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CobyBatty
导演:内详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CobyBatt类型:纪录片/传记/历史制片国家/地区:美国语言:英语集数:7IMDb链接:tt4383124越战50年Vietnam:50YearsRemembered(2015). 越战50年电影网友评论:明显的官方色彩,制作不够精良,太多图片太少录像,而且和旁白内容不符,但却是罕见的全景式回顾越战前因后果的纪录片,直面橙剂污染、屠杀平民、战后创伤等问题,在国内没有权威越战著作的情况下,这是了解越战的一个不错的入门途径。大失所望,美国人拍纪录片真够业余的,也毫无诚意,大量篇幅是采访镜头,就一个大脑袋跟哪儿叨逼叨,或者是静态照片加驴唇不对马嘴的解说。他们就不能看看《天启》、《映像的世纪》,学学人家怎么拍纪录片么?看着比较乱,脉络不是很清楚,而且画面跟解说基本上没啥关系,有一张士兵催促老人向前走的照片既用在了叙述屠杀平民的部分也用在了最后疏散平民的部分。那MLGB的女护士做的千秋大梦挺贪婪的,多年后,都是美帝玩世下流的证据浏览过,一板一眼的官方风格。旁白的声音尤其完全就是站在美帝角度的纪录片,没什么看的美化美国人的一部片子,无可看性。之后美国人一直在反思这场战争美国老的反思精神再疏理一遍资料片2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JamesFoley UnaiAranzadi ZacBaillie
导演:布瑞恩·奥克斯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JamesFoley/UnaiAranzadi/ZacBaillie/ManuBrabo/BenChase/MerrittMatthewChase/CharlesDePiero/TomDurkin/Mosa'abElshamy/JohnFoleySr./DianeFoley/KatieFoley/MarkFoley/MichaelFoley/MichaelD.Josep导演:布瑞恩·奥克斯语言:英语地区:美国编剧:克里斯·创/希瑟·麦克唐纳德/布瑞恩·奥克斯类型:纪录片/传记上映时间:2016-01-23(圣丹斯电影节)/2016-02-06(美国) 别名:JamesFoley用户标签:纪录片,美国,传记,2016,战争,战地记者,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美国电影片长:111分钟imdb编号:tt5278466ThepublicexecutionofAmericanconflictjournalistJamesFoleycapturedtheworld’sattention,buthewasmorethanjustamaninanorangejumpsuit.Seenthroughthelensofhisclosechildhoodfriend,Jimmovesfromadrenaline-fueledfrontlinesanddevastatedneighborhoodsofSyriaintothehandsofISIS.WorldPremiere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歌曲(提名)J·拉尔夫 / 斯汀 第32届圣丹斯电影节评审团大奖纪录片(提名)吉姆:詹姆斯·弗利传电影网友评论:把respect献给拥有puregoodness的Jim,献给伟大的conflictjournalist群体,献给Jim温暖且强大的家人。最后记下这一段非常触动的歌词Iwasalwayslateforeverymealyou'llswear,butkeepmyplaceandtheemptychair,andsomehowI'llbethere.Yesthey'llbethere.1.他妈妈真是个人物,采访全程都异常坚强、乐观。唯一的眼泪是在葬礼上还有得知他即将被斩首。2.isis就真的是evil不是人了,这个世界上最野蛮的一群男人向最勇敢、最文明的人挑衅,一个拿着枪、刀,一个拿着笔和相机去记录报道真相。3.他们一家都非常棒,他的记者朋友也是如此,人性的高贵。看到前半段一度认为JamesFoley拍摄的现场视频要精彩得多,但看到后面渐渐发觉最精彩的居然是被关在暗无天日的监狱里那十几名记者的遭遇。访谈+真实事件的传统记叙方式,后半段重现监狱生活的方式虽略有刻意,但依然鼓舞人心。ConflictJournalist永远是值得尊敬的职业之一。对记录下来的真实感到震撼。好多冲突很难说是正义或非正义,但反抗ISIS一定是正义,有悖人性,侮辱历史文化,践踏生命,他们丧尽天良。拿着相机的弗利被斩首,只不过是IS荒蛮的失败而已,只能感叹弗利太硬了,IS太操蛋了。好莱坞手法都用尽了..可我还是不是太喜欢Jim。没办法...奥巴马和他的演讲撰稿人已经在今年的白宫记者协会晚宴上忘了他。看得很难过太敬佩这些战地记者了希望世间少些战争纯粹冲着Sting的歌看的,还是挺震撼的看的英文版基本没听懂但还是看的很难受就着英文字幕半懂不懂看完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RupertAllason JoséAntonioEscoriza A
导演:EdmonRoch
语言:英语 加泰罗尼亚语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RupertAllason/JoséAntonioEscoriza/AlineGriffith/JuanKreisler/JoanMiquelPujol/璜·普导演:EdmonRoch语言:英语/加泰罗尼亚语/西班牙语地区:西班牙编剧:MariaHervera/伊萨基·拉库埃斯塔/MaiteLorés/EdmonRoch类型:纪录片/传记/历史上映时间:2009-12-04(西班牙) 别名:间谍嘉柏/Garbo,theManWhoSavedtheWorld/Garbo:TheSpy用户标签:纪录片,西班牙,间谍,传记,战争,2009,历史,特工片长:88分钟/93分钟(西班牙)imdb编号:tt1344315英国代号“嘉宝”,纳粹代号为“阿拉瑞克”的西班牙双料间谍璜·普吉·加西亚(JoanPujolGarcía)是历史上最神秘最成功的间谍之一。他一人分饰28角,凭空捏造出了一个完全不存在的世界谍网,用德国情报机构的资金支援了英国情报机构的发展和运营。在他的帮助下,盟军成功使纳粹将兵力重心放在了法国北部的加莱海峡地区,确保了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的成功。璜·普吉是唯一一位同时获得德国纳粹铁十字勋章和大英帝国勋章的人。二战结束后他神秘消失,据说死于非洲安哥拉。但这样一位杰出的谍中谍王,难道真的就从此消失了吗? 本片根据对研究璜·普吉·加西亚经历的记者、历史学家、前间谍、心理学家和璜·普吉亲人的采访口述编纂而成,并运用了大量二战老电影和动画镜头,获西班牙戈雅奖最佳纪录片奖、高迪奖最佳纪录片和最佳剧本奖,以及西班牙影评人协会最佳纪录片奖。第24届西班牙戈雅奖最佳纪录片《间谍嘉宝电影网友评论》800个小时的素材,最后在国内放映只有86分钟,导演看来已经是心碎了。导演讲了一个嘉伯的故事,但是这个嘉伯却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导演说这是受到《第三个人的阴影》的影响,尽量让一个非凡的人物平凡化,尽管是这样,但是这部片子在西班牙引起了巨大轰动,西班牙人不相信这样一个人物,使其反感片子里插了好多电影片段搞得真真假假的,不知道是不是在模拟主角的真真假假,但对不了解历史也不了解电影尤其对电影里的lesliehoward和georgecscott不小心就花痴了的观众来说,效果挺混乱的。。看下来怀疑这人的无敌演技都是无聊出来的。。“他被冠以嘉宝的代号,是因为他的上级认为他是世界上最棒的演员。他有22位下级间谍提供情报,这些完全不同的人物,从来不曾存在过,都是他想象的。而且德国还为此支付了嘉宝20000多英镑给其与其间谍网。”脑洞强大的天才碟中谍【央9在线【北京国际电影节展映影片】关于西班牙传奇双面间谍的纪录片,该神谍也是唯一一位同时获得德国纳粹铁十字勋章和大英帝国勋章的人。有趣的电影片段,活泼的动画和受访者讲述穿插,颇会用省钱的方式讲故事,内容本身有趣,节奏活泼,观影愉悦非常好的题材,最后导演想来想去拍成纪录片,虽然因为缺失原始素材的原因选取了很多电影部分,但看得我有些头晕,但因为题材加一星。里面呈现出的历史洪流和个人遭遇都值得再好好拍,无论是记录形式还是其他这哥们要是写小说,估计也快能赶上马尔克斯的奇思妙想了。第一次觉得德国人好可怜,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并且把钞票都理得清清爽爽^O^//电影透露的秘密并不多,拍摄手法确实巧妙。#北京国际电影节比较有意思的是嘉宝这个谜一般的间谍人物的素材极少,导演居然选择拍成纪录片,然后依靠各种电影片段、新闻纪录片段、甚至动画电影来拼贴出这个人物。@百老汇电影中心西班牙影展一开始非常不适应这种根本不像在拍纪录片而是文艺片的手法,但是看到后来发现非常有味道!伟大而独特的纪录片。音乐棒,很难掌握的节奏被精准地控制真是个奇葩的传奇,这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段子手,诺曼底登陆的大功臣,这世界上还有谁能牛逼到获得德国纳粹铁十字勋章和大英帝国勋章?一个人的力量也可以很大~本人素材这么少都可以拍出纪录片真不容易~还挺喜欢这种采访加老电影加动画的编排方式的作为纪录片真的非常好了,但是这么好的故事还是更希望以电影的方式呈现==几乎全说英语,西语字幕。只有一部分能听懂,感慨没有巨大词汇量。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内详
导演:特伦斯·戴维斯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利物浦,披头四的故乡,也是导演特伦斯·戴维斯的出生地,这是他写给这座城市的情歌与挽歌,弥漫着浓浓的乡愁,呈现出这城市曾经的模样。特伦斯·戴维斯回到家乡拍摄这部纪录片,捕捉时间在城市身上电影下载施给的魔法,用珍贵影像回溯这个城市的历史,绝佳的音乐选用、诗意念白和惆怅影像,堪称近年独特而感性的风格化纪录片。时间与城市电影网友评论:关于一座城市彻头彻尾的私人化记忆。诗意解说+有韵律的档案影像+古典音乐和旧日歌曲。特伦斯·戴维斯,从小被教堂塑造和定义的虔诚天主教徒,少年时代作为同性恋内心挣扎的黑暗时刻,很早便对流行艺术不感兴趣其所有作品都关于过去的古典主义者,后来背弃宗教成为无神论者以及英国君主制的批评者绝对是神片。美的一塌糊涂,每一句台词都太美,美的让人都想把它裱起来,细腻,充满了一种语无论比的悲悯意识和希望和千丝万缕的柔肠,它未必展现的是一个个完美的切面,甚至有些是不美的,但是笔锋一转,它总能捕捉到很微妙的东西,家常如同昨日的熟悉感,仿佛还带着体温。每一个时刻都充满了诗意。【2012\6\5】一开始以为是个自我中心的女宗教狂在BB叨,搞了半天是个自我中心的同性恋宗教狂在BB叨……对于一个想客观了解利物浦历史的人而言,本片绝对是在浪费你的时间。虽然导演的身世的确很可怜,但是对于这种在观众身上发泄求安慰的主观纪录片导演,不符合我个人的观影诉求。7.2Davies再次深情回眸故土Liverpool,旁白凝又满uwerealwaysgoodforrhyme(etquotes--)好看仍是个体史:惶恐小天主徒-笃定无神论者、流行摇滚至古典趣味蜕变(马二乱入)黑白转彩跳战后尚可,总体却有用力过度之嫌。导演拉开他思绪的帷幕,熙熙攘攘的狭窄街巷,烟雾缭绕的工业时期,黑白影像,纪录了英国历史上几个节点,但更多的是普通民众。城市在飞速地变迁,一代一代人从成长到衰老,然而快乐不变,悲伤不变,信仰也不变。夜色中观望这陌生故土,终了一生才发现,我们寻找的,是过往片子选择了利物浦这座城市很多旧影像资料黑白的彩色的觉得这部片子很个人化有几段几乎在控诉各个时期选择的原声很到位这种纪录片还好不会太晦涩还算能坚持看到底的~城市和人的关系很微妙一个城市承载了很多难以割舍的记忆好的不好的但也都是弥足珍贵的虽然是披头士的利物浦,看完片子却想到了奥尔罕帕慕克对伊斯坦布尔的描述“她对我而言一直是个废墟之城,充满帝国斜阳的忧伤。我一生不是对抗这种忧伤,就是让她成为自己的忧伤”,同样是没落的帝国,利物浦、伊斯坦布尔、北京无差别的时间上的逃避。“Isaidtomysoul,bestillandacceptthis,mychansond''amourforallthathaspassed.”塞棉花一样去看片子也许会审美疲劳,低估好电影。幸好我没有错过你。这首人生的情歌写得太浓好像世界革命的心态却用一种绵绵的语气念台词Betweensleepingandwaking,earthdoesnotrevolve。。。霎时间特伦斯·戴维斯显出老迈的气质因为那里有一支球队,与这座城市同名,自此,于我,这就是一座与众不同的城市,那里有我的追求,有我的信仰。港口城市,50年来一直响彻整座城市的Youneverwalkalone,这就是一种精神。地球最终留给我们探索的,竟是最初的起点。这就是我想拍的电影。我的家乡,我的学校,我的城市,我的上帝。性感的私人呓语,激昂舒缓的音乐,摄人心魂的影像质感。关于时间与记忆,关于城市与乡愁。。献给故乡最好的爱。asyouarenow,weoncewere.Comeththehour,Comeththeman.终点即是起点。GoodNight.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米凯亚·巴瑞辛尼科夫 GraydonCarter 希拉里·罗德姆·克林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米凯亚·巴瑞辛尼科夫/GraydonCarter/希拉里·罗德姆·克林导演:BarbaraLeibovitz语言:英语地区:美国编剧:BarbaraLeibovitz类型:纪录片/传记/历史上映时间:2008-01-03(美国) 别名:安妮莱柏维兹的浮华视界/"AmericanMasters"AnnieLeibovitz:LifeThroughaLens用户标签:纪录片,AnnieLeibovitz,摄影,摄影师,美国,传记,安妮莱柏维兹的浮华视界,美国电影片长:90分钟imdb编号:tt0887304安妮•莱柏维兹(AnnieLeibovitz),1949年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这个一身朴素的长发女子却是群星闪耀的名人圈里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她先后供职《时尚》、《滚石》和《名利场》等杂志,曾与约翰•列侬、大野洋子、滚石乐队、黛咪•摩尔、乔治•克鲁尼、朱丽娅•罗伯茨、克莉斯汀•邓丝特等名人有过近距离接触。她的作品带有浓厚的个人印记,既承载了历史,又引起广泛的热议。关于这个风格多变摄影师的争论似乎从未停止,但她作品中所折射出来的魅力却无人可以否认。 2009年,安妮了获得了纽约摄影中心无限奖(ICPInfinityAwards)终身成就奖。镜头里的人生:肖像摄影大师安妮·莱博维茨电影网友评论:从滚石的空白背景板,到在名利场和VOGUE动用大量人员和道具,之后苏珊桑塔格带她回到原点,而孩子的出生让她对世界的认识有了更多的角度。能够拍出早期那些照片只因为她够大胆,敢于去融入每一个人的生活;而后期拍时尚拍名人的时候造型和场景反而成了加分项。不过她是人像摄影大师这点毋庸置疑。她的成功是太多必然的因素connectdots。在旅行车中长大塑造取景敏感度,把相机当成家人,学习美术练就的基本功,天赋异禀,《滚石》《名利圈》Vogue给的发挥平台和机会,Susan的影响。热爱的事情和擅长的事情合二为一,天底下最幸运的事了吧?天时地利人和都在,没有办法不成功从滚石杂志时期对着摇滚巨星私生活拍摄以展现其不同一面,到名利场时期带有超现实风格的伪片场摄影以塑造娱乐盛世,莱博维兹是唯一在两个迥然不同的时代里获得同样成功的摄影师。纪录片由她亲妹拍摄,摄影作品占据影像内容大部分,能让人从这部片子入门,了解莱博维茨其人其作。吉他配乐好听。如果你想拍出好照片,你就要成为它的一部分。这也说明,做好一项工作不仅需要实力,更需要情商,像许多被安妮拍摄的明星所说,她不知不觉地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让你舒服而不反感。让她拍下最私密最自然也是她最想要的状态。融入进去,注意被忽略的地方,比别人多的视角,完美构图。今天一整天都在下雨,总觉得这种阴雨天就适合看传记类的片子,记得几年前刚打开这部纪录片看了没几分钟就看不下去了,也不知道是为什么。“跟什么都不一样的东西,就会是好东西。”我也非常喜欢这个观点。从小在车里生活很容易就成为摄影师,因为车窗框就是取景器。回想起来的愚蠢选择却刚好成就了她,喜欢她在《滚石》的时候,自信,固执。至于Susan,Annie更像个孩子。“Susancame,shewashereandsheleft.Onemoretime,Ijustleftmywork...”纯属偶然,但最近被热炒的女权话题中,这确实是我看过最有代表性的纪录片。一个传奇的摄影师,也是一个杰出的女性,《滚石》的标志性封面创造者,工作时的状态非常吸引人。她跟SusanSontag的关系真像灵魂伴侣~PS.导演竟然是她妹妹还好有一段长长的花絮可以看,在那里,受访段落相对完整,被摄者的想法,安妮的想法,以及拍摄现场的情形得以较详尽的展现,补充了正片的粗疏与薄弱,也帮助建立了更为完善的安妮的形象。导演应该再勇敢点儿,把花絮里的长度用在正片里。摄影,是对所见事物的理解,好与坏,没有标准,但是好的照片会让人很舒服,能够表达思想。PS:一般来说,抓拍出好片的概率会高一点,构图和后期会使照片变的更好。PSS:摄影和抽象派的画一样,出名之后,你的作品自带“好”的属性。看进去才发现这么多照片是她拍的,Lennon的最后一张,还有苏珊桑塔格。她擅长的东西似乎和一般的艺术家截然不同。但很有趣。摄影,原来还可以是别样的。在她那里,现场感,混乱,人群,是她擅长的,在她的照片里打下印记。不知道为啥老想到安迪沃霍尔,都是将艺术与商业结合在一起的genius,但正如苏珊桑塔格也不愿称她为知识分子,艺术与商业的和谐共处需要其他东西的调和,但无可否认她的作品还是很棒的,列侬和帕蒂史密斯那两张印象至深大部分是访谈加照片,拍摄现场较少,可能最有戏剧性的就是追随滚石的一段,但是不大可能找到影音,因此也显得这纪录片素材得之不难,意思不大。尤其后来都是给大明星政客拍,再怎么说,也不难拍得差了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内详
导演:凤凰卫视
语言:普通话/国语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导演:凤凰卫视语言:普通话/国语地区:中国大陆/香港编剧:类型:纪录片/传记/历史上映时间:2008-04-28 别名:用户标签:纪录片,蒋介石,凤凰大视野,历史,凤凰卫视,日记,中国,香港片长:imdb编号:日记是最私密的表达方式,蒋介石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坚持写日记,从1915-1972年没间断过,这些日记,对于中国对于蒋介石,都是历史关口。蒋介石的一生充满传奇和争议,他的日记聚敛和透析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等众多事件的幕后细节、真相以及重大历史疑问,蒋介石的日记如今是保存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档案馆。2007年,日记中的1931年到1945年,14年间的手稿内容被公开。《历史关口--蒋介石日记1931-1945电影网友评论》中正于民族有功,败无妨其英雄,有过,冷落收场乃宿命。D所谓的全面践行三个代表搞得拙漏百出清誉销毁,但尚有所可指望;为蒋过度正名,终极结果是,历史课本换个更伪的说法。至于眼下的各种中国不高兴,有三分之一原因是我们长久压抑骤然开放,内分泌失调,你看,厌食,暴躁,拉肚子,想打架。。。片子叙述清晰,但观点可能不够清晰,或者也没法清晰,最后总的论调还是挺出乎意料的。但不管怎么说,虽然有不抵抗,但蒋还是拖延了战争开始的时间,做了一些准备。就如美国所说的,没有1935的法币改革,就没有1937的抗战。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蒋介石都被恶魔化,这个蒋介石日记,比较正面地分析了当时的情形,内忧外患的中国,如何解决问题,并不是蒋自己一个可以解决,当年的他也有一颗想平定纷乱的枭雄心。中国弱,蒋公更弱。历史多少次告诉中国人,千万不要妄想在国际社会谈什么“感情”。谁会关心什么“中国人民的感情”。乞求得来的“尊严”,是不堪一击的。作为一部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的纪录片,还是值得褒奖的。历史没有真相,只有立场。毕竟谁也无法保证,处在当时同样的位置上,可以比他做得更好。拍得还是不错的,可是最后一集最后几分钟看到“明治天皇决定投降”差点没喷饭。。。这么重大的错误居然也没人发现?(7.0/10)老蒋这人其实也算中上吧高中历史把他黑的太惨了不过近年所谓蒋公千古的脑残论调台湾美帝等等脑残粉还是回家歇着吧电视台立场显露无遗。历史素材和采访对象有所选择,但基本不假。可看。#纪录片无论如何,老蒋在抗战中的勇气和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凭此当足以被尊称蒋公没有过多的谈到中共,某写专家说到是,也是用到了溢美之词记得高中宿舍的我们好几个姐妹都喜欢蒋介石,讨厌MZD。伟哉!蒋公!蒋公日记可以看出蒋公是有中华民族脊梁的!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菲利普·格拉斯 埃罗尔·莫里斯 查克·克洛斯 斯科特·希克斯
导演:ScottHicks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菲利普·格拉斯/埃罗尔·莫里斯/查克·克洛斯/斯科特·希克导演:ScottHicks语言:英语地区:澳大利亚/美国编剧:类型:纪录片/音乐/传记上映时间:2007-09-07 别名:用户标签:纪录片,音乐,PhilipGlass,美国,2007,Documentary,Philp_glass,澳大利亚片长:119分钟imdb编号:tt1092004二十世纪最勇於突破,也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菲利普·葛拉斯,19岁考取茱莉亚音乐学院,随后受教于法国音乐教母布隆格,因缘际会受到印度西塔琴名师拉维香卡的启发,激起葛拉斯大胆突破古典音乐窠臼。往后十年,前卫乐风让他饱受音乐界嘲讽与孤立,古典音乐殿堂拒他于门外。直至《沙滩上的爱因斯坦》意外大获好评,葛拉斯的音乐世代正式展开,此时,他已年近40。 导演斯科特·希克斯于2005年著手记录这位传奇音乐大师,长达18个月的时间,跟随葛拉斯的脚步横越三大洲,首度揭露葛拉斯极度私密的创作历程、家庭生活,与追求身心灵合谐的乐活精神,引领我们一窥这位令人赞叹又充满谜样色彩的音乐家的生活点滴。 幕后制作 《格拉斯十二乐章》片名取材自菲利普·格拉斯的1970年代简约主义音乐MusicinTwelveParts,以十二个段落透视现代音乐巨擘菲利普·格拉斯的创作观、工作、家庭生活、朋友、身心平衡的追求、他的过去和现在。导演斯科特·希克斯于2005年着手记录,长达18个月贴身拍摄,超过120小时的画面,持续七个月的后制,呈现菲利普·格拉斯的生活切面和价值观。导演斯科特以被拍摄者菲利普·格拉斯主述,如同超写实主义画家查克罗斯“马赛克肖像画”以局部单位拼贴全貌。斯科特·希克斯说:“我是以非常个人主观的方式偷窥这位享誉全球的艺术家。这并非一部必恭必敬的辉煌生涯回顾录,因为电影并非关于真实,而是在乎情感。”《格拉斯十二乐章》的真情至性让人感动。 天才总是能游刃有余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领悟力强,对自已所信奉的价值十分固执。音乐专才的同事说,菲利普·格拉斯并非简约主义音乐的第一把交椅,同期还有更受到瞩目的极简主义音乐家。从《格拉斯十二乐章》里的纪录片段,观众得知,未受到乐坛、大众肯定前的菲利普·格拉斯在1970年代的纽约苏活区度过好长一段辛苦的日子。为了兴趣和理想,他必须忍受观众不认同他的音乐时,脱口的咆啸。有时一场演出,只有六个观众欣赏,即便如此,菲利普·格拉斯从未改变初衷,继续坚持谱写脑海浮现的音乐,与人分享。他前卫的乐风受到古典乐坛的讽刺和排挤,他索性在公园、画廊……等非正式的场合演出。那段日子虽苦,但也呼应了1970年代纽约苏活区的丰沛创造力。直至《沙滩上的爱因斯坦》意外大获好评,格拉斯的音乐渐被肯定。 影片中,菲利普·格拉斯的妻子,了解音乐之于丈夫的意义,这样说:“音乐是他与人沟通的方式,音乐是他的语言,他喜欢与人分享。”菲利普·格拉斯的第三任妻子,十分尊重他的音乐创作,然而,丈夫对于音乐全然的投入,也累积了某种程度的抱怨。透过镜头,我们看到一个音乐人的妻子擒着泪水,向镜头诉说,彼此心中的远景并不相同,流露心中的难受。菲利普·格拉斯对于音乐的投入可见一般。格拉斯朋友说,菲利普的音乐很简单,这些音符不断地向上攀升,直入天际。往后菲利普·格拉斯参与电影配乐的频率越来越高,他的音乐仿佛有着某种识别系统,一听就知道是“菲利普·格拉斯”的。影片中菲利普·格拉斯描述写作对于他某位朋友的意义,他说,写作之于朋友而言,既是一种逃避也是寄托,是他平衡自己的方式。格拉斯十二乐章电影网友评论:原来在录制这片的时候Philip和他的这任妻子就已经走向婚姻末端了,感觉他的生活已经被音乐和那些spiritual的东西填满,而他的新家庭却很难和他分享这些。很喜欢他们在NovaScotia海边的summerhouse,还有他自己弹的metamorphosis。我最喜欢的都是恶评,恶评就像勋章。因为如果作品够严酷、够艰涩、够尖锐、够难懂,就没人会喜欢,然后得到恶评,你会想:OK,我走对方向了——Philpglass爱森斯坦说,作曲家与导演的关系,一言以蔽之,就是最终观众会看见音乐,和听见影像。纪录片本身并没有很多值得称道之处,不过算是揭开了部分长久以来痴迷大师的神秘面纱。最喜欢那段针对格拉斯个人宗教修行的片段,其实修行和谱曲在探索自我方面都有异曲同工之妙,感叹于他能够如此长时间的保持这种探索未知的好奇心。@nccu紀錄片午餐,我承認到第七樂章的時候我小小瞇了一會,真是有點長啊。不過很喜歡生活化的描述形式。“靈感就是地下的河流”的比喻真貼切吖。爱惨了EinsteinontheBeach,戏剧和音乐果然是天雷地火如胶似漆的关系。「观者最后将会看见音乐且听见影像」。看了第二次,有著另一種感受。第ㄧ次在戲院裡看了什麼..只記得雲霄飛車喜歡的電影還是要看兩遍好长了点,尤其是第九章;前半部比后半部更能吸引我;台版DVD字幕翻译竟然叫hitchcock~他一定对荒诞与讽刺保持着一种天真的兴奋劲儿。吐槽伍迪艾伦那段道出了广大电影配乐者的心酸。对我这个不懂音乐的人来说,Glass的音乐美学全部就是⒍13631不断循环如果你喜欢他,这片子就是一切。如果你不知道他,也不要指望通过它来了解他。我爱大师的生平,由于他娶了我不喜欢的媳妇并且出镜太多,给了四星有一颗星,是给woodyallen的哈哈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导演:卡斯·莱蒙斯
语言: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正是美国黑人“维权”运动如火如荼之际,电台DJ皮蒂充满刺激性的尖锐声音显得如此弥足珍贵。 对我说电影网友评论:Berealandknowwhoyouare,whatyoucandoandnot.Don''tdobusinesswithyourfriendbutmakefriendsbypursingyourdream.2014060:本片讲述的是60年代著名的黑人脱口秀主持人格林的真实故事,他空前的“实话实说”现场直播方式给了黑人社区发言权和勇气。唐·钱德尔在本片中的表演,他不是一个人,马尔科姆X、马丁路德金在这一刻灵魂附体。昨天看这部电影时专注的公交差点坐过站。。。吃饭时在看,澡也想不起来洗还在看。。。不能说它是我看过最好的电影,但至少情节和语速以及内容还是足够让我专心每一秒的~最后,马丁路德金真的是一个时代的标志。虎头、豹身、猪尾。从片子一开始,节奏感十足的音乐、皮蒂戏谑味十足的台词就能把人牢牢的吸引在荧屏面前,只可惜结尾实在莫名其妙,皮蒂的戏全没了。这样的一个伟大的电台dj还真是只有在那种国度才会出现。只想说卡姐太吊,从本杰明巴顿奇事里的慈祥母亲,到POI中的全剧正义感+良心担当,到帝国里霸气十足的cookie,再到这部里的风骚的黑人小妞,卡姐真能演!!PS:越看越觉得导演是个腐女。。。。。结尾有点俗情,但我喜欢那句话:Itellittothehot,Itellittothecool,Itellittotheyoung,Itellittotheold.近日看到的难得好电影,讲述60年代著名黑人DJ皮蒂·格林的音乐、政治、人生的理想和追求。其中还穿插着马丁·路德·金被刺杀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黑人争取发言权的故事。电影其实比较三俗。但是全程没看过时间条,虽然创意不足虽然一看开头就会猜中结尾,不过还是胜在剧情精彩连贯,节奏把控很好,还挺感人。很对胃口的一部电影我喜欢看这类片子,恐怕是因为特别欣赏其中的经纪人,不过本片的经纪人实在有点二,可能所有的经纪人都很二吧~!?哈哈真爱一个演员,就会去看他的所有电影,费尽心机找到,果然没让我失望,黑人腔调真爱听,马丁路德金死的时候,站了出来让他以电台DJ的身份“实话实说”,充分表达自己的愤慨,为受到不公正待遇的黑人社区带来了勇气和鼓舞。这个世界说实话怎么那么难?言论被压制,电影被控制,新闻被管制,感谢internet。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马克·莱昂纳蒂 胡安·莱拉多 朱丽叶塔·迪亚兹 RollySerran
导演:马可·里西
语言:意大利语 英语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马克·莱昂纳蒂/胡安·莱拉多/朱丽叶塔·迪亚兹/RollySerrano/LuisMachí导演:马可·里西语言:意大利语/英语地区:阿根廷/意大利编剧:类型:传记/运动上映时间:2007-03-30(意大利) 别名:Maradona/Maradona,theHandofGod/马拉多纳,上帝之手用户标签:传记,马拉多纳,阿根廷,足球,意大利,纪录片,2007,意大利电影片长:110分钟imdb编号:tt0465737导演马尔科·里西在接受意大利《共和报》采访的时候表示:“我一直把他当成一个天才,足球简直就是因为他而存在。这就像凡·高对于绘画或者查理·帕克对于音乐一样重要。这部影片围绕着马拉多纳足球生涯中最闪亮的时刻展开,其中包括在小洋葱队成名、登陆欧洲、扬威世界杯等重大时刻。”马尔科·里西还说,这部电影也不光是为一代球王树碑,影片还从人文的角度出发,正面探讨了马拉多纳的禁药问题和退役后身体状况欠佳的原因。“马拉多纳确实迷恋过可卡因,但是他又不是政府官员,他不过是个足球天才。”同时,这位性格导演还坦诚地说,对英格兰的比赛中马拉多纳打进的那个手球不是什么耻辱的标志,“那是一件艺术品”。在片中,马拉多纳光辉的足球生涯被忠实地记载下来,而关于他37岁退役以后的生活中的斑点,导演并没有做任何的回避,吸毒、逃税、离婚……力求还原一个真实的马拉多纳。“他是一代球王,同时他也是普通的足球运动员。”马尔科·里西说。 3月30号在意大利上映一代球王马拉多纳电影网友评论:《一代球王马拉多纳》拍得不伦不类的,浪费了这么好的题材。就只有插曲很好听,年轻时的克劳迪娅那个演员很美。足球的因素并不多,导演想表现马拉多纳的个性与家庭生活,但像流水账似的,没有拍出抓住人心的东西来。一个足球迷都看不下去了,更别谈那些非足球迷了,他们看电影肯定觉得味如嚼蜡。这里的人都是疯子。知道吗?有个家伙说他是拿破仑,竟然有很多人都相信。还有个家伙说他是教皇,其他的人也相信他。亲爱的,我说我是马拉多纳,没有人相信,竟然没人相信。看到这里直接泪奔。(电影三星。五星是为了我心中唯一的球王,马拉多纳!)电影演员都不错,谈不上客观,比如94年的世界杯,因为那件事到现在也没有个公论,但我就喜欢这种态度,滚他妈的美国!小人暗算了马拉多纳,但神像永远不会倒塌。缺少了阿根廷队90年意大利的表现,有些遗憾。老马一边做活塞运动,平行剪辑他的每一次射门,让我想起了杰士邦的广告。传记片都深得弗洛伊德的真传,挖掘人物的童年经历。总有一件影响一生的事,让人成王或者寇。无论在马拉多纳身上发生过什么,一提起马拉多纳这个名字,我们脑海里首先闪现的就是足球。(主演和马拉多纳长得还真像)电影频道补完不能了看到的部分而言凌乱突兀处很多作为不懂足球的人感觉导演可能也不太懂足球…….......这部电影的重心偏向迭戈的生活了,咱想看到的是足球.阿根廷的足球啊喂..2008年2月14日东方银座黑水将要淹没的孩子为了足球而欣喜,堕落的人生因亲情而温暖马拉多纳传记片,当了解他来看还可以。没什么突出之处。平平淡淡。3.5我有两个梦想,第一个是参加世界杯,第二个是把它赢回来。球技无可挑剔人品不敢恭维不确定我看的是不是这个版本中间睡着,醒来发现女主从黑毛换黄毛了。。。
备注:已完结
类型:剧情
主演:张国荣
导演:内详
语言:粤语
年代:未知
简介:主演:张国导演:语言:粤语地区:香港编剧:类型:纪录片/传记上映时间:2007 别名:CollectiveMemoriesOfLeslieCheung:TheWorksOf1970s-2000s/1970至2000年代作品用户标签:张国荣,纪录片,哥哥,香港,Leslie,挚爱张国荣,張國榮,集体回忆片长:imdb编号:「哥哥」张国荣离开我们转眼已经四年了,但影迷对他的怀念仍在,他的身影就像在每个人的身边,成为大家的《集体回忆张国荣》。三碟DVD装的《集体回忆张国荣》特别为纪念哥哥而发行,由80年代至2002年期间,哥哥曾为香港电台拍下不少深入民心的电视及电影作品,现在观众可以重温当年他在港台的珍贵作品,一同缅怀这位演艺巨星的风采。《集体回忆-张国荣电影网友评论》忆荣少:6部张国荣与香港电台合作的影视剧,两集《屋檐下》(1978、1980),系列电视片《岁月河山》之《我家的女人》(1980),罗启锐导演,张国荣主演的短剧《沙之城》(1981),与郑佩佩等合演的《临歧》(1983),以及2002年,张国荣自编、自导,反吸烟短片《烟飞烟灭》。哥哥死的浪漫与洒脱,空留下世人的一生怀念。如果不飞向天际,疲惫的无足鸟将如何停息。哥哥的生命恰到好处,就像他诠释过的每一个角色。在漠落时代迷茫追求的阿飞,倜傥执着朴实的书生宁采臣,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坚贞美艳的程蝶衣,痴情十二少,冷漠毒辣而又孤独脆弱的蜷缩在沙漠中的欧阳锋。生命之前总不能理解哥哥什么都有到底为什么会选择离开,后来长大了慢慢开始懂了一些,这个世界在每个人眼中都有不同样子,哥哥眼中的世界可能根本不是我们看到的,他选择了他想要的,唯有祝福。只能感叹美人自古如英雄,不叫人间见白头。。。那么多青涩的小哥哥,看得出他每一部的表演都不一样,是在一点点进步的,王家卫曾说过,他第一次注意张国荣是在《我们家的女人》,而他在歌唱事业大红大紫的时候演的过于歌星,演技反而受到限制。Sowhatever,Iloveit!看到很多未曾听说过的Leslie早期作品。分别有岁月河山之我家的女人,女人三十三,屋檐下15、16,屋檐下之死结以及鸟的故事。都是Leslie非常年轻的时候的作品,青涩却又值得回忆。额,,,,是好几部很早很早的老电影合集,不是以纪录片的形式拍摄,真的很老,,,,我都怀疑是不我看的版本不对,实在很难看下去。再看一遍哥哥的纪录片,真的是一个值得我们永远记住的出色的演员,太多感慨,太多遗憾,太多惋惜,愿天堂没有悲伤只有幸福14年了!时间过得真的好快啊!快到都没什么人记得你了,虽说你不是我的青春,但是我却被你和爱你的人一直感动着《烟飞烟灭》(兼新闻等)、《我家的女人》、两部《屋檐下》、《大屿山沙之城》、《女人三十三》这么珍贵,怎么能不给五星?看七八十年代的电影,却完全可以接受他们的审美,一点儿也不违和。不能听一场哥哥的现场演唱会,参加一次他的电影首映,是我的遗憾。只怪我生的太晚真的不敢相信哥哥已经离开我们这么久了,一直觉得在我们身边的,满满的泪点啊。