【有时候一刀给他。一了百了。】这里背景乐依旧温柔。陈立夫就像是那个悄悄兀自在人群脚底下黑暗中旋转发声的彩色玩具球,和每个自闭症孩子一样有自己的热爱和偏执,对圆形图案,对蜜蜂,对球类游戏,都是如此。在他的巢里,他不为人知的痛苦。在他巢的外壳,父亲也在一边对抗着,生活的困惑和虚空,同他相处,予他关怀。叙事、剪辑和氛围营造能力都上佳的一部纪录片。温情的叙事脉络之中,却是步步惊心的危机感与永远挥之不去的绝望和黯淡。结尾之时的长镜头,寓意丰富,情绪到位,非常抓人。整体的表达,让观众对父子俩的命运感同身受。今天下午台湾纪录片展映的三部片子中的最佳。结尾处立夫对儿子产生了无望是全片最深情也最真实的一面。一把刀,一了百了。一语道破所有问题家庭的心声。亲人言语之间伤害是威力无比的。儿子绘画的天分,和人际交往时的障碍。人生的天平永远在左右摇摆,哪里有什么是非。活着就是一切。歌德学院。四次背景音乐进入,声音先入,并且带入戏剧冲突(带戏出场);空间表现观看距离,为了情感上的平衡:环境交代,(保龄球场景)三个镜头,两个人物在画面中的关系,父亲看报,儿子走动,(家中)利用柱子;采访作为切割,节奏点。由于导演自己不愿展现一些冲突的场面,导致纪录片的结构和节奏并有没有架建构起来。但是不得不说人物的绘画天赋,对线条和形状的超乎常人的精准把握,在他自闭的世界里充满了艺术的光芒,虽然导演关注的是家庭关系。同理心。。。越来越觉得是个伪命题,就像牛顿体系只是爱因斯坦体系在级低速状态下的特殊情况一样,复杂的人类心理中可以作为公约数的部分其实很有限,比我们通常想象的少得多。通常语境中的同理心已经被滥用了。自闭者及其父亲。话语似乎锁定在家庭关系内部,又要上升到社会问题。立夫天才的一面似乎被忽略了。影片本身升华在了戏外导演解释父亲的“一刀捅死一了百了”是一种深沉的爱。观众提问家长心理干预。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EdKoch DavidDinkins CraigStevenWild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EdKoch/DavidDinkins/CraigStevenWilder/CalvinO.ButtsIII/迈克尔·沃伦/KevinRichardso导演:肯·伯恩斯/莎拉·伯恩斯/DavidMcMahon语言:英语地区:美国编剧:肯·伯恩斯/DavidMcMahon/莎拉·伯恩斯类型:纪录片上映时间:2012-05(戛纳电影节) 别名:第五中央公园用户标签:纪录片,美国,犯罪,2012,Documentary,种族,美国电影,法律片长:119分钟imdb编号:tt2380247In1989,fiveblackandLatinoteenagersfromHarlemwerearrestedandlaterconvictedofrapingawhitewomaninNewYorkCity'sCentralPark.Theyspentbetween6and13yearsinprisonbeforeaserialrapistconfessedthathealonehadcommittedthecrime,leadingtotheirconvictionsbeingoverturned.Setagainstabackdropofadecayingcitybesetbyviolenceandracialtension,THECENTRALPARKFIVEtellsthestoryofthathorrificcrime,therushtojudgmentbythepolice,amediaclamoringforsensationalstoriesandanoutragedpublic,andthefivelivesupendedbythismiscarriageofjustice.第56届伦敦电影节最佳纪录片(提名) 第78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纪录片 第84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自由表达奖《中央公园五罪犯电影网友评论》种族主义与舆论导向导致的冤案。无物证的情况下定罪,是这起冤案的最大硬伤,而检控方却可以强力胜诉。虽然说美国是权力分立制,但政治人物对重大案件的审理还是有巨大影响力的,不同的纽约市长对该案的态度截然不同——时代的不同也是其中的因素。一件弥天大错的酿成总是各方面原因综合的结果,影片不仅给我们展示了一件超集冤案到最后翻案的十几年历程,更是对美国社会根深蒂固的种族分歧现象的叹息。哎,翻案了又怎样,监狱中经历的时间,是永远找不回的。2012/12/20看完太多想法了:1.以暴制暴,本身也是一种仇恨。2.囚徒困境是考验价值观的终极难题。3.不敢认错是比犯错更错的事情。我很想给五分,但是又觉得是不是这个故事本身太有冲击力了。非常推荐这部纪录片。对1989年中央公园一白人女性强暴虐待案的真相追寻——对纽约七八年代社会失序的历史、激化的种族问题,和政治中的个人利益的展现,远远超过了为误判翻案的范畴。表面上看起来是一起简单的程序正义案件,但背后却藏着半个世纪的种族隔离与仇恨,大都市的萧条与堕落。每当政客失职,民怨无法平息时,就总会有替罪羊被牺牲。片子不仅仅满足于探案和洗冤的快感(虽然KenBurns几乎就是好故事的代名词),更重于暗示种族和司法等重要问题仍然无解并将缠绕这个社会。暴力,法制,种族,媒体,青春,一个也没说清-01/26/13@RegentSquareTheater想想这只是冰山一角,多少没有被发现的误判。种族歧视还是普遍存在是否有这样一个词叫做“硬纪录片”程序正义性的脆弱。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玛瑞娜·阿布拉莫维奇 Ulay KlausBiesenbach Dav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玛瑞娜·阿布拉莫维奇/Ulay/KlausBiesenbach/DavidBalliano/ChrissieIles/ArthurDanto/大卫·布雷恩/詹姆斯·弗兰科/RushkaBergman/AshtonSwinfor导演:马修·艾克斯/杰弗里·杜普雷语言:英语地区:美国编剧:类型:纪录片/传记上映时间:2012-01-20(圣丹斯电影节)/2012-02-11(柏林国际电影节) 别名:凝视玛莉娜(台)/玛瑞娜·阿布拉莫维克:艺术家在场用户标签:纪录片,行为艺术,MarinaAbramovic,美国,艺术,传记,2012,Documentary片长:106分钟imdb编号:tt2073029本片跟随记录了素有当代行为艺术祖母之美誉的塞尔维亚行为艺术家玛瑞娜·阿布拉莫维克(玛瑞娜·阿布拉莫维克MarinaAbramovic饰)于2010年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举行的大型回顾展MarinaAbramovic:TheArtistIsPresent的全过程。该次展览中,艺术家曾经最著名的几件行为艺术作品通过受邀的30位年轻当代艺术家重现,而玛瑞娜·阿布拉莫维克本人则在对艺术与人类无限的追逐反思中再次创作了一件惊世骇俗却又动人心扉的行为艺术作品。同时本片还回顾了玛瑞娜·阿布拉莫维克与曾经的灵魂伴侣Ulay之间的爱恨情仇。而Ulay与玛瑞娜在表演现场的和解也让所有人为之动容。 本片获得2012年圣丹斯电影节、2013年美国独立精神奖等多项提名,并夺得2012年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第28届美国独立精神奖最佳纪录片(提名)杰弗里·杜普雷 / MaroChermayeff / 马修·艾克斯 第22届哥谭独立电影奖最佳纪录片(提名)杰弗里·杜普雷 / MaroChermayeff / 马修·艾克斯 第17届金卫星奖电影部门最佳纪录片(提名)玛瑞娜·阿布拉莫维奇:艺术家在场电影网友评论:影片还算是完整的,基本上围绕那场展览进行了一个叙事,后面五十分钟左右几乎全部放在了那场展览上面,结尾结束的有点草率。事实上,我认为并不是玛丽娜做了一件很了不得的事(当然,她的意志力和坚定非常打动我)而是从另方面也揭示了现代人精神状态的缺失,影片非常好的一点是在展览现场抓到了一些人的状态,而随机采访的一些人暴露了问题的本质。不远万里来到这里或者无尽的等待只为求得玛丽娜的一面,而另一方面人们渴望“通过无声地注视”化解精神的危机,这些东西才是这部影片精彩的部分,而最后玛丽娜谢幕的镜头简直破坏了整部电影。早就听说过在之前做的行为艺术,节奏O。但这一次的面对面,是观众对镜子中的自己的尝试。只不过对于普通人而言,如果自己听着一面镜子,看二三十分钟,肯定会以为自己会有精神病。但如果当你面对的是艺术家,这种想法会不会改变呢?直视你的内心,看到的可能是自己的恐惧。她的定力和忍耐力都太好了,与我而言,五分钟都嫌长。人想太多,或者什么都不想,都会面临精神的崩溃。生日那天,跟熊猫在今日美术馆看的,回来之后又把漏掉的十多分钟补上了。很棒的纪录片,不光讲玛瑞娜《艺术家在场》这出行为艺术,还回顾了她的整个艺术生涯和与乌雷的感情生活。作品越来越好,俩人却渐行渐远。特喜欢长城那个故事,太让人动容了。说实话,我认为乌雷离开玛瑞娜,她才学会了怎么生活,也为之后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滋养。玛瑞娜这女人太不得了了!!!想起了Bojack在他母亲葬礼上说的话,其实每个人都只想被“看见“,被接受。不用鲜花和拥抱,只是坐在那儿,让我知道Ihaveyourfullattention.Marina是一个太勇敢而敏感的人,她对社会现实的讨论不逊于专业的社会学者。Withallmyrespect.可能在“爱的艺术”展览现场再看一遍。想知道當Ulay在展覽中穿過一個又一個曾經和她一起表演的作品時,是什麼心情。我反正是當Marina抬頭時就暴哭不已。希望一月可以去參加北京的展。我媽瞄了一眼後,問我她是不是在進行念力交流,我舉了男女注視三秒就會愛上對方的例子,小張聽後躍躍欲試,我扭頭告訴她就算不這樣做你也愛我,兩人大笑。跟一切东西刚开始的时候一样,行为艺术多帅啊,但现在觉得像一个笑话。可能“当下”这个时间点就让所有东西变得可笑?要是让我等十六小时还要抢票,再去对视,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对于作为观众的我,这就是一场show,期待交流和被震撼,怎么会得到想要的结果呢?不过我不觉得她在演,眼睛不会骗人的行艺总让我想到TheHungryArtist画面。不管是全身赤裸还是穿衣过多。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在切尔西的行为艺术表演,连续进行了几周表演的女人们,从未走出这散发着人油味的封闭空间。她们在这里进食,排泄,甚至度过经期。其中一名表演者将自己的经血送入了口中。暴露狂?这本就是一场观赏。幻灭,传说中感动无数人的时隔23年与乌雷重逢,原来事先早见过了嘛。胜在皮囊长得有范儿、定/耐/精力充沛,本人的生活(抑郁、应酬、寻男伴、调教后辈、与魔术师商量、生病睡大红)实在与某些通灵大师很像……倒觉得“在场”更像近距离看人世百态的绝佳观众席……包括好养眼的弗朗科奥兰多之类。大学时看的,讲真作为Abramovic个人的艺术家纪录片真的一般,TheArtistisPresent是我认为这几年最具时代价值,最纯粹,最让人感动的行为艺术表演,遗憾的是我在这场个展之后才真正系统接触Abramovic的。我们这个时代能不能算是行为艺术和装置艺术的黄金时代?行为艺术祖母,原来看的凝视片段来自于这里,相当震撼。让时间慢下来,把自己清零。当交流如此直白,甚至没必要去掩饰。巴别塔里语言最初存在就是为了制造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当你不去用语言解读事物时,感觉到哪种静谧的能量。人们用各种各样的姿态坐在玛瑞纳面前,看到的是眼中的她又或者是自己。我不敢这样以分钟为单位直视自己的家人。这样四目相对,我会觉得自己太赤裸。只是不够坦诚,或者说相处的不够认真。反而对陌生人更容易表达情感,没有无端的害怕。如果以后出现一个人能让我露出我以为深耻的软弱,推翻我以依赖、理解、陪伴为奢的自我防御,我想这就是我活着最大的幸运。不是入定、超然,而是在现场,甚至把观众也拉入现场。Ulay说Marina对事业和生活有巨大的野心,然而二十多年之后,Marina被野心带着成为更好的自己,而缺乏野心的Ulay则泯然众人。难评好坏,但做一个缺乏野心的普通人但不松懈,似乎也需要特殊的天分和毅力。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内详
导演:MarcWiese
语言:韩语 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导演:MarcWiese语言:韩语/英语地区:德国/韩国编剧:类型:纪录片/传记上映时间:2012-11-08(德国) 别名:脱北者14号收容所/캠프14:토탈컨트롤존/14호수용소:완전통제구역用户标签:纪录片,韩国,北朝鲜,政治,德国,朝鲜,2012,人性片长:106分钟imdb编号:tt2149190申东赫1983年11月19日出生在朝鲜的再教育营,他一出生就是一名政治犯。他的父母是两名得到当局允许而结婚的囚犯。申东赫在14号收容所——实际上是死亡集中营——里度过了整个童年和青年时期。他从6岁起就被迫劳动,忍饥挨饿,遭受狱警残酷的殴打和折磨。他对铁丝网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直到23岁,他才在一个老囚犯的帮助下设法逃脱。用了几个月的时间,他途径朝鲜和中国,最终抵达韩国,在那里他遇到了一个他完全陌生的世界14号收容所:完全控制区域电影网友评论:他说他怀念他在laborcamp时的innocence和purityofheart。他说南韩的生活一切都围绕着钱,所有人都被钱奴役着脱不开身甚至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看到这一段时真是觉得发人深省甚至要哭出来。生而为人,自由本来就是相对的啊。政治洗脑的太成功的他们根本handle不来我们所谓的自由吧。纪录片呈现给我们一个完全陌生,又似乎频频耳闻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一群人在囚牢里挣扎着生存,忍饥挨饿,遭受着虐待逼害与身心不自由.而他,侥幸地逃出来,走入的却是另一个让他迷失与彷徨的世界,一个充斥着金钱与欲望的物质世界.值得思考的是,人如此被动,如此无奈,如此不能自主地活着,意义何在?不需要何种理由就能限制人自由,一个暗无天日并且荒谬绝伦的社会。在那里他们被恐惧束缚,战战兢兢沿着狭路走,脑袋之上像悬着吊斧,与死亡线仅一步的距离,这些我从不敢相信。当罪名莫须有可足够置人于死,那是多么眼望遥不可及的似曾相识。随便吧,迷途前行迷途知返,只愿世间多一束照亮前路的太阳光这个片还是很震撼的,人性能扭曲到什么程度、教育和环境的作用有多大,都能从这个片略见一斑,我甚至怀疑一个人的世界观受到这么大冲击,很可能会疯掉,但这个主人公显然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他甚至还想回去,并不觉得自由社会有多好,因为自由社会什么都要钱,许多人自杀,集中营自杀就很少,让人唏嘘。国家永远是一个暴力机器,统治无处不在,纯真就是天方夜谭!当事人讲诉和剖解自己;外界世界走一遭,念想井底之蛙之日,怀念自己的天真和纯洁。纪录片没有过多政治性,更多是当事人的讲诉,过去经历、现在生活。逃北者的四处巡讲,感到一种利用和无奈,伤疤重复揭开,只能加深伤口,这也是西方索要的!首先为这样发指政治犯集中营表示震惊,平时不是很关注这些,难得看一眼真心觉得凉飕飕的。让我更为背脊发凉的是从小出生在集中营且被非人待遇的申东赫的各种心理,他一开始就没被当作一个人来对待,所以他自己也没有了作为一个我们常规意义下的人的感情和概念,当人的动物性被那么真实的描述出来的时候几年前,我读过文字版的14号收容所,也是从那时起开始对朝鲜感兴趣的。仔细观察的话,片子能反映很多人权之外的问题。申东赫现在似乎已经变成人道主义者的录音机了,为了各种目的拿到世界各地去播放。集中营心理、奴性、本能、价值利用竟能引出最后对纯真与天真无忧的呼唤,着实是对自身的莫大讽刺!本来对这种贩卖自己经历、消费国民悲剧的人并不感冒。但他说到在韩国充满烦恼,要靠钱解决一切。如果边境开放要第一个回朝鲜种地务农,自给自足。我又对他给予了同情,脱北者是被两种极端社会价值挤压扭曲变形的群体。对幸福的界定、对人性的定义截然不同。在集中营出生的申来说,这种扭曲更为明显。看完之后怒不可遏又无可奈何。它刷新了人性的罪恶面,看看它到底有多阴暗丑陋肮脏。当今世界的悲惨世界,人间炼狱的真实写照。支撑一个政权,国家,甚至个人的利益,究竟需要多少牺牲才足够?或许不止北韩存在这种情况,或许它永远无法消失殆尽,但至少需要最大限度的被关注,被拯救,被包容。想看这部纪录片很久了,终于有了资源。整部片子拍得很慢,看了太多脱北者的故事也失去了许多对事实原本的兴趣。但这部纪录片相对客观的记录过程在于,并没有完全站在南韩的立场指责北韩的制度,相反,它更关注个人的成长命运,心理变化以及到了新的制度下可能出现的另一种恐惧感与融入困境。最后让人想起了【海上钢琴师】的1900,生在船上,长在船上,死在船上,一生都不愿踏进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一切会让他的生活失控。这部逃北者的纪录片胜在选择的讲述视角,没有泛政治化,而是一些亲历者的直接回忆,回忆他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外面这个他难以适应的复杂世界。★★★☆3.5.因为我对北逃感兴趣多年,所以看完这个(虽说知道你很痛苦,不过我还是跳着看完)总有一股温习感觉,太多内容似曾相识。拍摄者视角更集中于人性批判,集中在帽子上,更多想唤起大众对这国度关注,对人性关注。其实我更想看到是他如何在过今后生活,那些阴影怎么办,这些都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